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絲,又稱“葫蘆簫”,傣語稱“篳郎叨,是云南少數民族樂器,主要流傳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
類型
葫蘆絲可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常用的調為降B、C、D等調。
發源
葫蘆絲發源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臨滄地區,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構造
葫蘆簫是很有特色的樂器,形狀和構造別具一格。它由一個完整的葫蘆,3根竹管和平枚金屬簧片組成,通體長約30厘米。
在葫蘆的柄端,插一竹管為吹口,整個葫蘆做氣箱,葫蘆底部插進3根粗細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蘆中的竹管部分,鑲有一枚銅質或銀質簧片。
中間的竹管最粗,上面開著7個(正6背1)音孔,可吹出由g~g'一個八度的旋律音,稱為主管。兩旁的副管,上面只設簧片,不開音孔,只能發出與主管共鳴的和音,通常是較細的竹管發a音,最細的發e'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