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高音和女高音歌手都在放聲高歌,仿佛是要證明中國在世界上與日俱增的地位。華人作曲家已經成為歐洲和北美歌劇的主要來源,而中國也在舉辦越來越多的歌劇節。經常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演出的中國著名歌唱家田浩江說:“歌劇的未來可能在中國! 他說,現在是扭轉趨勢的時候了:不是中國歌手經常到西方去演出,而是西方歌手來華學中文。
這就是田浩江發起“國際青年聲樂家漢語歌唱會”的動機。這次夏季演出項目把來自美國、歐洲和南美洲的約20名有前途的年輕歌手送到中國學唱中文歌曲。該計劃的高潮是8月18日在北京舉行的盛大音樂會。對于參與此項目的歌手來說,這是一次了解中國和吃餃子的好機會,也是一次學習漢語和加以實踐的機會。對田浩江來說,這也讓他實現了帶外國歌手到自己離開已28年的祖國進行演出的夢想。
一些作曲家,包括《臥虎藏龍》電影配樂的創作者、著名華裔作曲家譚盾在內,一直在引領用中文撰寫西方歌劇的新浪潮。
這對一直在努力向傳統觀眾展現的一種藝術形式來說是一種可喜的促進。盡管意大利的歌劇演出公司正在苦苦募集賴以維持下去的資金,但中國各地目前在建的劇院大約就有5 0個———這是中國加入世界文化精英俱樂部的一個標志。
田浩江不無自豪地說:“在廣州,甚至在福州,都有世界級的劇院!彼f,中國人把歌劇當作最高的藝術形式,但他們認識到自己需要幫助以適當地展示他們的藝術產品。
對于美國剛出道的32歲歌手朱麗葉·彼得勒斯來說,這些劇院“可能就是在世界的另一邊開啟新的職業生涯的機遇”。為了加盟夏季這項演出計劃,彼得勒斯將兩歲的孩子留在家里,還承擔了一項艱巨的任務:用漢語唱中國最具愛國色彩的歌曲《我愛你,中國》。
田浩江說,學習漢語將有助于歌手以中國人的方式去思考和感受,以便唱得更好。
人們對田浩江提出的夏季演出計劃的反應非常熱烈,在紐約、洛杉磯和丹佛就有大約200名歌手參加了試演選拔。
來自夏威夷的日本-菲律賓混血歌手庫爾特·金澤說:“在中國,你能看到有那么多的人在學唱歌劇,有那么多的新作曲家。這是一次偉大的機遇———這里充滿新的活力。” 來源:新華國際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