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03 教育經濟與管理
教育經濟與管理是200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點,主要培養具有較為扎實的教育科學、管理科學和經濟學基礎,具有較為開闊的社會科學學術視野和掌握現代教育與管理手段的專門人才。本專業注重培養碩士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后能從事教學工作、教育科學研究工作、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和教育決策與管理的咨詢工作。
該學位點擁有一支實力較強的師資隊伍,其中教授4名,博士4名,學術梯隊合理,研究成果豐富。近5年來,學位點主持研究各類科研項目40多項,其中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7項,教育部、省哲社規劃等省部級項目9項,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15部,譯著1部;獲省部級以上獎勵 4項,其他科研獎23項 。該學位點在民辦高等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研究、教育管理審美價值研究、現代學校制度研究等方面已形成特色和優勢。
學位點負責人劉劍虹,研究員,博士,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學部通訊評議專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學科專家、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管理分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和民辦教育發展模式研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和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等7項,出版著作3部,獲浙江省教育科學重大成果獎、浙江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等各類獎項8項。研究成果豐富,特別是“社會結構轉型視域中的溫州民辦教育”(《教育研究》2003年.11),被《中國教育報》界定為"民辦教育溫州模式",在學界產生較大的影響。
學位點現有2個研究方向:(1)教育管理 (2)教育經濟
歡迎全國具有教育學、管理學或經濟學本科基礎的優秀人士積極報考。
聯系地址:寧波市江北區風華路818號 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聯系人:桂老師
電話:0574—87609279
郵編:315211
E-mail:guiqi@nbu.edu.cn
040301 體育人文社會學
體育人文社會學是200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依托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寧波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和浙江省重點學科。
學位點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產業理論與實踐、體育管理理論與實踐和體育社會問題研究。
目前學位點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省哲社規劃課題學位點等科研項目10余項,科研經費30余萬元。先后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余篇,承擔科研項目50項,其中國家級3項(重點1項)、省部級12項,獲科研經費資助近100萬元;獲省部級獎項1項。科研設施完善,建有3個學科專用工作室和與國家體育總局聯網的圖書資料室。
學位點現有教授6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2人,碩士7人。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叢湖平教授,教育部全國高校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體育課程標準及教材審定組成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統計專業委員會常委,《體育科學》和《中國體育科技》雜志編委,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養人員。近年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4部、主編《體育統計學》《體育經濟學》全國統編教材4部。主持國家軟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云南省政府省長重點項目、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研究項目、國家體育總局社科類軟科學研究項目、浙江省哲社科研基金等省部級以上項目10余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5項。
學位點現設3個研究方向:
(1)體育產業理論與實踐:以“體育產業理論研究”和“體育產業應用研究”為兩大研究領域,在體育經紀的中介服務、體育產業的統計應用和體育產業市場供需等方面展開了大量的系列研究,為浙江省相關政府部門提供了體育產業發展決策咨詢和政策選擇支持。
(2)體育管理理論與實踐:從產權理論出發,提出了在公共體育場館制度調整過程中,產權交易的基本特征、方式和路徑。尤其在公共體育場館民營化管理過程中管理權、收益分配權的邊界劃分和實踐運用探索方面做出了創新型工作。
(3)體育社會問題研究:通過對農村居民、知識分子等社會分類階層群體的調查與研究,提供了反應這些群體體育行為基本特征及相關的建設性意見,為同類研究提供了文獻支持。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體育學院
聯系人:胡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208
郵編:315211
E-mail:huqiuli@nbu.edu.cn
040302 運動人體科學
運動人體科學是隸屬于2011年獲批的一級學科學位點體育學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擁有浙江省財政廳的“運動人體科學專項實驗室”、寧波市教育系統的“健康體適能測試中心”和安踏公司共建的“運動裝備研究基地”。與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建“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科學重點實驗室”。
學位點主要研究方向為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理與運動生物化學和運動醫學,各研究領域不僅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研究方向,而且相互間形成了良好的跨學科研究團隊。多年來,運動人體科學學位點與國家體育總局多個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和迪卡儂、安踏等國內外著名體育用品公司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參與了國家游泳和賽艇隊備戰奧運會的科技攻關工作和浙江省備戰全運會的科技攻關工作。顧耀東博士主持承擔的多項運動裝備的研發項目,研究成果被國內外同行公認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學位點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其中博士4人,碩士3人。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李建設教授,中國運動生物力學學會副主任委員,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精品課程“運動生物力學”負責人,近年來主持承擔國家級課題2項,奧運攻關課題2項,科技廳重大課題1項和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重大橫向項目4項。獲科研經費資助300余萬元;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項。科研設施完善,建有4600㎡的實驗綜合大樓,設有多個設備先進的研究實驗室及一批先進的精密儀器,有Contrex等速訓練系統、Kistler三維測力系統、Novel emed和pedar足底壓力測試系統、Cosmed心肺功能測試儀、Vicon運動解析系統等大型研究設備。擁有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和學術刊物,為碩士生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三個研究方向的具體研究內容為:
(1)運動生物力學:以數學、力學和醫學為支撐學科,著重運動機能測量評價與運動裝備研發。近年來在人體運動機能及運動損傷的測量評價、運動技術仿真模擬、運動鞋核心技術設計、運動裝備的人-機工效學研發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2)運動生理與生物化學:以運動生理和生化為支撐學科,著重人體運動訓練和體育活動的生理生化基礎研究。近年來在運動人體機能狀態的生物學評定、運動訓練和體育健身生物學適應的醫學生物學機制及應用研究方面獲得重要成果。
(3)運動醫學:依托運動生物力學和運動生理生化等基礎學科,在運動損傷的測量評價和機理研究、健身運動效果的醫學評定、體適能評定理論與方法、全民健身與運動健康促進學領域等方面獲得重要研究成果并形成了特色。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體育學院
聯系人:胡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208
郵編:315211
E-mail:huqiuli@nbu.edu.cn
040303 體育教育訓練學
體育教育訓練學是200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依托省屬高校 “核心力量訓練及運動裝備研發實驗室”和“體育教育訓練實驗室”、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科學重點實驗室”和寧波市重點學科“體育教育訓練學”。
學位點主要研究方向為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競技運動與大眾健身體能訓練的理論與方法、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
目前學位點正承擔國家體育總局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省哲社規劃課題等科研項目15余項,科研經費30余萬元,先后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百余篇,承擔科研項目50余項,其中省部級15余項,科研總經費150余萬元;獲得省部級等各類學術獎勵多項。科研設施完善,建有4600㎡的實驗綜合大樓,有5個學科專用實驗室,有Con-trex等速訓練系統、Kistler Lnstrumente AG三維測力系統、Novel emed測力板、pedar足底壓力測試系統、Novel 測力臺、Cosmed心肺功能儀、SIMI Motion運動解析系統等大型研究設備。
學位點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其中博士4人,碩士4人。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陳小平教授,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訓練學分會委員,北京市體育科學學會運動訓練學分會主委,國家體育總局奧運科技攻關專家組成員,國家網球隊科技團隊負責人,國家賽艇隊2012年奧運備戰科技負責人。近年來承擔國家級課題子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6項,項目總經費達100余萬元;出版專著1部,譯著1部,參著2部,學術論文23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體育核心期刊17篇),曾獲第29屆奧運會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個人貢獻獎,體育科學技術獎等。
學位點現設3個研究方向:
(1)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該研究方向強調訓練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強調訓練理論的生物學和教育學基礎,強調對經典訓練理論的總結和對當代世界訓練理論發展趨勢的把握。該研究方向涉及高水平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長期控制和競技狀態的短期調整、青少年運動員協調能力的訓練和身體素質訓練方法與評價的研究等多個研究重點。
(2)體能訓練的理論與方法:該研究方向以競技運動訓練和普通人群的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為研究對象,以多個體育基礎學科的知識和技術為手段,研究力量、耐力、速度和柔韌等主要身體素質的訓練理論與方法,同時還研究這些素質與技術、協調等專項運動能力之間的關系。
(3)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從運動訓練學和教育學的角度研究國內外體育教學理論與方法的現狀與發展,根據不同年齡教學對象的生長發育特點研究中小學和大學體育教學課程的負荷、技能學習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體育學院
聯系人:胡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208
郵編:315211
E-mail:huqiuli@nbu.edu.cn
040304民族傳統體育學
民族傳統體育學是隸屬于2011年獲批的一級學科學位點體育學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該碩士點有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體育教育”國家特色專業作為學科支撐。
學位點與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泛亞洲體育科學學會、歐洲傳統體育協會等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研究領域主要體現在民族傳統體育訓練的理論與方法、亞洲和歐洲國家民族傳統體育流變的比較、民族傳統體育養生健身研究等。擬在我國民族傳統體育規范化保護和發展上進行理論創新,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對外傳播以及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繁榮做出貢獻。
目前學位點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士2人,碩士6人。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第一層次1人,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等。近年來,學科團隊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項目和省社科規劃項目10項,獲科研經費資助近80萬元,專著、編著20余部,專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0多篇;獲省部級各類獎項2項。科研設施完善,新建了2個學科專用工作室和與國家體育總局聯網的圖書資料室。
學位點現設3個研究方向:
(1)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的理論與方法:本研究方向特色是吸收教育學學科研究的理論模型與研究范式對民族傳統體育教育訓練進行解釋、分析、診斷和判別,系統地探究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教育訓練更為科學、有效的途徑和方法體系。
(2)亞洲和歐洲國家民族傳統體育流變的比較研究: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選擇亞洲和歐洲國家典型區域中開展的傳統體育作為研究對象,而且是從動態的角度考察區域變遷過程中民族傳統體育的生存現狀及其機理,進而構建可以進行比較的影響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結構模型。
(3)民族傳統體育養生健身研究: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以不同社會階層民族傳統體育養生健身行為為研究對象,在強調運用社會分層和階層劃分的一般理論進行實證研究的同時,注重探究不同社會階層傳統體育養生健身需求、行為和價值觀的多樣化態勢,透視社會階層分化在傳統體育養生健身領域的表征與關聯是本研究方向的重要內容。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體育學院
聯系人:胡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208
郵編:315211
E-mail:huqiuli@nbu.edu.cn
050101 文藝學
文藝學是隸屬于2011年獲批的一級學科學位點中國語言文學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學位點依托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比較文學與外國文學等學科,以文學理論、文學范疇、文藝美學、民族民間音樂與美術工藝理論等為研究對象,在古代文學理論批評以及西方文化霸權研究等領域取得了一批較有影響的成果。
學位點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0人。學位點負責人趙樹功教授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層次培養人員,寧波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學科帶頭人,成果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古代文學研究年鑒》等轉載、摘編、收錄;出版著作5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2項、部省級科研項目3項,獲省部級學術獎勵3次。方向負責人李亮偉教授,主要從事山水審美文化研究,出版有《涵詠大雅》等著作,系寧波市教學名師;方向負責人劉亞斌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西方文論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文化霸權的研究》。民族民間音樂與美術工藝理論方向負責人喻輝教授為寧波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美國威斯利安大學民族音樂學專業哲學博士(Ph.D. in Ethnomusicolgoy),曾經旅居美國十六年,從事中國傳統音樂和世界音樂研究和教學。現為中國東方音樂學會副會長,秘書長,東亞樂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理事,寧波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先后參與和主持國內外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6項,為世界權威音樂百科全書《格魯夫器樂辭典>(Grove Dictioanry of Musical Instruments) 中國地區唯一特約撰稿人。
近5年來,學位點成員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學遺產》、《文藝理論研究》、《外國文學研究》、《CHIME》、《WORLD OF MUSIC》、《YEARBOOK FOR TRADITIONAL MSUIC》、《DOWNBEAT》等期刊發表文章100余篇,承擔國家及省部級課題10余項。
學位點現有3個研究方向:(1)文藝美學;(2)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3)西方文論;(4)民族民間音樂與美術工藝理論。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寧波大學藝術學院
聯系人:馬老師,魏老師(04民族民間音樂與美術工藝理論方向)
聯系電話:0574-87600750,0574-87609452
郵編:315211
E-mail:maxiaoxia@nbu.edu.cn,weiyanping1@nbu.edu.cn
050102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是隸屬于2011年獲批的一級學科學位點中國語言文學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該學位點依托寧波市中國語言文學重點學科,立足基礎理論研究,重視解決語言應用問題,以現代漢語、傳媒語言和對外漢語教學為主要研究方向。近5年來,學位點共在《中國語文》、《語言研究》、《語文研究》、《漢語學報》、《漢語學習》、《當代修辭學》、《語言教學與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規劃課題5項、其他課題20余項,出版著作4部。
學位點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4人。學位點負責人沈懷興教授主要從事詞匯理論研究,發表論文120余篇,主持國家課題1項,教育部規劃課題1項,著有《漢語商論》等著作。方向負責人陳月明教授主要從事傳媒語言研究,發表論文60余篇,著有《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最新報告》等。方向負責人聶仁發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語法和語篇研究,發表論文30余篇,著有《現代漢語語篇研究》等。
