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考古研究所著名考古專家王善才教授在《跨世紀國際名人名作·中國科技文化卷》“香爐石文化:古代早期巴文化揭秘”一文中寫道:“在鄂西古稱夷水的清江之濱,在神秘而古老的武落鐘離山下,自夏時期至今,居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土家族,那時人們叫他巴人,經過千百年的繁衍生息,古代巴人創(chuàng)造了神奇而璀璨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我們稱之為巴文化! 著名歷史學家童恩正教授在《古代的巴蜀》一書中運用豐富的古代文獻闡述了巴人最早祖先發(fā)源于湖北清江流域。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世代土家兒女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藝術遺產,其具有代表性的是獨特的“鴛鴦文化”特別引人注目。那就是“喜事喪辦”的嫁姑娘和“喪事喜辦”的跳喪,都堪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顆顆明珠。
所有的土家民歌大多都與婚、死、勞動是分不開的。土家族的人家嫁姑娘,首先都要選擇吉日,然后再挨家挨戶的接親朋好友到家里來,吃完飯,擺一擺龍門陣,緊接著就要進行娛樂活動。土家族是一個崇尚文明、注重禮儀的民族,自古以來長著為尊,因此這樣的場合也大多是由年長者起頭談白,談話內容大多數就是問對方家庭環(huán)境呀,家里有幾姊妹呀,都在干什么呀等等一些家務瑣事。等到老人們說的差不多,時間也出不多時候,就該由年輕人來娛樂了。這時由專門的男支客司喊道:“時間到噠,坐十姊妹喲!”唱
《開臺歌》:
“石榴哎,開花兒就葉兒哎翠呀”
“ 當堂啊,坐的呀,十姊妹呀”
“ 十姊十妹呀,當堂哎個坐啊”
“聽我唱個啊,唱一個開臺歌”
“開臺真開臺,紅包那個糧食哎擺出來”
在男支客司唱歌的過程中,由東家拼好兩張桌子、六條板凳,然后端出早已準備好了的花生、核桃、板栗、糍粑等自家產的土特產,擺上“香桌”,這個時候,女支客司就把姑娘們帶出來安席了,準備之后,唱十姊妹歌就正式開始了。
按照習俗,首先由十姊妹代替新姑娘哭父母、祖先、兄妹、親友等,唱歌的時候,誰唱的最多最好就得到最多的好吃的,等進行到一半,氛圍已經十分活躍的時候,就往往是所有在場的人都爭先恐后的搶著唱、比著唱,掀起十姊妹的高潮,等到歌唱得差不多、東西也吃得差不多的時候,十姊妹也就接近了尾聲,唱
《圓臺歌》:
“叫我圓,我就那個圓哎”
“高頭四個哎,鑼鼓錢”
“鑼鼓錢上那個哎,四個寶哎”
“你聽我唱的,好不好啊哎”
“鑼鼓錢上那個哎,四個字哎”
“你看我唱的,是不是啊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