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統戰部建言獻策文化組調研考察團近日赴中國歌劇舞劇院進行調研,并召開了“大型企業參與文藝院團改制”專題會議。調研考察團全體成員,中央統戰部、文化部有關司局的負責同志,以及部分國家藝術院團的負責人參加會議。
與會人士認為,要從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高度來審視文化與經濟的關系,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國家財政對文化的投入力度,以此作為國家藝術院團的保障性資金;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探索文化與企業、社會資本合作的渠道和途徑,如建立基金會或其他方式。對于企業來說,文化不僅有助于塑造企業形象,而且可以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關鍵是要發現雙方的共同需求,尋找到一種互利共贏的模式,將現有短暫的、一次性的合作轉變為建立一種長期合作的有效機制。會上,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中央民族樂團的負責人分別就近年來與企業和社會資本合作取得的成績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向調研考察團做了匯報。
近年來,中國歌劇舞劇院努力追求“三貼近”、接地氣的創作目標,先用目前觀眾群更為廣泛的歌舞晚會打開市場,再投入到傳統歌劇、舞劇的創排演出中,劇院收入從2003年前每年180萬元增長至2011年的1億多元。2004年至今,劇院累計總收入已達5.8億元。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林文增說,面向企業的商業演出是劇院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為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中國歌劇舞劇院采取了6項措施:一是提高與企業合作的意識,為引導企業資金進入文化領域不斷努力;二是建立企業聯盟圈,與有興趣參與公益文化事業的企業加強聯系;三是精心策劃,舉辦規模大、影響范圍廣的公益演出活動,吸引企業的關注;四是深入企業,隨時了解企業的設想、需求,為其量身定做大型儀式類活動,利用國家藝術院團的平臺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五是創作生產適應市場需求的作品,為企業直接參與演出經營做好充足的準備,使企業增強進入文化領域的信心;六是提供專業藝術人員輔導服務,繁榮企業的文化生活。
林文增認為,企業資金進入文化領域可從3種途徑獲得收益:一是資助公益性演出,提高企業的社會影響力,如冠名“高雅藝術進校園”、慰問演出等活動,也可以資助歌劇、舞劇等舞臺藝術作品的創作排演,其雖沒有直接的經濟收入,但可以為企業積累厚重的無形資產;二是定制展現企業實力的大型慶典活動;三是直接參與演出產品銷售。藝術院團創作出適合商演的劇目,企業負責市場運作和營銷推廣,從中獲得經濟效益。他希望政府部門能將企業資金進入舞臺藝術領域的部分視為贊助公益文化事業,給予相應的減免稅或抵稅政策優惠,同時進行輿論引導,鼓勵企業將資金投入文化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