學位點現有3個研究方向:(1)現代漢語;(2)傳媒語言;(3)對外漢語教學。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聯系人:馬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750
郵編:315211
E-mail: maxiaoxia@nbu.edu.cn
050103 漢語言文字學
漢語言文字學是200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2007年開始招生。該學位點依托寧波市中國語言文學重點學科,以近代漢語、中古漢語和漢語方言為主要研究對象,在明清俗字俗詞語、中古漢語詞匯、浙江畬話、贛方言、吳方言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已經形成一定特色。
學位點共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博士2人。學位點負責人周志鋒教授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語言學會副會長,先后出版專著2部,合著3部,發表論文150多篇;方向負責人宋聞兵博士主要從事中古漢語詞匯研究,著有《〈宋書〉詞語研究》等;方向負責人趙則玲教授主要從事浙江畬話及吳方言研究,著有《浙江畬話研究》等。
近5年來,學位點共出版著作7部,在《中國語文》《語言研究》《古漢語研究》《方言》《民族語文》《辭書研究》《語文建設》《語言科學》及其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20多篇,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及省、市級課題15項,獲得省、市級獎項12項。
學位點現有3個研究方向:(1)近代漢語;(2)中古漢語;(3)漢語方言。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聯系人:馬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750
郵編:315211
E-mail:maxiaoxia@nbu.edu.cn
050105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是200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在唐代文學、明清小說、地域文化與文學、古代文學文獻學等方面的研究已經形成一定特色。
學位點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6人。近5年來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學遺產》等一級以上核心刊、報及其它期刊共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出版專著10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浙江省哲社等省部級以上項目10余項。
學位點負責人張如安教授長期從事區域文化與文學的研究,在《文學遺產》、《文獻》等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70余篇,有4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出版著作4部。方向負責人左洪濤教授長期從事金元文學研究,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培養人選,在《文學遺產》、《文獻》等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有數篇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方向負責人李建華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隋唐文學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項,發表論文20余篇。
學位點現有三個方向:(1)唐宋文學研究;(2)元明清文學研究;(3)區域文化與文學研究。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聯系人:馬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750
郵編:315211
E-mail:maxiaoxia@nbu.edu.cn
050106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碩士學位點是200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2004年開始招生。學位點的研究涵蓋了20世紀中國文學、文藝學、文化批評等,具有較強的學科交叉性和應用性,學科帶頭人為南志剛教授為浙江省文藝學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學位點設有“20世紀中國文學文類研究”、 “20世紀中國文藝思潮與文化批評”和“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三個研究方向,方向負責人分別為趙江濱教授、南志剛教授、任茹文副教授。本學位點共有10名教師,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博士6人。年齡、支撐、學歷結構合理,專業特長互補。近5年來,學位點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爭鳴》、《文藝報》、《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人大復印資料)、《中國文學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1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0部,獲得省市級學術獎項7項。與此同時,學科積極服務于地方的經濟和文化建設,在浙東文學與文化研究、傳記文學研究、寧波現代作家研究和當代文學批評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頗具影響的成果。
學位點現有3個研究方向:(1)20世紀中國文學文類研究;(2)20世紀中國文學思潮與文化批評;(3)海外華文文學研究。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聯系人:馬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750
郵編:315211
E-mail:maxiaoxia@nbu.edu.cn
050ZZ1文藝與新傳媒
文藝與新傳媒是一級學科學位點中國語言文學下自主設置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2013年首次招生。學位點依托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傳播學等學科,以新媒體條件下的新文藝樣式和傳播方式為研究對象,探索文藝形態、觀念、審美的新變化。這是一個全新學科和研究領域,具有學科交叉性。
學位點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人,設有“大眾娛樂文藝與新媒體”、“文學與新傳媒”和“網絡文藝研究”三個研究方向。學位點兼“大眾娛樂文藝與新媒體”方向負責人陳月明教授主持國家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2項,獲省部級社科學術獎2次。“文學與新傳媒”方向負責人賀雪飛教授主持省部級課題1項,“網絡文藝研究”方向負責人李海峰主持國家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1項。近5年來,學位點成員在《新聞與傳播研究》、《社會科學戰線》、《浙江社會科學》、《北方論叢》、《現代傳播》等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多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學位點現有3個研究方向:(1)大眾娛樂文藝與新媒體;(2)文學與新傳媒;(3)網絡文藝研究
060200 中國史
本一級學科學位點下設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東亞史五個研究方向。其中,專門史為省重點學科,2003年獲得碩士學科授予權;中國近現代史在200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本學科充分依托獨特的地域優勢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對相關歷史進行深入的研究,是“浙江省海洋文化與經濟研究中心”主要學術力量。同時,本學科還擁有“浙東文化與寧波文化大市建設研究中心”(寧波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建)和“浙東學術研究基地”(寧波市社科基地)二個研究基地。
本一級學科現有教授10名、副教授8名。學科帶頭人龔纓晏教授,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第二層次培養人員、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五個二級點帶頭人分別是錢茂偉教授(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王萬盈教授(中國古代史)、陳君靜教授(中國近現代史)、張偉教授(專門史)、龔纓晏教授(東亞史)。
本學科立足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學術前沿,力求深層次、多視角地探究中國及相關區域的歷史,取得了頗為豐碩的研究成果。近年來,先后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文史》等重要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50部,承擔國家、省、市各類科研項目近百項,多項研究成果分別獲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獎,以及省、市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展示了較強的科研實力。
本學位點研究方向有:
(1)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本方向在中國史學史研究尤其是明代史學研究,處于全國前沿位置,而中國方志學史研究則在全國其他高校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學科中是獨一無二的。
該方向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5人。學位點負責人錢茂偉教授,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第二層次培養人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兼職博士生導師。三個研究方向負責人分別為錢茂偉教授、唐燮軍副教授、沈松平副教授。
近年來,在《文史》、《中國史研究》、《史學史研究》、《學術月刊》、《文獻》、《文學遺產》、《中國地方志》等重要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8部,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0余項,其中省社科基金項目8項,獲省、市級社科成果獎10項,展示了較強的科研實力。
本研究方向細分為:①史學理論;②中國史學史;③中國方志學史。
(2)專門史
專門史為浙江省重點學科,研究對象是以浙江為主要切入點的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主要是研究該地區社會經濟、文化、政治和對外交往的發展演變及其規律,從而為當前區域經濟、文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服務。
近5年來,共出版學術著作10余部,發表論文近100篇,主持承擔國家、省部級社科項目近10項,獲得省、市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0余項。
本方向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6人。學位點負責人張偉教授,主要從事浙東學術史研究,是浙江省海洋文化與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寧波市浙東文化研究基地執行主任。三個研究方向負責人分別是張偉教授(區域文化史研究)、李小紅副教授(區域社會經濟變遷)、谷雪梅副教授(區域政治與對外關系)。
本研究方向細分為:①區域社會經濟變遷;②區域文化史研究;③區域政治與對外關系。
(3)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立足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前沿,致力于吸收和借鑒不同學科研究方法,力求深層次、多視角探賾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與社會變遷。近年來,共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出版學術著作10余部,承擔科研項目20多項,獲省、市級社科成果獎10余項,展現出較強的科研實力。
該方向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4人。學位點負責人王萬盈教授,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員,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和中國經濟史研究,發表論文70余篇,獨著、參著8部。三個研究方向的負責人分別是邢舒緒副教授(宋元史)、賈慶軍副教授(明清史)。
本研究方向細分為:①魏晉南北朝隋唐史;②宋元史;③明清史。
(4)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近現代史立足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學術前沿,力求深層次、多視角地探究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演進,在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城市史、近現代中外關系史、海外中國學、民國史、近代寧波商幫等諸多領域,頗具研究特色和實力。
該方向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5人。學科帶頭人陳君靜教授。三個研究方向帶頭人分別是王瑞成教授(近代以來中國經濟與社會變遷)、陳君靜教授(近現代中外關系和思想文化交流)、孫善根研究員(民國史)。
近年來,在《近代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10余部,承擔科研項目25項,其中國家和省社科基金項目10余項,獲省、市級社科成果獎10項,展示了較強的科研實力。
本研究方向細分為:①近代以來中國經濟及社會變遷;②近現代中外關系和思想文化交流;③民國史。
(5)東亞史
東亞史的研究范圍涵蓋東亞交通史、東亞文化史、日本史等諸多領域。
該方向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6人。學科帶頭人龔纓晏教授,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第二層次培養人員、寧波大學歷史學學科團隊帶頭人、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三個研究方向帶頭人分別是龔纓晏教授(東亞交通史)、劉恒武教授(日本史)、周莉萍副教授(東亞文化史)。
近年來,先后在《世界歷史》、《史學理論研究》、《古代文化》(日本)等重要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10余部,承擔各類課題科研項目2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1項、省哲社規劃課題6項),研究成果有多項獲教育部、省、市級優秀社科成果獎(其中獲教育部高校人文成果二等獎1項、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二等獎各1項),展示了較強的科研實力。
本研究方向細分為:①東亞交通史;②日本史;③東亞文化史。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聯系人:馬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750
郵編:315211
E-mail:maxiaoxia@nbu.edu.cn
125401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是隸屬于2011年獲批的一級學科學位點工商管理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該碩士點面向21世紀浙江及全國沿海地區旅游業發展,致力于培養一專多能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近5年來,本學位點共承擔國家教育部、國家旅游局,浙江省社科規劃辦科研項目8項、廳市級科研項目40余項,企業委托及國際合作項目近10項,科研總經費已達100余萬元。在國內外核心學術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近100篇,教師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30余人次。
學位點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6人。學位點現有三個研究方向:(1)旅游規劃與景區管理;(2)文化與遺產旅游旅游;(3)海洋生態旅游。
學位點負責人及學術骨干:李瑞,博士,教授,寧波大學旅游管理學科帶頭人,寧波大學旅游規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寧波大學旅游經濟與文化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旅游規劃與濱海旅游研究;周彬,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旅游規劃與開發以及海洋生態旅游研究;舒肖明,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旅游地理學以及文化與遺產旅游研究。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聯系人:馬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750
郵編:315211
E-mail:maxiaoxia@nbu.edu.cn
050201 英語語言文學
英語語言文學是200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依托寧波市重點扶植學科。學位點培養在英語語言學、英語文學、英語教育和英漢翻譯等方面的高級應用與研究人才。近5年來,學位點在國內核心刊物發表文章80余篇,出版專著20部,主持國家、省市級各類科研項目30余項,獲各級各類學術獎20余項。
學位點現有教授10名、副教授18名,其中博士7名、碩士20名,留學回國人員18名。
學位點負責人王松林,“甬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外國語言文化”(外國語言文學)重點研究基地負責人,浙江省重點專業(優勢專業)“英語語言文學”專業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在《外國文學研究》、《外國文學》、《英美文學研究論叢》、Cambridge Quarterly 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多篇,出版專著3部、教材4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結題獲優秀成果;獲省哲社優秀成果獎1項。目前正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1項及浙江省哲社規劃課題1項。主要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有趙伐教授、范誼教授、芮渝萍教授、段漢武教授、南佐民教授、胡超教授、范琳教授等。研究方向包括英美文學、加拿大文學、文學評論、商務英語、英語教育、普通語言學、翻譯理論與實踐等。
學位點現有3個研究方向:(1)英語文學(含英語國別文學、比較文學);(2)英語語言學(含英語教育、專用英語、跨文化交際);(3)翻譯理論與實踐(含英漢翻譯理論、口筆譯實踐、應用翻譯)。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外語學院
聯系人:羅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369
郵編:315211
E-mail:luohui@nbu.edu.cn
050205 日語語言文學
日語語言文學是200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依托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外國語言文化” 重點研究基地,設有日本研究所。培養日本研究、日語教學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近5年來,學位點在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文章40多篇,出版著作9部,主持省市級各類科研項目15項,獲各級獎項10余項。
學位點現有教授2名、副教授8名,其中博士4名,留學歸國人員17名。
