2.改變音樂制作方式,推進音樂制作的數字化與自動化。傳統樂器時代音樂作品的制作主要是通過作曲家譜曲,演唱者和演奏者把樂曲表演出來,現場錄音來完成,這就對錄音設備、場地和演唱、演奏人員都有著極高的要求。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使音樂制作方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電子計算機、電子合成器的誕生,標志著音樂制作進入數字時代。創作者利用它們以及相應的音樂軟件,就可以制作出具有流行音樂、交響樂、民族音樂中所有樂器音色的音樂作品。不需要龐大樂隊進行繁瑣排練,只需通過音樂制作技術,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制作、模仿和修改自己所喜歡的音樂,同時也可以制作出不同效果的動畫,使抽象的音樂更加形象化與生動化。
3.改變音樂審美觀念,推進音樂欣賞的視像化和輕松化。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音樂審美觀念在發生變化。一方面,網絡傳媒使音樂與聲音、畫面、影像融為一體,使音樂表演效果更美觀。欣賞音樂時,既可直觀地欣賞音樂表演者的動作與優美畫面,也可以增加音樂欣賞過程中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現代傳媒也為音樂欣賞提供多樣化的輕松選擇,一是可以隨心選擇所使用的音樂播放設備,既可以采用電腦播放,也可以用智能手機來欣賞,也可以用專業的數字音響設備,或者小巧精致的CD、MP3等播放器;二是在音樂作品的選擇方面,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通過網絡免費試聽、挑選下載所喜歡的最新音樂作品。
4.改變音樂教育方式,推進音樂教育的開放性和人性化。現代傳媒技術給音樂教育帶來全新的改變。一是網絡作為自由開放的媒體平臺,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加豐富的音樂共享資源。在這種開放性環境中,無論是流行歌曲還是經典老歌,無論是傳統民樂還是西方音樂,都可以為音樂教育者所輕松使用。二是根據現代傳媒所提供的音樂教育資源,音樂教育者可以根據受教者的個性化特點,量身打造符合其性格特點和內在氣質的音樂教學課程。三是現代傳媒為音樂教育帶來更好的教學條件。音樂多媒體教室的出現,現代數碼產品的應用,既方便音樂老師授課,也給學生們帶來更多更好的人性化體驗。(作者付琦琦,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