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的持琴姿勢是拉好二胡的基礎,好的持琴姿勢就像做房子一樣打好地基那么重要。拉琴姿勢是建立在持琴姿勢上,才能有高質量的音出來。持琴姿勢的重要性就呼之欲出了。
二胡的持琴姿勢最重要的是要求放松,放松的心態能帶來放松的姿勢,但是不能過分放松,過分的放松會帶來強加的力量,所以心態是要放松但是態度不能輕浮。
在技術上的要求也很重要,持琴姿勢主要是左右手的姿勢,以及坐姿。
坐姿要求:
1、坐三分之一的凳子,原理是坐下來可以讓上半身放輕松,同時坐三分之一的凳子是為了讓身體向前傾達到不過分放松的要求,坐的過后就會潛意識的挺不起腰來,同時用多余的勁去向后倒。而二胡的拉琴姿勢右手是左右運動的,到拉琴姿勢的時候手肘會可以往后拉扯,出現不該有得雜音。
2、腰挺直,原理同上,為了不讓身體向后傾倒,過分放松。
3、肩膀向前傾, 原理是為了得到放松,環抱二胡與身體前面的空氣,拉琴的時候有空間性。
持琴姿勢建立在科學的坐姿上會有很大的幫助。
持琴姿勢要求:
1、琴筒放在大腿根部,沿著坐下來后形成的曲折放置。
2、琴桿離眼睛有兩個拳頭的距離。這樣使琴桿與人的身體有一個科學的角度,即45°。
3、左手的持琴姿勢:首先找到大拇指第一關節,讓它放在琴桿凸出來的部分,再者找到左手手掌的左側即左側掌輕輕向下放置在琴桿上,然后找到食指,找到食指的指尖部分,向下與大拇指呈一條直線,注意不要用食指的第三個關節夾琴,手掌一定要放松。可以用虎口的左邊位置稍微夾住一下琴(初學者),輔助拿琴。然后把中指,無名指,以及小指跟隨食指放置琴弦上,最后把大臂抬起,讓大臂與身體的腰部呈現45°角。并且手肘已讓是向下,手腕亦是向下。整個左手的持琴感覺類似于拿住一只杯子,是不需要用力的,特別是手掌。
4、右手的持琴姿勢:首先讓手指撐開與手掌成為一個平面,然后讓這個平面與地面垂直。類似于用手很切地面。然后找到食指第二關節,從琴弓的下面向上支撐住,讓琴弓不上下運動。這是我們的第一個力點,彎曲食指,手掌繼續向下放松,然后找到大拇指的第一關節,放在琴弓以及第一個力點上面,這也是一個支撐力點,是我們的第二力點。使用第一力點和第二力點然后用右臂輕輕的左右運動就可以帶出聲音了。同樣手掌是放松的,沒有使用力氣的。最后找到我們的第三個力點,也就是我們的中指的指尖,放置在馬尾上的皮上,帶著無名指一起放進去,為了達到手掌的放松,小指不要向外翹出以及不向內扣緊,哪樣舒服就放在哪就行了。
以上就是我們的持琴姿勢,在做持琴姿勢的時候頭要向前看,不要低頭,可以在做持琴姿勢的時候,每隔五分鐘低頭看一下姿勢的對錯。這樣練習的效果會好很多。(作者:李婧一)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