學位點負責人郭勇,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近現代文學、中日比較文學。近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獲得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獎一等獎等獎項3項,曾主持浙江省哲社重點項目1項。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該學位點主要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有張正軍教授、楊洪鑒副教授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日語語言學、日本文學、日本文化、日漢翻譯理論與實踐、日語教育等。
學位點現有3個研究方向:(1)日語語言學(含中日比較語言學、日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翻譯理論與實踐);(2)日本文學(含中日比較文學);(3)日本文化(含中日比較文化)。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外語學院
聯系人:羅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369
郵編:315211
E-mail:luohui@nbu.edu.cn
050211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是200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依托浙江省重點扶植學科,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外語語言學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近5年來,學位點在國內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70余篇,出版專著9部,主持國家、省市級各類科研項目18項,獲得省市學術獎10余項。
學位點現有教授8名、副教授12名,其中博士6名、碩士20名、留學回國人員18名。
學位點負責人王文斌,博士,教授,博導,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寧波市"4321人才工程" 培養對象,寧波市高校名師,1992-1993年留學英國牛津大學,主攻語義學和翻譯理論;1995-1997年留學加拿大McGill大學,主攻句法學和語義學。近年來在國內外語類核心期刊及其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譯著6部,獲省、廳級科研成果獎6項。目前正在主持科研項目3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項,省級項目1項,曾應邀赴浙江大學、南昌大學等10幾所高校作學術報告。該學位點主要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有于善志教授、楊成虎教授、許希明教授、羅思明教授等。研究方向有理論語言學、認知語言學、應用語言學、英漢對比與翻譯、二語習得等。
學位點現有3個研究方向:(1)理論語言學;(2)應用語言學;(3)英漢語對比與翻譯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外語學院
聯系人:羅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369
郵編:315211
E-mail:luohui@nbu.edu.cn
0502Z1 翻譯學
翻譯學學位點為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權自主設置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以國家英語特色專業建設、浙江省重點建設專業以及浙江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為依托。它直接關涉英語語言文學二級學科的英美文學、英美文化、西方文論等方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二級學科的英漢語對比與翻譯,以及日語語言文學二級學科的語言、文學與文化。翻譯學二級學科主要側重培養翻譯理論與實踐方面的專門人才。近年來,學位點在在《中國翻譯》、Babel等期刊上發表論文106篇,出版專著2部,譯著15部。主持省哲社規劃重點課題1項,省部級一般項目5項,國際合作項目4項
學位點現有教授3名、副教授9名,其中博士2名、碩士12名,留學回國人員8名。
學位點負責人盧植,博士,教授、博導。現任寧波大學一級特聘教授,寧波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國際應用語言學會會員、國際認知語言學會會員、中國認知語言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大學外語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主持及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主持部、省級等項目6項;著編專著4部、譯著1部、主編著作2部、參編著作2部;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當代語言學》、《現代外語》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獲教育部高教司研究類論文二等獎1項,多次獲市級“優秀教師”和“科研先進工作者”稱號。主要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有趙伐教授、楊成虎教授、王紅陽教授、張明林副教授、牛新生副教授、賀愛軍副教授等。研究方向有加拿大文學作品譯介與研究、中國古典詩歌英譯、中國翻譯史與翻譯中的文化批評研究從事漢語公示語翻譯研究;從事新聞傳播的翻譯研究與實踐等。
學位點現有3個研究方向:(1)加拿大英語文學作品譯介與研究(2)翻譯理論研究(3)對外文化傳播研究。其中,加拿大英語文學作品譯介與研究以現當代文學作品譯介與研究為重點。翻譯理論研究方向從功能語言學與文化批評的視角研究翻譯理論。對外文化傳播研究方向側重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研究。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外語學院
聯系人:羅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369
郵編:315211
E-mail:luohui@nbu.edu.cn
070101 基礎數學
基礎數學是200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依托浙江省和寧波市重點學科,設有基礎數學研究所。
學位點的研究對象涉及現代核心數學及其應用的重要領域,重視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組合數學、代數學,及其在密碼學方面的應用問題;幾何學及其應用問題;微分方程及其應用問題、調和分析、函數逼近論及其在圖像處理中的應用問題;概率論、隨機過程、隨機微分方程及其在金融等領域的應用問題。
近3年來,學位點主持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23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26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100余篇。目前承擔各類科研項目77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1項、省部級項目2項、市廳級和國際合作項目21項,科研總經費 605萬元。
學位點現有教授9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8人。學科帶頭人屈長征教授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曾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主要從事不變幾何流及其與可積系統的關系、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對稱、不變量、幾何性質及適定性問題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140余篇,其中有110篇被SCI收錄,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 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基金和優秀青年教師基金等項目。方向負責人徐允慶教授,現為基礎數學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組合設計和密碼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完成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8篇,其中被SCI檢索11篇,EI檢索7篇,國內一級核心期刊論文4篇。方向負責人王金平教授,主要從事調和分析、圖像重建與處理、逆問題及其應用等領域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完成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和浙江省教育廳科學基金項目各一項,發表論文近30篇,其中被SCI、EI檢索和國內一級核心期刊的論文有16篇。
學位點現有4個研究方向:(1) 代數學、數論與組合數學:Hopf代數、環論、矩陣論及其應用、組合設計、代數數論、李群與李代數等;(2) 微分方程:非線性橢圓型偏微分方程、非線性拋物型方程、非線性色散方程、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對稱及幾何性質、隨機微分方程等;(3) 函數論與泛函分析:調和分析,函數逼近論,非線性泛函分析等;(4)幾何與拓撲:子流形幾何、芬斯勒幾何、幾何流、微分幾何與可積系統等;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理學院
聯系人:穆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794
郵政編碼:315211
E-mail: munan@nbu.edu.cn
070104 應用數學
應用數學是200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依托浙江省和寧波市重點學科,設有應用數學研究所。
學位點以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為主要工具,通過研究和建立數學模型,解決現代科學技術及災害天氣預測、計算機、信息、控制、管理、經濟、金融、社會和人文科學中提出的大量實際問題和理論問題。
近3年來,學位點主持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23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26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100余篇。目前承擔各類科研項目77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1項、省部級項目2項、市廳級和國際合作項目21項,科研總經費 605萬元。
學位點現有教授9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8人。學科帶頭人賀勁松教授,入選教育部2008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主要從事超對稱的數學理論及其應用、經典可積系統以及量子可積系統的研究工作,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已發表論文45篇,其中被SCI檢索40篇。方向負責人朱全新教授,從事馬氏過程、馬爾可夫決策過程、隨機微分方程以及隨機偏微分方程的理論及應用研究工作,主持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已發表論文40篇,其中SCI 檢索28篇。方向帶頭人葛紅霞副教授,從事城市交通流理論、偏微分方程無網格方法及奇攝動理論研究,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已發表論文近40篇,期中被SCI檢索20余篇。
學位點現有4個研究方向:(1) 非線性數學物理: 可積系統、非線性波、非線性大氣與海洋動力學等;(2) 信息科學中的數學方法:計算機代數、密碼學、圖像處理、計算幾何、運籌與控制、微分方程數值方法等;(3) 概率論與隨機過程: 隨機過程、馬爾可夫過程、隨機微分方程等;(4) 金融數學:宏微觀經濟模型、金融中的隨機數學、金融中的統計方法、風險管理的數學方法等。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理學院
聯系人:穆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794
郵政編碼:315211
E-mail: munan@nbu.edu.cn
070201 理論物理
理論物理是200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依托浙江省重點學科和寧波大學非線性科學研究中心,設有理論物理研究所。
本學位點以量子場論、非線性科學以國際前沿課題為研究對象。重點開展災害天氣、氣候中的數學問題,場論(弦論、引力、宇宙學等),低維強關聯系統,物理學中的對稱性及相關代數,金融物理學和復雜系統動力學等方面的研究,探討物理系統的內在規律,從而達到認識自然,服務社會的目的。
目前學位點承擔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專項基金”、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干教師重點培養基金”、教育部“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科研項目20余項,科研經費200余萬元,先后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0多篇。
學位點現有教授8名、副教授5名、講師5名,其中博士10名。學位點負責人樓森岳教授是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首批人選,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家,Commun. Theor. Phys.和Chin. Phys. Lett. 編委。主持完成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項;在國際著名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發表的論文已被引用約2900余篇次。學科帶頭人岳瑞宏教授,寧波大學“甬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高能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卡弗里理論物理所(KITPC) 國內顧問委員,全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物理學專業),曾獲陜西省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曾參加國家重大項目"八五攀登計劃"、日本文部省合作科研項目,主持國家、省部級項目十多項。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了論文90多篇。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參與國際合作項目一項,以及省部級項目多項。
學位點現有4個研究方向:(1)非線性物理與數學物理;(2)量子場論和粒子物理;(3)金融物理學和復雜系統動力學;(4)引力理論與量子宇宙學;(5)相對論量子信息。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理學院
聯系人:穆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794
郵編:315211
E-mail:munan@nbu.edu.cn
070205 凝聚態物理
凝聚態物理是200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依托浙江省重點學科和寧波市納米材料重點實驗室,設有凝聚態物理研究所。
學位點主要研究由大量粒子組成的凝聚態物質的結構間相互作用和粒子的運動規律、動力學過程以及它們與物理性質之間的聯系,新型材料的設計制備。
目前學位點承擔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教育廳、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近20項,科研經費250余萬元,先后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50余篇。
學位點現有教授4名、副教授4名,講師2名。學位點負責人、博士生導師諸躍進教授,在聚合物體系自組裝、納米材料、鐵電薄膜、新型低成本太陽能電池等領域有深入的研究,近年來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研究工作,先后在ACS nano, Phys. Rev. B,J. Chem. Phys.等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余篇,獲發明專利6項。王軍教授在磁性納米材料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應用性成果,在國內外高水平雜志上發表30余篇文章,部分成果在企業得到應用。
學位點現有3個研究方向:(1)軟凝聚態物理:聚合物體系自組裝、納米藥物結構;膠體動力學;隨機共振和混沌共振;表面與界面系統的反應擴散動力學;(2)介觀體系結構與性質:半導體量子點、碳納米管、石墨烯等低維系統的電子結構及輸運性質;(3)納米材料與器件:納米磁性材料、磁性納米顆粒和空心球、納米核殼結構材料:新型低成本太陽能電池,高儲能密度聚合物電介質材料與超級電容器。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理學院
聯系人:穆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794
郵編:315211
E-mail:munan@nbu.edu.cn
070207 光學
光學是200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依托浙江省重點學科和寧波大學優勢特色學科,設有光學研究所。
學位點主要研究方向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中的量子現象,量子光學和新型光電子器件原理、設計與特性測量。
目前學位點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青年教師重點培養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科研項目10余項,科研經費300余萬元,先后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20余篇。建有設備總值近400萬元的實驗室。
學位點現有教授3名、副教授1人,講師2人,其中博士4人。學位點負責人宋同強教授,近年來先后主持過3項省自然科學基金和2項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5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錄用,其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專家的好評。目前主持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1項,2002年獲寧波市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2004年獲浙江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6年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四位)。梁先庭教授在量子信息與量子器件研究、化學與生物小分子量子性質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在Phys. Lett. A、Chem. Phys. Lett.與Phys. Rev. B等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課題多項,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被聘為臺灣成功大學客座專家。
學位點現有3個研究方向:(1)量子光學: 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中的量子現象;(2)非線性光學:光學材料的非線性效應及應用;(3)超快激光生物物理學:量子生物學與超快激光測量。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理學院
聯系人:穆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794
郵編:315211
E-mail:munan@nbu.edu.cn
0702Z1 光電子學
光電子學是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權自主設置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隸屬于一級學科學位點物理學,依托浙江省重點學科和寧波大學優勢特色學科,設有光電子技術研究所。
學位點主要研究方向為導波光學與光傳感技術、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和微納光電子學。
