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各種分解和弦銜接時
當大量的常規分解和弦作為背景伴奏時,基本上可以確定樂曲的風格趨向為浪漫主義或古典主義晚期,所以在同一個和聲效果中延音踏板會被廣泛運用, 使和聲效果更加飽滿。 而在每個色彩不同的和聲間進行換踏板的同時, 總會忽略一點: 前一個和聲與下一個和聲的銜接, 既不能在銜接處產生漏洞, 又不能混淆兩個不同和聲。 此時,妙用手指踏板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以Chopin的降E大調平穩的行板與大波蘭舞曲(An-dante spianato et Grande polonaise Brillante)為例 ,一開始左手有五個小節相同分解和弦的伴奏, 用一個延音踏板就能解決;第六小節和聲的轉變要求換踏板,彈奏嘗試:在第五小節的最后一個十六分音符上換延音踏板, 并用手指踏板把這個音延長至延音踏板更換完畢為止(即下一個小節開始)。此類手指踏板的運用十分廣泛, 但是只能通過演奏者的耳朵及手、腳的配合練習,才能逐步地建立下意識的良好彈奏習慣。
2.有Alberti低音(Alberti-Bass)出現時
Alberti-Bass是存在于古典主義時期伴奏形式中的一種琶音形式, 屬于分解和弦的一種。 它的發明者Domenico Alberti(1710—1740)是意大利歌唱家、巴洛克后期古典主義初期作曲家。 他為當時的鍵盤樂器———羽管鍵琴創作了36首奏鳴曲(其中只流傳下14首),并根據羽管鍵琴的特征最先使用了這種琶音伴奏形式, 這種低音伴奏被后人延用他的姓Alberti來命名。 后來被莫扎特廣泛的運用, 最具代表性的典型Alberti-Bass可參照Mozart的C大調奏鳴曲,KV545,第一樂章。這個Alberti-Bass的彈奏方法并不是簡單地按部就班, 要知道現代的鋼琴與當時作曲家所處年代的“鋼琴”是大有不同的,比如說在琴身及其機械構造方面、發聲原理方面、音色特質方面等。為了達到演奏的最好效果, 演奏者必須對照羽管鍵琴的各種特征, 在鋼琴上對莫扎特的音樂進行各方面的音響效果及風格的復原模擬。
在了解了這些訊息后, 演奏者便可以在鋼琴上放心大膽地嘗試Alberti-Bass的彈奏方法:利用手指踏板延長根音或支架音根據這種彈法參考上段中提到的曲例,對第一小節中的左手伴奏進行分析:得到的音響效果是和弦即被分解成琶音伴奏形式又擁有完整的縱向和聲立體感。
Alberti-Bass的手指踏板難以直接被演奏者發覺,如果缺乏對鋼琴發展史的了解, 便不易發現這些簡單伴奏中隱藏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奧秘。
3.在手指踏板被作曲家標記出的情況下
基本上所有的作曲家都有很強的預見性, 雖然他自己并不一定專長于某種樂器的演奏, 但當他在為這種樂器譜曲時或僅僅對幾個音符產生靈感時, 他已經能夠聽見這首曲子的音響效果了。所以,當演奏者仔細地結合作曲家的意圖探究曲譜時, 不難發現一些已經被標記出的而通常被演奏者忽略的手指踏板標記。
比如說在J.S.Bach第五號Partita的Menuetto曲譜中,八分音符的元素從開始就被運用得無懈可擊,并貫穿整首舞曲。如果對照拍號(3|4拍)及每小節的節奏重音(6個八分音符),就會發現原本屬于小步舞曲的節奏重音(強—弱—弱)在作曲家的幾下點金之筆(在每小節連接在一起的6個八分音符中的第一個和第四個八分音符上,添加與原有符干方向相反的八分音符的符干、符尾)后,已然轉變成與之背道而馳的2|8拍效果音型。 很明顯的,在這種情況下,兩端都被標記符干、符尾的八分音符必須使用手指踏板延長其音值的原理, 來達到被突出的效果從而體現其多重聲部性。 我不得不對Bach的這筆添加而感到佩服,因為這不僅能夠強調突出曲子的復聲部性,而且不會因為出現重音而破壞舞曲的內在平衡的節奏美感。
這類手指踏板并沒有專門的記號或說明, 必須通過演奏者的演奏經驗、 對音樂風格的把握及獨到見解進行音樂性分析才能看得到。
三、與延音踏板互動
手指踏板與延音踏板的雙向使用, 在環節二中的第一點里已經有所涉及。這種雙向的踏板運用非常微妙,也在各個時期的音樂中大量存在。
以Brahms的第79號狂想曲的第一首為例,從第158小節開始,樂段呈現三聲部形式:高音聲部的旋律、低音聲部的支架低音及貫穿高低聲部的中聲部分解琶音伴奏。因為支架音的重要支撐作用,礙于它們的遠距離跳躍性,必須使用延音踏板進行音值的延續處理, 而礙于旋律的同時進行,又不能使用太長的延音踏板,所以此時的手指踏板起到了同時控制調節旋律與和聲之間的平衡作用,基本運用原理與前兩環節相同。
由此看來, 手指踏板的合理使用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 它牽涉到對音樂體系中各個層面的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且對所有的知識(包括音樂史、樂器史、曲式學等)、演奏經驗及練習方法相互融合,才能做到第一步:找到在哪里需要使用手指踏板;有了這一步,才能繼續到第二步:如何恰如其分地運用手指踏板;最后一步:怎樣練習手指踏板,使之成為演奏者的一種熟練技能。
每一種技能都需要通過長期的磨練才能被掌握,相信每一位鋼琴演奏者通過漫長與耐心的學習與嘗試,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掌握必要的演奏技能。(夏雯 浙江傳媒學院)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