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管理專業研究方向適用】
一、管理學
1.管理與管理學。
掌握管理的概念、特征和管理學的涵義,了解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和技能,創新是現代管理人員素質的核心。
2.管理學的形成和發展。
了解管理思想發展的脈絡及趨勢,掌握主流管理思想的核心內容和基本框架,重點掌握古典管理理論、人際關系理論與行為科學理論、決策理論、系統管理理論、權變理論。理解各種管理思想的貢獻和局限性。
3.管理的環境。
了解管理環境的涵義和特性;理解管理環境對管理活動的影響;掌握駕馭環境的技巧。
4.計劃與戰略。
了解計劃與戰略的基本內容;理解計劃與戰略的概念和在現代管理中的重要意義;掌握制定計劃和制訂戰略的方法和步驟。
5.決策與預測。
了解決策與預測的概念及在現代管理中的發展;理解決策和預測的重要性;掌握決策和預測的類型和如何因地制宜的運用好決策。
6.組織。
了解組織工作的基本程序,明確組織功能和設計內容,把握組織變革與創新。
7.領導與控制。
了解領導和控制的涵義;理解領導活動與一般管理活動的區別與聯系;掌握控制的類型和過程。
8.激勵與溝通。
了解激勵與溝通的基本內容;理解激勵和溝通在現代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激勵和溝通的類型。
二、藝術管理學
主要從現代表演藝術活動的界定出發,引出公民社會的概念,作為學習藝術和文化精神屬性的基礎,同時在公民社會屬性和商品屬性的關系層面上,重新梳理文化產業的概念,以此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通過介紹、分析西方發達國家藝術管理不同模式的形成與發展,我國藝術表演業體制的演變過程,以及演藝業如何進行產業化的運作等,使學生在較為寬廣的國際觀察視野的平臺上,在深入社會實踐的調研中,提高宏觀與微觀思考問題的能力。
主要內容:
1.公民社會與文化產業:演藝業的雙重界定。
理解藝術表演活動的公民社會屬性和商品屬性的關系,了解非營利性藝術團體和營利性藝術團體的分類及其它們之間最根本的區別。
2.西方國家藝術管理模式的形成與發展。
了解西方發達國家藝術管理模式的形成與發展,掌握英國實行“一臂之距”管理政策、美國實行“法制化”管理方式、法國實行“政府包辦”政策的原由。
3.我國藝術表演業管理體制形成與演變的歷史。
了解我國藝術表演業管理體制形成與改革的過程,試比較80年代和新世紀以來中國演藝業和文化體制改革的異同。
4.演藝團體的領導者。
理解一個藝術團體中領導者的重要性,掌握藝術團體的領導者應具備的素質。
5.演出管理中的“待人之道”。
了解動力原理,并懂得“以人為本”在藝術管理過程中的重要性。
6.演藝團體和劇場的產業化運作。
理解產業化運作指的是一種社會化大生產的高級運作方式,產業化運作是建立在市場化的基礎之上的,必須按照市場的規則——公開、公正、公平,必須遵循市場的機制——供求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進行運作;藝術生產過程的產業化運作,是當代科技、現代管理融入藝術生產過程所帶來的相應的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變化的必然結果。懂得采用什么樣的措施鼓勵演藝團體、演藝機構的產業化運作,懂得產業化運作需要建立在資本運作的層面上,并能舉例說明實現藝術資源重新整合、建立科學的藝術生產產業鏈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