目前學位點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項目,寧波市國際合作計劃項目、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科研項目10余項,科研經費400余萬元,先后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50余篇。其中,光電子技術方向有設備總值近400萬元的實驗室,光電子材料與器件方向以寧波市光電子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為依托,具有總價值400多萬的設備可用于研究和產品開發。
學位點現有教授3名、副教授2人,講師2人,其中博士7人。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周駿教授,中國光學學會光電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實驗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光學學會、美國光學學會、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員。在光電子功能材料和光電子技術的應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國際高水平雜志 Optics Letter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和Optics Express等刊物發表論文11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研究基金、浙江省“錢江人才”計劃項目、留學回國人員基金項目和寧波市國際合作計劃項目等17項,2002年獲第三世界科學院通訊表彰(TWAS Newsletter, Feb.2002),1999年和2005年,獲省級科技進步獎二、三等獎各1次;2010年獲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次,2009年獲寧波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次。2010年被寧波市委市政府授予寧波市“勞動模范”稱號。
學位點現有3個研究方向:(1)導波光學與光傳感技術:光纖與波導器件光傳感技術及其產品開發;(2)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光電子材料的合成與表征、光電子器件的設計與特性測量;(3)微納光電子學:微納光電子學理論、新型光子器件的原理、設計與微納制備技術研究。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理學院
聯系人:穆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794
郵編:315211
E-mail:munan@nbu.edu.cn
0702Z2 固體電子物理
固體電子物理是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權自主設置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隸屬于一級學科學位點物理學,依托浙江省重點學科,主要培養既具有扎實的固體電子物理基礎知識又具備在固體電子材料與固體電子器件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學位點主要研究電子(或空穴)在固體材料和器件中的運動規律及其應用,研究的具體內容包括:固體電子材料(特別是新型固體電子材料)的結構、性能及制備, 固體電子器件(尤其是新型固體電子器件)的設計、制造、測試和應用等。
目前學位點承擔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15項,以及人才工程科研項目2項,科研經費總計354萬元。本學位點團隊近五年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9篇。
學位點現有教授和研究員4名(其中包括浙江省錢江特聘教授兩名),副教授和副研究員4名,講師2名。本學位點所有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學位點負責人王能平研究員是浙江省錢江特聘教授,近年來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以及人才工程等多個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先后在Phys. Rev. Lett., Nano Lett., Phys. Rev. A, Phys. Rev. B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浙江省錢江特聘教授潘孝胤研究員已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以及人才工程等多個科研項目,他在密度泛函理論的研究以及該理論在量子化學、納米材料等方面應用的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并已將其研究結果發表在Phys. Rev. Lett., Phys. Rev. A, J. Chem. Phys.等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學術骨干段香梅研究員已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以及人才工程等多個科研項目, 近年來在Appl. Phys. Lett., Phys. Rev. B等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學位點現有如下3個研究方向:
(1)低維結構材料與納米電子器件:研究碳納米管場效應晶體管、石墨烯、以及納米線中的電子輸運性質;用分子束外延(MBE)技術制備半導體量子點,研究其光學特性,以及用DNA納米技術來制備具有獨特性能的納米結構;研究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方法及其應用;研究在光的作用下,表面以及吸附于表面的分子的激發態性質。
(2)光伏材料與太陽能電池: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氧化物光催化劑的能帶調控理論,以期提高材料對可見光的響應;太陽能電池的設計和制備,其具體研究內容包括:界孔膜制備技術及與之相關的基本物理化學問題、界觀尺度電荷轉移及其傳輸機制的研究,新型電解質的探索及其電子轉移與傳輸基礎研究,高效、穩定、低成本柔性電池研究以及電池組裝技術。
(3)電子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新型介電材料、壓電陶瓷、鐵電材料的制備技術和方法,探討各種電子功能材料的結構、性質、物理機制等基礎問題,并探索其在電子材料元器件、新型傳感元器件等方面的應用。
學位點主要就業方向:1) 在國內外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2) 到電子和微電子企業從事科研、生產、技術開發及管理工作; 3)在學校或研究所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理學院
聯系人:穆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794
郵編: 315211
E-mail:munan@nbu.edu.cn
070301 無機化學
無機化學是200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依托寧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備科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作為浙江省材料科學與工程重點學科、材料物理與化學重點學科、寧波市無機化學重點學科的主要支撐學科,本學位點設立的主要研究方向為:(1)無機功能材料化學;(2)配位化學;(3)稀土磁性材料;(4)無機-有機復合材料,(5)應用無機化學,其學科特色在于體現無機化學與材料科學的交叉,主要發展無機固體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能及其應用的研究,既有探索新穎無機固體物質自組裝合成以及晶體結構的基礎研究,又有突出固體功能材料制備科學的應用基礎研究,部分研究課題延伸到新材料應用技術領域。
學位點現有教授(研究員)8人、副教授5人,博士學位獲得者11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1名、“百千萬人才工程”1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1名、第二層次2名。近五年來承擔國家973計劃前期專項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項、浙江省科技計劃重大專項2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寧波市科技攻關重大項目1項和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還承擔多家單位委托技術開發項目10余項,各類科研項目經費合計1000多萬元。近五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專業刊物上發表論文250多篇,其中SCI/EI收錄學術論文200余篇,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20余項。該學位點建立了設備先進的化學合成、材料制備、分析測試等專業實驗室,擁有價值達3500多萬元的各類儀器設備。
本學位點陳忠仁教授1984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系,1998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化工及化學博士學位,師從諾貝爾化學獎得主Grubbs教授,1998年至2000年在斯坦福大學及霍尼韋爾從事博士后研究,多年擔任普利司通美國公司高級科研人員、核心管理團隊成員,2011年作為國家“千人計劃”人選擔任寧波大學材化學院院長。陳忠仁教授長期從事以高性能橡膠為主的高分子材料領域的研究開發,已在相關領域取得系列重要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成果,如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雜志以封面主題發表了相關原創性研究成果,已成為國際軟材料領域納米結構加工的標準方法;發展了軟材料開裂磨損理論與仿生原理,成功主持了新一代高性能橡膠材料的工業合成及產業應用。主要研究方向為金屬有機催化聚合與高分子復合材料。
學位點負責人陳紅兵研究員曾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獲博士學位,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學、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華東師范大學、寧波大學在職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目前是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選。長期從事無機功能材料的制備、性能與應用的研究,曾主持國家973計劃前期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計劃優先主題等各類科研項目20余項,在光電功能晶體材料領域做出有特色的研究成果,迄今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70余篇,申報中國發明專利8項,曾獲浙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
學術帶頭人劉新才教授在西北工業大學獲博士學位,先后在西北工業大學、南昌航空學院、寧波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長期從事磁性功能材料、金屬材料的研究,先后主持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專項、國家支撐計劃、浙江省納米專項重大項目、寧波市科技攻關重大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10余項,獲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寧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05應用無機化學研究方向由應用固體化學研究中心教師指導。學術負責人鄭岳青研究員:博導、德國科隆大學博士、德國馬-普固體所博士后、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省十大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從事應用無機化學方向內有關環境、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10余項國家、省部級課題。在Inorg. Chem., CrystEngComm., Cryst. Growth & Des.等十余種國際刊物上發表SCI論文160余篇,被他人SCI論文引用800余次,單篇SCI最高引用近100余次,獲省部級二等獎1項、授權發明專利4件。擔任Inorg. Chem, Chem. Commun., CrystEngComm等十余種國際刊物的稿件Reviewer,已培養博士、碩士20余人。
本學位點其它指導教師均在國內外著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大部分指導教師具有海外留學進修經歷,在各自學科領域具有比較豐富的學術積累。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寧波大學應用固體化學研究中心
聯系人:陸老師,朱老師(05應用無機化學方向)
聯系電話:0574-87609984,87600792
郵編:315211
E-mail:caihuaxueyuan@126.com,zhuhonglin1@ nbu.edu.cn
070304 物理化學
物理化學是200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依托寧波市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制備科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和浙江省材料科學與工程重點學科、材料物理與化學重點學科。
學位點現有教授(研究員)6人、副教授13人,博士15人,入選國家“千人計劃”1名、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5名。學位點目前承擔國家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重點創新團隊、浙江省科技攻關、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專項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干教師重點培養基金、寧波市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等研究課題30余項,科研經費1000多萬元。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SCI 和EI收錄論文200余篇。學位點擁有多臺X光衍射、各類光譜、色質聯用、元素分析、綜合熱分析、電化學、高效液相色譜等相關大型儀器,最近還訂購安裝了一批用于高分子材料研究的一流設施,包括無水無氧操作及多臺聚合反應器等合成設備,高溫及低溫凝膠色譜儀、流變儀、原子力及場發射掃描顯微設備、小角X光散射儀等分子與凝聚態表征儀器,橡膠加工、力學性能測試等成套加工與性能測試設備等,為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提供了良好條件。
學位點擁有境外優質教育資源,每年選派優秀碩士研究生赴海外交流。與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的項目交流和研究工作已進行多年。最近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等世界頂級名校達成了研究生交流意向,聘任了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在內的多位著名高分子材料專家為研究生兼職導師。學院還聘任了包括三位國家“千人計劃”創業類國家特聘專家在內的高科技企業掌門人作為客座教授聯合培養研究生。寧波市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北侖商檢局等單位作為該學位點的實踐基地,同時為該學位點優秀碩士畢業生提供理想的就業渠道。
學位點陳忠仁教授,2010年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創新人才,全職在寧波大學工作,擔任材化學院院長。陳忠仁教授1984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系,1998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化工及化學博士學位,師從諾貝爾化學獎得主Grubbs教授,1998年至2000年在斯坦福大學及霍尼韋爾從事博士后研究,多年擔任普利司通美國公司高級科研人員、核心管理團隊成員。長期從事以高性能橡膠為主的高分子材料領域的研究開發,已在相關領域取得系列重要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成果,如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雜志以封面主題發表了相關原創性研究成果,已成為國際軟材料領域納米結構加工的標準方法;發展了軟材料開裂磨損理論與仿生原理,成功主持了新一代高性能橡膠材料的工業合成及產業應用。目前從事金屬有機催化聚合、高分子材料結構性能、高分子復合材料加工應用等方面的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
學位點負責人梁云霄教授,1988年7月本科畢業于吉林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 2004年7月獲得南開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博士學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入選者。早期從事物質結構與性能關系的理論研究工作。目前主要從事多孔材料、光電等能量轉換材料的設計、合成與制備、結構與性能關系和應用研究。承擔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廳重大項目、科技攻關、自然科學基金、省教育廳和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10余項。在Phys. Chem. Chem. Phys., J. Solid State Chem., Crystal Growth & Design, Cryst.EngComm, J. Mol. Struct. (Theochem)和化學學報等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4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5項。主要學術帶頭人梁洪澤研究員獲香港浸會大學博士學位,日本JSPS特別研究員,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承擔和參與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
學位點就業方向:本學位點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適合于在高等學校、研究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或在材料、化工、冶金等產業部門從事技術開發和生產管理,也可以到國內外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繼續深造。
學位點設有3個研究方向:(1)高分子物理化學:高分子聚集態結構表征、有機納米材料多尺度加工、高分子復合材料界面調控、疲勞失效機理與延壽;(2)催化化學:金屬有機催化聚合、酶催化、催化新材料、環境友好催化材料;(3)功能材料物理化學:無機-有機雜化/復合材料、先進能源材料的制備、表征及應用;有機配體設計、金屬有機化合物的合成、結構解析及其在催化、熒光材料等中的應用。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聯系人:陸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984
郵編:315211
E-mail:caihuaxueyuan@126.com
080102 固體力學
固體力學是200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與機械工程、土木工程、信息工程等專業有著密切聯系和合作。學位點依托于省部共建沖擊與安全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寧波市壓電器件技術重點實驗室。
寧波大學在固體力學領域的研究工作注重結合工程實踐,長期承擔著來自于實際工程問題如彈性波分析、結構和材料動力學以及復合材料的損傷和演變等固體力學方向的新穎課題。工程結構和材料的沖擊動力學和壓電器件中的彈性波研究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學術聲譽,并為力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創造了良好的就業和深造機會。學科提倡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結合,鼓勵研究生參與實際工程項目和產品的設計與制造過程,并通過企業合作伙伴為研究生創造參與工程實踐的機會。
