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簧管演奏頭腦的音準訓練
一個人頭腦中具有的音準概念都是通過聽覺的過程記憶下來的。做為一名有豐富經驗的音樂表演者來說,豐富的“聽”是音準在頭腦中建立和構成的一個重要環節。當自身未能達到極佳的演奏水平時,可以通過用心聆聽他人高水平的演奏,用心體會“音準”這個重要的概念。在學習器樂演奏過程中,訓練演奏者頭腦中的音準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此演奏者在專業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在平時的視唱練耳課的學習中,要多聆聽、多體會正確音準的效果(包括重奏、合奏等不同的演奏形式)。通過對“音準”的反復訓練在頭腦中形成“音準”概念的永久性記憶,最終達到在演奏者的頭腦中逐漸建立對音準的敏感度(如弦樂器對微分音準的調整,演奏員是用正確的“頭腦音準”來進行判斷的),即從初淺的“樂器音準”演奏逐漸形成成熟的“頭腦音準”演奏。當然,這種“頭腦音準”的訓練方法和訓練過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演奏者在訓練的過程中用心去體會,慢慢積累好的“音準”意識。切記“音準”不僅是吹奏出來的,更重要的是與“頭腦音準”概念相融合。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演奏者“歌唱音準”的能力則是“頭腦音準”訓練最重要的表現形式。這種“歌唱音準”的訓練目的是能夠讓演奏者的耳朵辨別歌唱出的音準與“頭腦音準”是否相一致。對于演奏者來說,“歌唱音準”和“頭腦音準”這兩者是不能相對分離的,只有兩者共同相互作用,最終才能形成正確的音準概念。
八角鼓,又稱單鼓。滿族、白族、漢族拍擊膜鳴樂器。因鼓身呈八角形而得名。流行于北京、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