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跳弓的練習與應用
錄入時間:2012/3/31 15:31:00 來 源:中音在線 [音樂教程]
二胡跳弓的方式多種多樣,主要考慮強弱、音色、重音、持久性、與其它弓法連接等問題。
跳弓的發生在于它是相對于平時運弓的不穩定狀態,因為這不穩定的特點,我們在拉奏跳弓時持弓與運弓也有別于正常,跳弓是建立于右手手腕及手指為主導的基礎上。
很多人會覺得快弓和跳弓是很相近的弓法,于是就想用接近快弓的模式來跳弓,實際兩種弓法的訓練方法完全不同,在我的概念里,快弓是雙向的,最少的單位是兩個音,雙向就是說當向一個方向發力的話,必定向相反方向走回來,但跳弓卻是單向的,即說它的最少單位是一個音,當完成一個方向動作后,必須發出另一指令才會出現另一方向的音。
練習外弦跳弓的動作要點:
一、用手腕的方法開始,因為比較容易成功。
二、要感到弓的重量是放在弦上,不要另行加壓。
三、要感覺右手手肘是重的、穩定的、這對指腕動作起著支持作用。
四、因每支弓的彈跳點都不同,需要找尋弓的彈跳點,而弓毛應是收緊的(但不要把弓收緊成大肚子),還要上松香。
五、弓桿可以提高一點點,而實際上,完全不提起弓子都可以拉出外弦跳弓。
六、弓毛與弦保持九十度角的左右運動,不要上下搖擺。
七、因為弦的阻力,迫使指腕動作縮小,做成交替速率加快的現象,要控制運弓均勻,音量平均。按照上面的訓練(即手腕、手指、手指加手腕),就可以拉出三種不同特色的跳弓來,當熟練后,還可加入前臂的動作,這是最大幅度的自然跳弓,最后加入內弦跳弓,就形成跳弓的不同形態的系列。
練習內弦跳弓的動作要點:基本動作與外弦跳弓一樣,以指腕屈伸動作為主,但因為要增加不穩定性,持弓和形態都有改變。具體表現在:無名指和中指彎曲及用指尖部分按著弓毛,壓力基本不變。拇指向食指大關節靠攏。弓尾(膠套部分)向虎口靠攏。右手手肘向后移動,移動后,手肘保持穩定。在一些弓上,可能還要加上食指向內的壓力。內弦跳弓時,弓桿可以提起一點。單是拉內弦跳弓也不太難,但當內外弦都需要跳弓時,手肘和手指的轉變能力就要求很高了,也是跳弓最困難的地方。還有一要求,無論在內弦或外改,必須拉推都可以起動?勺魅B音的練習,訓練在運動時轉變重音的能力。
常見問題:
一、出噪音和和發音不結實問題。初學者首先必須讓弓子跳起來,出噪音和發音不結實都是次要問題。要使弓子跳起來,就必須盡量減少對弓子的控制,使弓子盡可能獲得解放才能內外振動。剛學會起跳時,發音肯定粗糙而發虛(特別是推弓),有時還會出現跳離琴筒一公分左右撞擊琴弦的情況。當起跳很有把握時,就要對牽引力和沖力進行適當的控制。把沖力和弓子的振幅控制均勻,把弓毛和琴弦的磨擦點控制得基本穩定,不能跳離琴筒太多。弓子像短弓一樣平直地左右運動(彈動),使發音清脆而結實。
二、初學時還會碰到撞擊另一根弦的情況,需要對弓子的振幅進行控制,讓弓毛反彈時不要碰到另一根弦。有些人用調整用弓角度的辦法把琴柱當成反彈的支撐來解決不碰弦的問題,這會給演奏帶來更大的困難,是不可取的。其實只需對弓子的振幅進行有效地控制,就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
三、為了加強自然跳弓的藝術表現力,在熟練地掌握了基本方法后,還必須練習漸強漸弱的力度變化。不但能在每拍的第一個音演奏重音,還須學會在其它音上演奏重音。強奏的方法是,在加大牽引力(對外頂和對內壓)的同時,必須加大弓運動的長度,這時弓毛對琴弦的撞擊力就更大,發音透而強。
四、拉弓強而推弓弱是初學者常碰到的問題。尤其是用拉弓起跳更為明顯。必須加強推弓起跳的練習,才能解決好推拉音量平衡問題。待解決好后,在樂曲中還是使用拉弓起跳為宜。(作者:張磊,現為中國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