寧波大學力學學科學術氣氛濃厚,學術交流頻繁,有多位國內外著名學者擔任講座教授和兼職教授。與國內外企業的廣泛聯系為同學們創造了實習和就業的機會,與北美高校的合作為同學們提供了留學和深造選擇。力學學科的博士點為學科發展增添了發展動力和廣闊前景。學位點負責人王驥教授多次在國際會議和科研機構作大會報告和邀請報告,是IEEE高級會員,也是IEEE的三個學術會議的技術程序委員會委員。王驥教授是中國力學學會電子電磁器件力學專業工作組的創建組長,也是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第49技術委員會的專家。王驥教授也是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和兼職博士生導師,多家企業的技術顧問/董事,在壓電聲波器件的研究方面發表的SCI/EI論文200多篇,組織了多個國際國內專業會議。固體力學方向導師還包括多位特聘教授和青年學者,他們都有著在世界知名高校學習的經歷和從事科學研究的經驗,承擔著高級別的科學研究項目。固體力學方向的研究生導師的在研項目包括用于壓電器件和傳感器的電磁彈性固體高頻振動理論、結合大型工程結構開展的混凝土強度演化過程以及用于橋梁結構保護裝置設計的結構動力分析技術等。
寧波大學固體力學碩士點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固體中的波;(2)材料細觀力學; (3)結構沖擊動力學。
學科網站:http://mech.nbu.edu.cn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
聯系人:吳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980
郵編:315211
E-mail:wuliqing@nbu.edu.cn
080104 工程力學
工程力學于1998年及2007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及博士學位授予權,依托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2008年批準)、省部共建沖擊與安全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浙江省沖擊與安全工程重點實驗室。
學位點與土建工程、機械工程等工程領域緊密結合,研究重點探索材料與結構的動態響應及非線性計算結構力學,涉及工程科學和國防技術研究前沿。
近5年來,學位點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作為參加單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7項,主持省部級基金15項,縱向課題經費達1100多萬元;主持各類橫向課題100多項,總經費達900萬元;在國際著名雜志及國內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文獻收錄48篇),出版專著3部;通過鑒定的科研成果3項,獲美國專利3項。
學位點現有正高職稱12人,副高職稱9人,中級職稱6人,其中:浙江省特聘教授“錢江學者”3人,浙東學者1人,博士生導師(含兼職)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人;博士10人,碩士3人。本學位點已形成年齡與知識結構合理、能創新攻堅的梯隊。學科負責人周風華研究員,1996年畢業于日本東京大學航空宇宙工學科(系),工學博士,曾先后在日本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和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任職。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45篇,其中SCI收錄25篇,EI收錄32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獲浙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項1項,寧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學術帶頭人有:王驥,浙江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電子器件力學研究;楊黎明,浙江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應力波與材料的動態響應;陳建康,浙東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流變學研究;董新龍,教授,從事沖擊動力學研究;蔡澤偉,教授,從事海岸結構力學問題研究。
學位點現有4個研究方向,分別為:(1)結構沖擊動力學;(2)材料動態力學行為及應力波;(3)電磁彈性力學與彈性波;(4)近海工程交叉力學。碩士生所有科研方向均有國家級基金支持,具有良好的科研發表業績。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
聯系人:吳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980
郵編:315211
E-mail:wuliqing@nbu.edu.cn
080201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是200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學位點依托“機械工程”浙江省重點學科、寧波市重點學科(A類)以及浙江省零件軋制成形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學位點以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為核心,以制造系統的數字化為紐帶,研究敏捷化制造系統的建模與分析、制造業信息化理論與應用技術、分散網絡化制造的運作原理、面向敏捷制造的生產計劃與控制等。近3年來,學位點主持國家級項目6項和省部級項目9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
學位點負責人方志梅教授,碩士生導師;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浙江省首屆教學名師,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任寧波大學陽明學院院長,兼任教育部工程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自動化學會制造技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工程圖學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機械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小企業敏捷制造系統構建與運行、中小制造企業及其群體的信息化系統及應用、企業群體供應鏈管理與運行優化、企業生產計劃優化與過程控制等,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研究課題、國家九五攻關項目子課題等國家級、省部級及市廳級科研項目10項,參與各級各類項目20余項,發表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2部,參編教材2本。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和教學改革成果曾獲浙江省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浙江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寧波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寧波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參與完成的成果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浙江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浙江省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寧波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寧波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
學位點現有教授12名,副教授14名,具有博士學位20人,博士生導師(兼)4人。
學位點現有3個研究方向:(1)敏捷制造系統;(2)生產計劃與控制;(3)數字化制造技術。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
聯系人:吳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980
郵編:315211
E-mail:wuliqing@nbu.edu.cn
080202 機械電子工程
機械電子工程是200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學位點依托“機械電子工程”浙江省重點學科(A類)、“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寧波市重點學科(A類)以及寧波大學“現代制造工程”優勢特色學科。學位點以機械電子工程為核心,綜合運用機械工程、機電一體化、CAD/CAM等現代先進技術,開展機電產品及裝備、模具設計、零件先進成形與制造等領域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機械電子工程學科下設有機電模具研究所、生產工程研究所、寧波市數字化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近3年來,學位點主持20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
學位點負責人束學道為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機械團隊學術帶頭人、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國際邊界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鍛壓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有塑性加工工藝與設備、新型冶金技術與裝備的研究與開發、邊界元數值方法及在軋制工程上的應用等。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EI、SCI收錄40多篇。
學位點現有教授12名,副教授14名,具有博士學位20人,博士生導師(兼)4人。
學位點現有4個研究方向:(1)機械設計及理論;(2)機電測控技術;(3)模具設計與成型優化技術;(4)零件軋制成形技術。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
聯系人:吳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980
郵編:315211
E-mail:wuliqing@nbu.edu.cn
080902電路與系統
電路與系統是200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是浙江省省屬高校重中之重學科、浙江省重點學科、寧波市重點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學位點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寧波市重點實驗室。
學位點結合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學科前沿,開展低功耗VLSI電路設計理論和技術、新型數字邏輯電路實現方法、數字系統設計與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微納系統設計、多媒體嵌入式系統、嵌入式終端軟件、高分辨率數碼成像系統、多媒體信號處理與圖像系統等方面的基礎理論、技術研發和應用開發工作。承擔和完成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依托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研發力量,強調產學研相結合,服務地方經濟,獲得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
學位點負責人夏銀水博士,寧波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學位點共有導師17人,其中教授7名。學位點現有3個研究方向:集成電路設計、電子系統設計與開發、微納系統設計。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聯系人:尤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340
郵編: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1001通信與信息系統
通信與信息系統是200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是浙江省省屬高校重中之重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隸屬于2006年獲批的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碩士點。學位點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寧波市重點實驗室。
學位點主要開展移動通信與寬帶無線通信、新一代移動通信網關鍵技術、通信終端軟件技術、無線射頻技術、光纖無線電技術、多媒體通信、網絡通信與信息安全、光通信新技術、光纖傳感技術、紅外信息系統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承擔和完成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獲得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
學位點負責人徐鐵峰,寧波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位點共有導師26人,其中教授8名。學位點現有4個研究方向:無線通信技術和終端技術、光通信技術、多媒體通信與信息安全、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聯系人:尤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340
郵編: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1002信號與信息處理
信號與信息處理是200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是浙江省省屬高校重中之重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隸屬于2006年獲批的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碩士點。學位點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寧波市重點實驗室。
學位點主要開展數字音視頻處理、通信信號處理、信息融合技術、數字信號處理系統等方面的研究與應用開發工作。承擔和完成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獲得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強調產學研相結合,注重實用化、本地化,依托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研發力量,帶動本地企業發展,形成了自身特色。
學位點負責人蔣剛毅,寧波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位點共有導師14人,其中教授5名。學位點現有3個研究方向:數字音視頻技術、通信信號處理、數字信號處理系統。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聯系人:尤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340
郵編: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81203計算機應用技術
計算機應用技術是200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授予點,是浙江省省屬高校重中之重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學位點依托教育部工程中心、浙江省重點實驗室、寧波市重點實驗室。
學位點在機器學習、機器視覺、自然計算、人機交互、多媒體信息檢索;圖像處理、虛擬現實、數字娛樂;無線網和傳感網、延遲容忍網、移動計算;信息檢索、數據挖掘、模式識別;信息融合與處理、智能系統與控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承擔和完成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獲得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
學位點負責人趙杰煜,寧波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位點共有導師18人,其中教授5名。學位點現有5個研究方向:自然計算理論與應用、圖形圖像與人機交互、網絡與移動計算、信息檢索與知識發現、系統集成與智能控制。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聯系人:尤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340
郵編:315211
E-mail:cise_zs@nbu.edu.cn
070502 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是200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
近年來,本學位點以寧波市重點學科為平臺,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大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子課題、國家軟科學計劃項目、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社科規劃基金、寧波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等各類縱、橫向科研項目40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近10項,總科研經費 2000 余萬元。學位點有專職碩士生導師23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7名,教師中有博士學位的約占80%。
學位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中國21世紀議程與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人地關系為研究對象,將自然科學、經濟科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社會科學融合,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核心,運用3S(GIS、RS、GPS)技術為代表的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方法,從不同時空尺度研究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人口-資源-環境的演變規律、互動機制、發展趨勢及空間配置等重大問題,特別是在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土地和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海岸帶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城鄉一體化空間布局優化、地理信息技術集成等方面研究特色明顯,學術成果豐碩。學位點負責人李加林教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后,入選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151人才、寧波市4321人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級以上科研項目近10項,主要從事海岸帶資源環境、遙感與GIS應用、生態經濟等方面的研究。
本學位點有3個主要研究方向:(1)資源環境保護與利用。主要從宏觀和微觀層面研究人類干預下的資源環境變化與可持續利用問題,研究重點為海岸帶資源開發與保護、農村生態規劃與環境整治、環境演化與古人類活動的互饋機制、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規劃、水資源利用、濕地利用與保護等。方向負責人為張殿發研究員。(2)區域研究與城鄉發展。緊扣區域發展及城鄉建設管理中的熱點問題,研究重點為港口城鄉空間布局、區域經濟發展差異、海洋開發與海洋經濟等。方向負責人為王益澄教授。(3)空間地理信息集成。致力于3S技術理論探索及集成應用,研究重點為空間信息挖掘、數字城市建設、城市脆弱性評估、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及土地資源信息系統建設等。方向負責人為鄒逸江教授。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建筑工程與環境學院
聯 系 人:戰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337
郵編:315211
E- mail:zhanhong@nbu.edu.cn
081401巖土工程
巖土工程是隸屬于2011年獲批的一級學科學位點土木工程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本學位點依托于土木工程浙江省重點學科、浙江省重點專業、寧波市重點學科。寧波大學土工實驗室擁有先進的動三軸試驗系統、全自動三軸試驗系統等先進的大型實驗儀器設備,實驗室占地面積約400平米。
學位點現有四個研究方向:1) 軟基處理與基礎工程;2) 軟土地下工程;3)巖土工程測試技術;4) 巖土工程可靠性及優化設計技術。研究重點為軟基處理、基礎工程及地下工程的優化設計計算理論和新型技術及可靠性研究,既緊跟巖土工程前沿,又注重巖土的區域特點和工程應用。
