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昆曲劇院 昆曲《紅樓夢》
該劇較好地將文學名著創造性地轉化為昆曲藝術,將賈家興衰、眾兒女命運、寶黛愛情幻滅交織聚合,以賈寶玉“入世”和“出世”為主線,展現了一幅幅封建家族興衰圖景。
全劇的主要情節與人物關系,都較忠實于原著,人物性格刻畫以及劇作風格、意蘊也盡量與原著靠近。此劇在傳承基礎上,擴展了劇作的社會歷史容量。昆曲青年才俊的精彩演繹,使古老的昆曲煥發了新的生機、活力,張揚了劇種個性,在保持昆曲古雅曼妙、婉轉清新、精致深邃等審美特性的同時,又融入了時代的審美。
山西省梅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晉劇《大紅燈籠》
該劇根據小說《妻妾成群》改編,以辛亥革命為背景,描寫了以四太太頌蓮為代表的女性反封建、求解放、要自由、追光明的心路歷程,藝術地審視和解讀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死氣沉沉的大院內,頌蓮與老爺的二房、三房以及丫環之間,上演了一場爭風吃醋、爾虞我詐的人性悲劇。陰森森的院落吞噬了一個個年輕的生命。大紅燈籠可以照亮大院,卻怎么也照不亮女人們的胸膛。
該劇聚集了四位梅花獎演員:史佳花、胡嫦娥、苗潔、武凌云。他們各盡其職,獨擅其妙。尤其是史佳花,她天賦佳喉,明亮清澈,盡展晉劇聲腔之美。她的表演細膩傳神,一顰一笑,風韻卓然。
該劇精致唯美的舞臺樣式,全面提升了晉劇藝術的審美品格。
浙江話劇團有限公司 話劇《誰主沉浮》
該劇是近年來第一部正面描寫中共“一大”的話劇作品。
該劇以政論體風格,雄辯地將中共90年的歷史風云收入眼底。它以大開大闔、自由靈動、搖曳多姿的敘事方式,展開了歷史和現實的復調式的“對話”;以近乎紀實的手法再現了中共一大會議的時代背景、會議過程和會議內容;以畫龍點睛的簡約而省儉的筆墨,描繪了出席“一大”15名代表當年的青春風采、人格個性和略有不同的建黨思想,尤其重點展現了馬林、李漢俊、張國燾、毛澤東、王盡美等人的人生軌跡和命運歸宿。
全劇打破時空界限,充滿了富于人生哲理和歷史發展的對話,兼具了歷史的縱深感和現實的穿透力。
重慶三峽歌舞劇團 話劇《三峽人家》
該劇著力表現三峽庫區一群平頭百姓的尋常生活、人生軌跡和情感波瀾。全劇以一種類似擺龍門陣的敘事風格,悠然、從容、不徐不疾地展開了一幅富于民間、民俗氣息的當代生活畫卷。小店主、寡婦、退休教師和外來農民工、經商創業的老板……人物之間關系錯落起伏。圍繞著婚禮喜煙交織進來的兩組人群之間不同的生活態度,富于輕喜劇意味的人生故事,以及各個人物的語言風格、性格特點,依次呈現在觀眾面前。
群像的呈現、生活的再現、人物的鮮活飽滿,既讓我們看到底層百姓的善良,也看到他們的艱辛與無奈。在利益與良心的拷問之中,每個人的靈魂受到了洗禮和升華。舞臺整體呈現,尤其是舞美設計,強化了全劇的地域風格。
總政話劇團 話劇《毛澤東在西柏坡的暢想》
這是一部充滿藝術探索精神的政論體話劇力作。該劇以真實的歷史資料為背景,不拘泥于時間和空間,藝術地再現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駐守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的崢嶸歲月,講述了一代領袖毛澤東在風起云涌的歷史場景中,以詩人的性格、學者的淵博對中國命運所做出的思考。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