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肖邦的創作幾乎全部集中在鋼琴音樂這一領域。其體裁包括前奏曲、練習曲、夜曲、圓舞曲、幻想曲、諧謔曲、敘事曲、奏鳴曲、協奏曲和具有波蘭民族風格特性的瑪祖卡舞曲、波羅奈茲舞曲等。筆者通過對其代表性體裁的分析,以期管窺出肖邦音樂的風格特征。
關鍵詞:肖邦 鋼琴音樂 體裁 風格
肖邦的創作主要是器樂,且幾乎全部集中在鋼琴音樂這一領域,所涉及的體裁包括小型的前奏曲、練習曲,夜曲、圓舞曲和幻想曲;大型的諧謔曲和敘事曲;傳統的奏鳴曲、協奏曲和具有波蘭民族風格特性的瑪祖卡舞曲、波羅奈茲舞曲等。在這些不同的體裁中,音樂表現的內容和形式各異,表現手段各具特色,形成了肖邦獨有的風格。
一、肖邦鋼琴音樂的體裁
肖邦創作了58首瑪祖卡(mazurka)舞曲,這是起源于波蘭馬索維亞省的一種三拍子民間舞曲。樂曲的特征是強拍落在第二拍或第三拍上,活潑矯健、感情奔放、歡快熱情、節奏強烈而多變。肖邦的瑪祖卡是以三種波蘭民間舞曲(瑪祖爾舞曲、摩亞維亞克舞曲、奧別列克舞曲)為基礎而創作的,其中以瑪祖爾的形式最多!靶ぐ畹默斪婵ㄗ匀欢⒚畹卦佻F了波蘭民間舞曲的節奏、旋律甚至結構!碧貏e是波蘭民間音樂特有的“利第亞”增四度的應用,但這種再現是帶有發展和創造性的。肖邦的瑪祖卡旋律清晰,常常為混合大小調,大多是抒情性的。肖邦通過自己的創作,使瑪祖卡舞曲成為獨立的音樂會演奏的作品,斪婵ㄊ切ぐ顒撟髦凶罡挥诿褡逍愿竦捏w裁,其民族色彩鮮明,鄉土氣息濃厚,是作者受民族音樂的熏陶而寫成的浪漫主義音樂的最佳范例。
“波羅涅茲”舞曲(polonaise)是16世紀起源于波蘭的一種民間舞曲體裁,音樂典雅、莊重,三拍子舞蹈節奏。舞曲常用于軍隊的儀式行列,后來流行于宮廷,進而在歐洲廣泛流傳。肖邦創作的20首波羅涅茲舞曲,增添了悲壯、宏偉和愛國主義的氣質,賦予了波羅涅茲舞曲更高的思想性和藝術價值。肖邦創造性地運用民間音樂的素材,其音樂結構對稱嚴謹,織體豐富多彩,節奏強勁有力,有較強的技巧性,采用裝飾音和密集的和弦織體,具有豐滿的樂隊般的音響效果,常表現出悲哀、憂郁、慷慨、激昂、雄壯和豪邁的情緒。
“敘事曲”(法文ballade)是一種富于敘事性和戲劇性的聲樂曲和器樂曲。肖邦創造性地將敘事曲應用到了鋼琴作品中,先后完成了4首氣勢磅礴結構復雜的鋼琴敘事曲作品,從而開創了鋼琴敘事曲器樂體裁的新領域。肖邦的敘事曲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在內容上與密茨凱維支的敘事詩有密切的聯系。肖邦的敘事曲吸收了波蘭民間音樂的因素,將敘事性、戲劇性、史詩性、悲劇性、英雄性、交響性和抒情性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傾訴了懷念故國,眷戀民族的感情。在曲式結構、和聲調性方面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使敘事曲的音樂表現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練習曲”(etude)是指專門訓練樂器演奏技術的樂曲,常常具有特定的技巧訓練目的。肖邦創立了技術訓練和藝術內容相結合的練習曲,其完美的結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肖邦的練習曲具有一定的音樂形象和感情內容,使練習曲發展為一種有藝術價值的音樂體裁,成為音樂會演奏的作品。
“前奏曲”( Prelude)是指在作品前面演奏的序引。肖邦的前奏曲不同于巴羅克時期一般組曲中的前奏曲,肖邦繼承了巴赫的傳統同時也有一定的發展,每首都寫成了獨立的作品,同樣以24個大小調寫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每一首只有一個鮮明的形象,音樂情調豐富,樂思簡潔,形式完美。
“諧謔曲”(scherzo)最早產生于17世紀的意大利。18世紀中葉,“諧謔曲通常用作奏鳴曲、交響曲中的一個樂章,代替小步舞曲!毙ぐ畹闹C謔曲繼承了貝多芬的傳統,同時又“遠離了古典傳統的風格”,把諧謔曲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肖邦的諧謔曲是獨立的單樂章的藝術作品,其結構龐大,富于展開,音樂形象對比明鮮,能容納復雜深刻的思想內容。他以突進快速、活躍的三拍子、生動的節奏、突發的重音、切分音、急劇的力度變化、比較復雜的曲式結構和大膽的轉調等手法,使諧謔曲不僅具有熱烈、剛勁、詼諧、嬉戲、幽默、歌唱和富于幻想的特點,而且表現出了戲劇性、哲理性的內涵和史詩般的氣勢。
“夜曲”(nocturne)是愛爾蘭作曲家約翰•費爾德創立的一種體裁。肖邦的夜曲是在費爾德的基礎上發展的,早期的夜曲受費爾德的影響,風格恬靜華美,多情細膩,音樂形象單一,帶有傷感的情調。以后的作品則擴大了規模,大多具有不同形象的對比,常常表現出抒情性和戲劇性的特征,使夜曲體現出深刻的思想內容和豐富的音樂意境。肖邦的夜曲旋律悠長,速度緩慢,如詩如歌,同時充滿了激情和內在的張力,在結構上大部分為三部曲式,有較大規模的展開。他將歌唱性、宣敘性和裝飾性的華彩熔合在一起,伴奏織體變化頻繁,節奏精巧特異,旋律錯綜交織,音區對比并置,和聲色彩微妙。
鋼琴(piano forte或forte piano),簡稱piano,是一種鍵盤樂器,用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