近5年來學位點承擔了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各級政府資助課題10余及大量的橫向課題,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其中SCI/EI檢索100余篇,出版了《土力學》、《結構力學》等專著和教材8部。學位點教師梯隊中有正高職1人,副高職9人,其中博士學位8人。
學位點負責人鄭榮躍教授為建工學院院長、土木工程學科團隊帶頭人,浙江省高等學校本科土建類與水利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寧波市4321人才工程。主要從事土動力學、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可靠性與風險分析等研究和工程應用工作。
本學科方向負責人劉干斌博士,副教授,浙江省土木建筑學會理論與數值委員會委員,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培養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為軟土地下工程。本學科主要學術骨干梧松副教授、熊良宵副教授、朱劍鋒博士、王艷博士。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建筑工程與環境學院
聯 系 人:戰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337
郵編:315211
E- mail:zhanhong@nbu.edu.cn
081402結構工程
結構工程是200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點,目前為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下的二級學科碩士點,依托于土木工程浙江省重點專業,浙江省重點學科,相關實驗室為寧波市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擁有先進的MTS多向加載試驗系統、長柱實驗機、高頻疲勞實驗機、多功能火災試驗爐等先進儀器設備,實驗條件優越。
學位點現有四個研究方向:(1)鋼結構;(2)混凝土結構;(3)組合結構;(4)橋梁結構。研究重點為探索鋼結構、組合結構、以及新型結構的設計、計算理論與實驗,研究內容涉及結構工程學科的許多前沿問題。近5年來承擔完成各類課題3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省部級課題13項,在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檢索50余篇,目前梯隊成員已培養碩士生30余名。出版了《鋼結構設計》、《計算結構力學與程序設計》等多部專著和教材。學位點教師梯隊中有正高職3人,副高職7人,博士12人。
學位點負責人王新堂教授、博士生導師(并兼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擔任寧波市土木建筑學會鋼結構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鋼結構協會穩定與疲勞分會常務理事、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寧波市高校名師培養對象、寧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培養人選、全國鋼結構教學委員會委員、寧波市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空間結構》雜志編委等。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48篇,獲得授權專利8項,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2部。主要從事鋼結構、組合結構、結構抗火及空間結構研究。
學術帶頭人李玉順教授為中國鋼結構協會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理事,博士生導師,中國建筑學會木結構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目前主要從事鋼結構與組合結構方面的研究。學術骨干王萬禎副教授從事鋼結構研究工作,兼任中國鋼結構協會穩定與疲勞分會理事、寧波市鋼結構學術委員會秘書長。李俊華副教授從事組合結構抗震、抗火等方面的研究。丁勇副教授從事橋梁結構研究。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建筑工程與環境學院
聯 系 人:戰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337
郵編:315211
E- mail:zhanhong@nbu.edu.cn
081403 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是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下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土木工程是浙江省重點專業,寧波市重點學科。市政工程專業實驗條件優越,實驗室面積約1200m2,儀器設備達800萬元,僅近兩年新購置先進實驗儀器設備就達500萬元。
本學科現有四個研究方向:(1)給排水與污水處理(2)建筑環境與設備(3)固體廢棄物處理(4)城市交通。近5年來學位點承擔了數十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攻關重點項目等的各級政府資助課題,發表核心期刊以上學術論文80余篇,獲發明專利10余項。學位點教師梯隊中有正高職3人,副高職7人,博士15人。
學位點負責人徐繼榮博士、研究員浙江省海洋學會常務理事,主持完成國家公益項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多項。
給排水與污水處理研究方向學術骨干有朱建林教授、高華生副教授、王侃副教授、呂文洲副教授、張秋芳副教授;建筑環境與設備研究方向學術骨干有閆成文教授;固體廢棄物處理研究方向學術骨干有李兵副教授;城市交通研究方向學術骨干有祝會兵副教授、邵黎霞副教授。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建筑工程與環境學院
聯 系 人:戰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337
郵編:315211
E- mail:zhanhong@nbu.edu.cn
081405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是隸屬于2011年獲批的一級學科學位點土木工程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依托于浙江省和寧波市土木工程重點學科,浙江省重點專業,相關實驗室為寧波市重點實驗室,擁有先進的橋梁動靜態試驗測試儀器、MTS多向加載試驗系統、高頻疲勞實驗機、多功能火災試驗爐、全自動混凝土硫酸鹽干濕循環試驗設備和碳化箱等實驗儀器設備,實驗條件優越。
本學位點現有四個研究方向:(1)土木工程材料及其耐久性;(2)工程結構振動控制與噪聲防治;(3)工程結構抗震、抗風與抗火性能研究;(4)結構損傷識別。圍繞上述研究方向,結合工程實際和學科前沿開展了理論、計算和實驗研究工作。近5年來學位點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幾十項政府資助課題與橫向課題,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了《城市高架橋的結構理論與計算方法》、《土木工程材料》等專著和教材多部。學位點教師梯隊中有正高職3人,副高職5人,博士8人。
學位點負責人柳俊哲教授為博士生導師,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混凝土耐久性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硅酸鹽學會水泥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筑學會墻體保溫材料及應用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研究方向為混凝土結構耐久性。
主要學術骨干丁勇副教授(博士)畢業于清華大學,從事橋梁結構分析與計算結構力學方面的研究;嚴蔚副教授(博士)畢業于浙江大學,從事結構健康監測方面的研究,王建民副教授(博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從事工程結構地震災害分析與防震減災方面的研究。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建筑工程與環境學院
聯 系 人:戰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337
郵編:315211
E- mail:zhanhong@nbu.edu.cn
082401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是隸屬于2011年獲批的一級學科學位點船舶與海洋工程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2012年首次招生。
近五年來,本學位點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寧波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等各類項目29余項,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擁有較好的科研條件和試驗平臺,形成了二個研究方向:
(1)船舶與海洋結構物流體力學性能: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動態響應:主要研究船舶結構的外載荷與流體動力響應;船舶在波浪中的操縱性研究;艦船結構在波浪中的動力響應;海洋潛水器空間運動與操縱性;聲納水下拖曳系統運動姿態控制;遙控潛水器強非線性耦合運動;船舶結構的有限元分析技術,船舶水彈性分析理論;海洋工程浮式結構系泊動力學與安全評估;深海抗風浪網箱結構形式與系泊系統極值動力特性;海洋結構湍流渦致振動防治;海洋平臺結構形式與強度;近海樁基極限承載力;海底管線鋪設工藝。
(2)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結構設計及可靠性:主要研究現代造船模式理論與技術;海洋平臺與特種工程船舶的設計理論與方法;深海開發通用技術;面向船舶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設計方法與技術;船舶節能減排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突發事故應急決策與防治體系;海洋工程環境生態修復技術研究。
學位點負責人朱克強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動態性能與環境影響、船舶操縱與系泊、海洋工程多體系統的運動與強度分析、海洋管線結構系統動態響應、船舶修造新技術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2項,發表論文30篇,其中SCI、EI收錄2篇。
本學位點的碩士畢業生可以在船舶、航運、海事、海洋工程、機電、能源、環保等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設計、制造、管理等工作。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海運學院
聯系人:于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41
傳真號碼:0574-87605311
郵編:315211
E-mail:yuchunling@nbu.edu.cn
082402 輪機工程
輪機工程是200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
近5年來,本學位點以寧波市重點學科為平臺,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軟科學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寧波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等各類項目40余項,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寧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廳市獎項5項;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獲發明專利授權9項。
擁有較好的科研條件,形成了二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
(1)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主要研究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節能減排理論與技術,包括船舶動力裝置能量綜合利用、新能源、節能技術、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機性能優化與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機高效低排放燃燒、廢氣凈化、船舶壓載水和艙底油污水處理等。
(2)船舶工程安全技術與機電控制:主要研究船舶與機電設備安全運行的理論與技術,研究船舶動力裝置、船舶柴油機、船舶輔機、船舶電站等主要關鍵設備的運行參數狀態自動監測和過程控制,研究大型機械結構物的狀態監測、故障診斷理論和工程應用等。
學位點負責人兼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方向負責人楊國華教授,博士,哈工大兼職博士生導師,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環保專項)專家組成員,中國能源學會理事,國家863計劃等項目評審專家。近五年承擔國家863計劃等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3項。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獲2010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2009年度寧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浙江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3項,獲發明專利授權9項。
船舶工程安全技術與機電控制方向負責人馮志敏教授,中國航海學會機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輪機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工業自動化分會常務委員,主要從事機電設備和工程結構物的狀態監測與過程控制等研究。近五年承擔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5項,獲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獎和寧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國家第六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
本學位點的碩士畢業生可以在船舶、航運、海事、海洋工程、機電、能源、環保等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設計、制造、管理等工作,歷屆碩士畢業生就業率100%。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海運學院
聯系人:于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41
傳真號碼:0574-87605311
郵編:315211
E-mail:yuchunling@nbu.edu.cn
0824Z1 港航技術與管理工程
港航技術與管理工程是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權自主設置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
本學位點緊貼浙江、寧波港口和航運發展的實際,近5年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浙江省軟科學研究項目等各類項目50余項,擁有較好的科研條件和實驗平臺。學位點學術氣氛濃厚,學術交流頻繁,有多位國內外著名學者擔任講座教授和兼職教授。共有教師28人,其中正高職稱7名(其中包玉剛講座教授2名),副高職稱9人。目前,已經形成了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1)現代航運與交通技術:以船舶運用為中心,圍繞安全環保航行、航海通信與信息控制技術,研究船舶通航技術、船舶環保駕駛技術、航海自動化技術、現代航運信息技術等。
(2)現代港口管理工程:以港口為核心,研究現代港口運作與管理技術、港口與航道的安全工程、港口裝卸與防污染技術、港口生產組織優化、港口資源優化配置、港口信息化技術等。
(3)國際航運管理工程:以國際航運管理為核心,研究船隊規劃與航運生產組織優化、集裝箱多式聯運系統優化、集裝箱運價指數生成與技術等。
(4)海上交通工程:以船舶為核心,研究船舶航行安全、船舶避碰理論與技術、海上安全與環境管理、船舶操縱與通航環境分析、海上應急管理技術等。
學位點負責人兼現代航運與交通技術方向負責人鄭彭軍研究員為高層次回國人員,博士,博士生導師,為寧波市拔尖領軍人才第一層次培養對象,浙江省重點科技專項專家組成員,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研究,研究方向包括交通信息和控制系統,交通環保節能技術以及航運和交通系統評價和技術等。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863子課題1項,國家海事局、浙江海事局、政府和橫向課題七項,總經費超過300萬元。回國前曾主研和參與完成英國工程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等基金項目三項:歐盟(EC)項目四項,英國交通部(DfT)和工業界資助項目九項。
現代港口管理工程方向負責人劉桂云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港口技術與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浙江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1項、廳市級科研項目7項等。
國際航運管理工程方向負責人周甫賓教授,主要從事港航管理、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主持完成浙江省哲社規劃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各1項、浙江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1項、浙江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1項、寧波市科技局軟科學項目1項等。
海上交通工程方向負責人周江華教授,主要從事海上交通工程、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來,主持省部級項目2項,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省級精品課程負責人,獲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寧波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獎等。
本學位點的碩士畢業生可以在港口、航運、交通、海事、船舶等領域的行業管理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設計、制造、管理等工作。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海運學院
聯系人:于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41
傳真號碼:0574-87605311
郵編:315211
E-mail:yuchunling@nbu.edu.cn
070703 海洋生物學
海洋生物學是200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以浙江省屬高校重中之重學科“應用海洋生物技術”和浙江省第五批重點學科“水產養殖”為依托。擁有全國科技興海寧波中心及浙江省重點實驗室。
近5年來,學位點發表學術論文305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錄16篇,出版專著12部;獲省部級獎勵4項,其它科研獎15項,轉讓或被采用的成果有8項,直接經濟效益超過1000萬元。目前承擔項目201項,其中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等國家級項目6項,總經費達520萬元。
學位點現有教授13名、副教授20名、講師3名,其中博士11名、碩士16名、錢江學者1 名、博士生導師3名。學位點負責人嚴小軍,研究員、博士,浙江省特級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教育部應用海洋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浙江省海洋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省省屬高校應用海洋生物技術重中之重學科負責人。曾獲國家海洋科技創新成果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日本科學技術廳外國人特別研究員獎勵1項、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寧波市十大青年科技創新獎1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多篇,其中SCI、EI和ISTP收錄30篇,出版專著5部;申請及獲得中國、日本發明專利7項。
學位點現有3個研究方向:(1)藻類生化代謝及其環境效應,方向負責人為嚴小軍研究員。該方向主要骨干為徐繼林、陳海敏、楊銳副研究員。(2)海洋無脊椎動物學與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方向負責人為張德民教授。該方向主要骨干為徐善良、駱其君副教授。(3)海洋生物分子育種與健康養殖,方向負責人為陳炯教授。該方向主要骨干為李太武、朱冬發教授。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海洋學院研究生辦公室
聯系人:段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891
郵編:315211
E-mail:duanxuemei@nbu.edu.cn
0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海洋學院)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200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依托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優勢特色學科,由醫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和寧波市微循環與莨菪類藥研究所省重點實驗室的相關研究科室組成。
該學科目前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00多項, 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余項,國務院其他各部門項目數十項。共有科研經費2000余萬元,近3年發表科研論文260多篇,其中被SCI、EI收錄60多篇。實驗室儀器設備先進,圖書資料齊全,條件較好。現有教授20人,副教授21人;其中:博士33人,碩士11人。學位點負責人郭俊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導,是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和寧波市“高校名師”培養對象,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多篇,其中SCI收錄40篇,出版專著/教材5部。
本學位點共有9個研究方向,其中1~6和7~9方向分別由醫學院和海洋學院的相關教師指導。各方向均歡迎醫學、藥學、生命科學、化學等相關專業的考生報考,初試、復試和加試科目均相同,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所學專業選擇相應的教科書。
本學位點海洋學院負責人薛良義,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獲得香港王寬誠教育基金、耶魯大學博士后獎學金和包兆龍包玉剛留學生獎學金等資助,在美國耶魯大學和馬里蘭大學從事訪問研究。現為寧波大學海洋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碩士點負責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細胞生物學會常務理事。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等多個項目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主編教材1部。研究工作主要在以下2個方面:(1)水產生物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2)魚類遺傳標記的篩選。
本學位點由海洋學院教師指導的3個研究方向為:(7)基因資源與分子育種,方向負責人為薛良義教授。該方向主要骨干為劉必謙研究員、楊銳副研究員。(8)海洋生物發育與分子調控,方向負責人為朱冬發教授。該方向主要骨干為李太武教授、竺俊全教授、錢云霞副教授。(9)植物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方向負責人為陳海敏研究員。該方向主要骨干為孫雪副研究員、龔一富副教授。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海洋學院研究生辦公室
聯系人:段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891
郵編:315211
E-mail:duanxuemei@nbu.edu.cn
083201 食品科學
食品科學是200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寧波市“健康食品與海洋藥物重點實驗室”為基地。以食品科學與工程創新團隊為載體,以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安全等本科專業為支撐。
近五年來,該學位點的老師共主持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20余項,其中國家級20余項、省部級40余項,共獲資助項目經費1500萬元以上,其中有8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在國內外公開發表論文300余篇,, 其中, SC, I收, 錄5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30多項。轉讓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已達30多項,由此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5000萬元/年以上。
該學位點現有教授8, 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學位13人。學位點, 負責人潘道東,男,,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常務理事,《肉類研究》《乳業科學技術》等期刊編委,浙江省高校“錢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水禽肉類加工”崗位科學家,國家乳品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主任。近五年來,主持完成國家“863”、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專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農業轉化成果重點項目、省重大攻關項目等課題的研究工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在國內外著名期刊上發表論文80多篇,其中SCI收錄20篇,取得發明專利13項。
該學位點設(1)食品加工與貯藏,方向負責人為潘道東教授;(2)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方向負責人為蘇秀榕教授;(3)食品生物技術三個研究方向,方向負責人為吳祖芳教授。該學位點的成員,積極與企業合作,廣泛開展傳統特色食品的加工、生產工藝改進等工作;建立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快速檢測和監控技術體系,為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海洋學院研究生辦公室
聯系人:段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891
郵編:315211
E-mail:duanxuemei @nbu.edu.cn
083204 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是200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以“教育部應用海洋生物重點實驗室”、寧波市“健康食品與海洋藥物重點實驗室”為基地,以食品科學與工程創新團隊為載體,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和生物工程本科專業為技術支撐。
近5年來,學位點主持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20余項,其中國家級20余項、省部級40余項,共獲項目資助經費2000余萬元,其中有10余項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獎;在國內外公開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SCI收錄40余篇,申請專利20余項,已獲發明專利10余項;轉讓或被采用的科研成果達20余項,由此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5000萬元/年以上。
學位點能緊緊抓住海洋強省的戰略決策,依靠寧波瀕臨東海的有利條件,以海洋生物資源為研究對象,著重研究水產品化學、水產品保鮮和綜合利用、水產品質量與安全性及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等,在水產品加工保鮮與高值化利用、水產品安全與質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多項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同時積極與企業、科研院所等開展全方位科技合作,加強科技攻關,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為地方經濟增長和產業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該學位點現有教授7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學位10人,在讀博士2人。學位點負責人楊文鴿教授,博士,博導,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主持完成省基金、省/市攻關等項目10多項,作為主要負責人完成3項“863”項目和2項科技部重大專項、1項農業部“948”項目等,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市基金等。在魚貝肉生化特性、魚貝藻保鮮加工及其質量控制、水產品高值化利用、水產品風味化學、電子束冷殺菌技術等方面研究深入,取得省市級以上鑒定或驗收成果10多項,獲授權專利4項,核心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80多篇。
該學位點設3個研究方向:(1)海洋生物資源高效利用;負責人:李和生。(2)水產品加工與保鮮;負責人:婁永江。(3)水產品安全與質量控制,負責人:楊文鴿。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海洋學院研究生辦公室
聯系人:段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891
郵編:315211
E-mail:duanxuemei@nbu.edu.cn
090801 水產養殖
水產養殖是199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 2007年批準為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依托“水產”一級學科碩士點(2005)和博士點(2011)、“應用海洋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應用海洋生物技術”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水產養殖”浙江省重點學科、 “水產養殖”國家級實驗示范中心、 “水產養殖學”國家特色專業等。
學位點擁有2個穩定的研究方向:(1)水產動植物遺傳育種:主要研究東海混水區特色水產養殖動植物種類遺傳多樣性、重要功能基因、遺傳標記篩選、受精細胞學、遺傳育種等。(2)水產健康養殖與工程:主要研究人工繁育和增養殖技術,病害病原及發病機理,高效健康的水產養殖新理論與新技術。
學位點現有博導3人,碩導12人。近5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項目150項,總經費達1000余萬元;發表論文310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錄35篇,出版專著16部;獲省部級獎勵8項,科研成果轉讓或被采用的有15項,直接經濟效益超過1億元。
學位點兼水產動植物遺傳育種方向負責人王春琳,博導,“水產”一級學科博士點負責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重點資助人員,浙江省科技廳“十二五”咨詢專家,“應用海洋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海水養殖”浙江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共同負責人,“海洋蟹類產業創新團隊”寧波市第一層次創新團隊負責人,浙江省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2011),寧波市有突出貢獻專家(2009)。主要研究水產經濟動物繁殖生物學、育苗、育種與養殖技術,尤其對三疣梭子蟹、曼氏無針烏賊、蝦蛄有較多的研究。近五年來,曾主持國家級項目6項,參加5項;主持部、省級項目6項,參加6項;主持市、局級項目7項,參加2項;發表論文64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SCI和一級刊物16篇、二級刊物22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項,另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項;獲各級獎勵6項,其中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寧波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科技特派員項目大賽二等獎各1項(單位、個人均排名第一)。主要骨干為竺俊全教授、楊銳副教授等。
水產健康養殖與工程方向:負責人王國良教授(博導),主持國家、省、市級科項目30余項,發表論文10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2項,獲部、省、市科技進步獎及科技成果獎15項。主要骨干為周歧存教授、金珊教授等。
備注:優秀學生經考核可碩博連讀。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海洋學院研究生辦公室
聯系人:段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891
郵編:315211
E-mail:duanxuemei@nbu.edu.cn
090803 漁業資源
漁業資源是200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點,2011年經授權自主設置為二級學科博士點。依托“水產”一級學科博士點、“應用海洋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應用海洋生物技術”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 “水產養殖”國家級實驗示范中心等。
學位點的研究方向有:(1)漁業資源與環境:主要研究漁業增殖系統運行模式、漁業水域環境質量監控與評價、水產增殖放流等。(2)水產分子生物學:主要研究水產動物遺傳育種分子標記、水產生物對環境理化因子變化適應性的分子機制、水產動物對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和抗性、水產動物病原微生物分子診斷新技術及致病機理、養殖水體細菌分子生態學。(3)水產動植物生理與生化:主要研究水產種類與天然水生生物資源的營養成分、生理生化、生物活性功能以及重要功能基因。
本學科點現有博導4人,碩導14人。近5年來主持國家自然基金等各類項目120項,總經費達1500萬元;發表論文242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錄25余篇,出版教材、專著18部;獲省部級獎勵12項,獲得發明專利18項,科研成果轉讓或被采用的有12項,直接經濟效益超過2億元。
學位點兼漁業資源與環境負責人蔣霞敏教授,教授,博導,《水產養殖學》國家特色專業和浙江省優勢專業負責人,寧波大學“漁業資源”碩士點負責人。長期從事海洋微藻與水產養殖領域的研究,是中國高校水產學科發展聯席會理事、副秘書長,寧波市生物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浙江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水產養殖專家組專家。近年來主持承擔了國家科技部農業成果轉化、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浙江省重點、浙江省基金、寧波市重點等30余個項目,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10項,發表研究論文60余篇,主編和參編教材6部,負責編制省、市地方標準5項;11項成果獲科研成果獎。主要骨干為陸開宏教授(博導)、倪海兒教授、鄭忠明教授等。
水產分子生物學方向:負責人薛良義教授(博導),主持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12項,發表研究論文60余篇,參編著作2部,獲省、市科技進步獎3項,主要骨干為: 李太武教授(博導)、李成華副教授、林霞副教授等。
水產動植物生理與生化方向:負責人王丹麗教授,主持國家、省、市等科研項目13項,發表研究論文40余篇,主編與參編教材3部,獲授權專利2項,獲省、市等科技進步獎與成果獎3項。主要骨干為: 顧曉英教授、徐永健副教授、 陳惠群副教授等。
備注:優秀學生經考核可碩博連讀。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海洋學院研究生辦公室
聯系人:段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891
郵編:315211
E-mail:duanxuemei@nbu.edu.cn
0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學院)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200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依托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優勢特色學科,由醫學院、海洋學院和寧波市微循環與莨菪類藥研究所省重點實驗室的相關研究科室組成。
該學科目前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00多項, 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余項,國務院其他各部門項目數十項。共有科研經費2000余萬元,近3年發表科研論文260多篇,其中被SCI、EI收錄60多篇。實驗室儀器設備先進,圖書資料齊全,條件較好。現有教授20人,副教授21人;其中:博士33人,碩士11人。學位點負責人郭俊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導,是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和寧波市“高校名師”培養對象,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0多篇,其中SCI收錄60篇,出版專著/教材5部。
本學位點共有9個研究方向,其中1~3和4~9方向分別由海洋學院和醫學院的相關教師指導。各方向均歡迎醫學、藥學、生命科學、化學等相關專業的考生報考,初試、復試和加試科目均相同,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所學專業選擇相應的教科書。
本學位點由醫學院教師指導的6個研究方向為:(1)腫瘤分子生物學;(2)精神與神經疾病生物學;(3)病原體分子生物學;(4)細胞工程與組織再生;(5)醫學遺傳學;(6)分子免疫學。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醫學院
聯系人:羅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93
郵編:315211
E-mail:luolin@nbu.edu.cn
100201 內科學
內科學是200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
本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合理、學歷層次較高,目前承擔科研項目6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共建項目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其他省市級課題50余項,總經費達1000余萬元,其中縱向經費500萬元;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7項,市、廳局級科研成果獎5項;近5年共發表論文400多篇,SCI收錄和引用5篇,多篇發表在中華系列雜志,出版專著(譯著)2部。
學位點中心血管病學為浙江省寧波市省市共建重點學科,血液病學為浙江省重點扶持學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等為寧波市重點學科。該學位點擁有強大的導師隊伍,有4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學位點負責人陳曉敏教授為浙江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常委,寧波市優秀學科帶頭人,擁有科研經費200余萬元。近年來,在重大心血管疾病發病分子遺傳機制研究以及心房顫動射頻消融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獲廳、市級獎2項。
該碩士點設8個研究方向:
(1)心血管內科學;(2)呼吸內科學;(3)消化內科學;(4)腎臟內科學;(5)內分泌內科學與代謝疾病;(6)血液內科學;(7)風濕內科學;(8)神經內科學。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醫學院
聯系人:羅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93
郵編:315211
E-mail:luolin@nbu.edu.cn
100202 兒科學
兒科學是隸屬于2011年獲批的一級學科學位點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該學位點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合理、學歷層次較高。擁有寧波市優秀衛技人才2位,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第三層次2位。該學科為寧波市重點建設學科,近三年共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市廳級課題13項,參與衛生部臨床重大課題2項、省市級重大課題2項,共獲得縱向經費100余萬,橫向經費近百萬。近5年來發表SCI收錄論文1篇,一級期刊論文40余篇,中華系列文章20余篇。科研成果分別獲得寧波市科技進步獎、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獎和浙江省中醫藥科技獎等數項獎項。
學位點負責人邱海燕為浙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分會副主委、浙江省醫學會寧波市分會急救學組秘書,寧波市科技特派員首席專家,《中國醫師進修雜志》和《現代實用醫學》雜志編委,創新創業項目負責人,擁有科研經費近40萬元。近年來,在先天性心臟病防治、川崎病的發病機制及兒科適宜技術推廣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
該碩士點設4個研究方向:
(1)新生兒醫學;(2)重癥醫學;(3)心血管;(4)腎臟風濕。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醫學院
聯系人:羅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93
郵編:315211
E-mail:luolin@nbu.edu.cn
100205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是隸屬于2011年獲批的一級學科學位點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本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合理、學歷層次較高,目前承擔科研項目10余項,其中省部共建協作項目5項、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其他省市級課題10余項,總經費達400多萬;獲市廳級科研成果獎1項,市、廳局級科研成果獎2項;近5年共發表論文100多篇,SCI收錄和引用1篇,多篇發表在中華系列雜志,出版專著4部。
本學位點的學科團隊由附屬寧波市第一醫院、寧波市康寧醫院等單位的學術骨干組成。該學位點擁有強大的導師隊伍,學位點負責人阮列敏是浙江省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的候任主委,寧波市第一批優秀中青年,擁有近百萬元的科研基金,率先在我市綜合性醫院開展心理咨詢、治療及精神醫學聯絡會診工作,近三年來主編及參編專著6本;負責完成及在研省級科研項目5項。
該碩士點設5個研究方向:
(1)臨床精神病學;(2)兒童精神病學;(3)會診聯絡精神病學;(4)社區精神衛生研究;(5)心身醫學。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醫學院
聯系人:羅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93
郵編:315211
E-mail:luolin@nbu.edu.cn
100207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是隸屬于2011年獲批的一級學科學位點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本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合理、學歷層次較高,目前承擔科研項目10余項,總經費近300萬元人民幣;獲省市級科研成果獎5項;近5年共發表論文百余篇,其中多篇發表于中華系列雜志,參與編撰專業論著2部。
學位點中影像科為寧波市醫學重點學科,寧波市醫學影像研究所、寧波市臨床放射質控中心掛靠單位。學位點負責人黃求理主任醫師、寧波大學醫學院碩士生導師、歐洲心血管介入學會委員、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介入治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放射學會委員、寧波市放射學會副主任委員、寧波市臨床放射質控中心副主任委員、寧波市醫學重點學科寧波市第一醫院影像科學科帶頭人,擁有科研經費170余萬元。他近年來撰寫醫學論文30余篇,主持完成寧波市醫學研究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分別榮獲浙江省醫學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寧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該碩士點設4個研究方向:
(1)放射診斷學;(2)介入放射學;(3)超聲診斷學;(4)影像核醫學。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醫學院
聯系人:羅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93
郵編:315211
E-mail:luolin@nbu.edu.cn
100208 臨床檢驗診斷學
臨床檢驗診斷學是隸屬于2011年獲批的一級學科學位點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本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合理、學歷層次較高,目前承擔科研項目18項,其中科技部項目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市科技局項目7項、其他省市級課題5項,總經費達200多萬,省部級科研成果獎7項,市、廳局級科研成果獎4項;近5年共發表論文20余篇,SCI收錄和引用4篇,多篇發表在中華系列雜志等核心期刊。
學位點負責人谷海瀛教授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博士生導師。現任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分會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微生物學會醫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微生物學會臨床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擔任中華檢驗醫學雜志、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中華臨床醫師雜志等雜志編委。先后發現“谷氏細菌”、“吉林鏈梭菌”、“海南假單胞菌”三種新菌;發明一種新的細菌鞭毛染色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并成功研制出“細菌鞭毛谷氏染色液試劑盒”;首創膜過濾法液體培養細菌鞭毛染色;首次證實銅綠假單胞菌是雙鞭毛菌,推翻了近一個世紀以來,關于銅綠假單胞是單鞭毛菌的觀點。 該碩士點設4個研究方向:
(1) 臨床微生物學;(2)臨床免疫學;(3)臨床生化及分子生物學;(4)臨床細胞學。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醫學院
聯系人:羅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93
郵編:315211
E-mail:luolin@nbu.edu.cn
100210 外科學
外科學是200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
該學位點在臨床、科研、教學等方面師資力量雄厚、梯隊合理;目前承擔科研項目共3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其他省、市級課題大約30項,總經費200余萬;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項,市、廳局級科研成果獎10余項;近5年共發表論文200多篇,多篇發表在中華級雜志上,其中10余篇被SCI收錄,出版專著(譯著)1部。
學位點依托“普通外科” 、“心胸外科” 、“顱底外科”等寧波市級重點學科,寧波市心臟外科中心,寧波市器官移植研究中心。學位點負責人陸才德教授、主任醫師(原浙江大學醫學院博士生導師),市醫療衛生優秀學科帶頭人,近年來主持了國家級、省部級等高級別科研項目,年均支配科研經費達35萬元;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篇;獲獎成果2項。
該碩士點設7個研究方向:
(1)肝膽胰外科學;(2)胃腸外科學;(3)心胸外科學;(4)神經外科學;(5)骨外科學;(6)泌尿外科學;(7)甲狀腺乳房外科學;(8)血管外科學。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醫學院
聯系人:羅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93
郵編:315211
E-mail:luolin@nbu.edu.cn.
100211 婦產科學
婦產科學是隸屬于2011年獲批的一級學科學位點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
本學科在臨床、科研、教學等方面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結構合理。近5年來承擔科研項目20余項,其中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市級自然科學基金3項、浙江省醫藥衛生科學研究基金項目5項、寧波市醫學科技計劃項目10余項,科研經費總數達200多萬;獲廳、市級科研成果獎4項;近5年共發表論文57篇,多篇發表在中華系列雜志及其他一級雜志,合編或參編專著6部。
學位點中圍產醫學為浙江省和寧波市共建扶植學科,婦科學為寧波市醫療衛生重點建設學科,婦產科學為浙江省首批縣級醫學龍頭學科。學位點負責人邵華江主任醫師為寧波市婦產科學優秀學科帶頭人、寧波市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副主委,擁有科研經費100余萬元,近年來獲得廳市級科技成果獎3項。
該碩士點設三個研究方向:
(1)微創婦科學;(2)婦科腫瘤學;(3)圍產醫學。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醫學院
聯系人:羅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93
郵編:315211
E-mail:luolin@nbu.edu.cn.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學
耳鼻咽喉學是隸屬于2011年獲批的一級學科學位點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本學科系集臨床、科研、教學于一體的省市共建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合理、主任醫師15名,博士5名,副主任醫師26名。目前承擔科研項目約1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寧波市重大科技攻關項1項、其他省市級課題近10項,總經費達150多萬;獲市、廳局級科研成果獎13項;近5年共發表論文150多篇,SCI收錄和引用6篇,多篇發表在中華系列雜志,參與出版專著(譯著)1部。
學位點中有咽喉頭頸外科、耳科學、鼻科學,特別是咽喉頭頸外科學擁有強大的導師隊伍,有3個實驗基地,學位點負責人沈志森教授為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學術分會副主任委員,寧波市耳鼻咽喉科學術分會主任委員,寧波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擁有科研經費120余萬元。近5年來,在喉癌下咽癌臨床與基礎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開展7項重大新技術新項目,發表SCI論文4篇,獲廳、市級獎3項。
該碩士點設3個研究方向:
(1)咽喉頭頸外科;(2)耳科學;(3)鼻科學。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醫學院
聯系人:羅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93
郵編:315211
E-mail:luolin@nbu.edu.cn
100214 腫瘤學
腫瘤學是隸屬于2011年獲批的一級學科學位點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該學位點在臨床、科研、教學等方面師資力量雄厚、梯隊合理;本學科在腫瘤分子病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研究水平處于省內領先、國內先進水平。本學科包含寧波市醫療衛生重點學科和重點扶持學科各1個,首批市優秀中青年衛技人才1人。獲得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本學科近年在SCI收錄的國際主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5篇;獲省科技獎三等獎2項、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獎一等獎1項、省高校科研成果獎一等獎1項。許多研究成果已在臨床中推廣應用,社會效益明顯。
附屬醫院已成為浙東地區腫瘤防治的中心。本學科自確立為校重點學科以來,擁有投資共計800余萬元的“疾病分子診斷中心”和“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具備良好的科研條件。
該碩士點設4個研究方向:
(1)腫瘤分子生物學;(2)腫瘤內科學;(3)腫瘤外科學;(4)腫瘤放射治療學。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醫學院
聯系人:羅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93
郵編:315211
E-mail:luolin@nbu.edu.cn.
100401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是200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該學位點與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寧波市衛生監督所聯合招生,在科研、教學等方面師資力量雄厚、學術隊伍結構合理;有穩定的科學研究方向,近五年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得到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資助,經費達1000萬,獲得省部級及市廳級科技獎20多項。合作培養單位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是全省疾病預防控制和研究的最高機構,為省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和指導中心,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現場流行病學的實習基地,擁有雄厚研究力量、良好的設備和研究現場。
學位點依托擁有的省級精品課程、省醫學重點扶植學科、P3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省應急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病毒研究所和病原微生物檢測所等專業平臺。學位點負責人沈其君教授是我校引進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衛生統計學專家,自1994年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已指導碩士生30余名。該學科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在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等方面長期保持密切的聯系與合作,學科學術骨干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已有多年培養碩士研究生的經驗。
該碩士點設3個研究方向:
(1)慢性病流行病學及其統計方法;(2)傳染性疾病流行病學;(3)現場流行病學與檢測技術。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醫學院
聯系人:羅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93
郵編:315211
E-mail:luolin@nbu.edu.cn.
100402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是隸屬于2011年獲批的一級學科學位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與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寧波市衛生監督所聯合招生,擁有雄厚的研究力量、良好的設備和研究現場。以省級精品課程、省醫學重點扶植學科、P3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省應急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病毒研究所和病原微生物檢測所等專業平臺為依托,該學位點在科研、教學等方面已擁有一支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科學研究方向穩定的學術隊伍。近五年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論文180多篇,獲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經費達800余萬,獲得省部級及市廳級科技獎10余項。
該學位點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在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等方面長期保持密切聯系與合作,學位點負責人趙進順教授是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專家,自1996年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已指導碩士生10余名,學術骨干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均有多年培養碩士研究生的經驗。
該碩士點設3個研究方向:
(1)職業與環境毒理學;(2)衛生毒理學;(3)職業與環境危害評價。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醫學院
聯系人:羅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93
郵編:315211
E-mail:luolin@nbu.edu.cn.
100403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隸屬于2011年獲批的一級學科學位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該學位點與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寧波市衛生監督所聯合招生,擁有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現場流行病學實習基地。
該學位點依托于省級精品課程、省醫學重點扶植學科、P3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省應急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病毒研究所和病原微生物檢測所等專業平臺,擁有雄厚的研究力量和良好的設備和研究現場。在科研、教學等方面師資力量雄厚、學術隊伍結構合理,有穩定的科學研究方向。近五年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論文170多篇,得到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目資助,經費達800萬,獲得省部級及市廳級科技獎10多項。
該學科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在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等方面長期保持密切的聯系與合作,學位點負責人丁鋼強教授是國內有一定影響的食品與營養學專家,自2006年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已指導碩士生10余名,學科學術骨干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已有多年培養碩士研究生的經驗。
該碩士點設2個研究方向:
(1)營養與疾病;(2)營養流行病學。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醫學院
聯系人:羅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93
郵編:315211
E-mail:luolin@nbu.edu.cn.
寧波大學研究生院
2012年10月
【點此查看:寧波大學音樂藝術專業研究生招生考試更多資訊】
【點此查看:國內更多院校音樂藝術專業研究生招生考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