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長應注意對待孩子的態度、語氣和語言
1.當孩子坐在古箏旁開始練習后,家長的每一句話都會影響孩子的興趣與心情。試想一下如果父母說:“這曲子你都練了這么久了,節奏和旋律還是斷斷續續的,跟個結巴似的真難聽!”這樣的話語只會使孩子心里不高興,自然會想“我辛辛苦苦地練琴卻得到這樣的評價,不如不練了的好”。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對孩子說:“這支曲子你已經彈得很熟了,要是能在連貫些不問斷就像流水一樣,那就更完美了!”這樣的評價會讓孩子看到家長對 自己練習成果的肯定而心情愉悅,也更容易接受意見和建議 ,并主動改進不足之處。小小的孩子能每天堅持練琴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應該先真誠地肯定他的成績,然后將許多問題適時適當地依次指出,讓孩子慢慢地一個一個地去改進他就不會覺得自己原來練得那么“糟糕”,打擊到他的自信心了。
另外,如果孩子有一段時間練習一直不認真,適當的“斥責”也是必要的。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當情況有所改觀時就應給予表揚夸獎以鞏固良好的學習狀態。總之,只有在孩子犯較為嚴重的錯誤時才能給予“斥責”,但一定要適可而止,適量而為。
2.提出問題時語氣要溫和,切忌用命令的口吻
心理學認為一個聲音平穩,表示此時該人充滿了理性,同時他所提出的意見或建議別人更容易接受。這一點用在訓練中也會有好的效果。父母用溫柔和藹的語氣對孩子提出要求,孩子一定會耐心聆聽,快樂接受的。相反,大人總用命令的口氣去要求,孩子就會相當反感,甚至與家長“對著干”失去練琴的樂趣。從長期來看,采用征求、商量、建議的方式去提要求,是使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并努力改正問題的好方法。
3.拒絕使用否定性的評語
家長經常會因為孩子練習時在某一處三番四次地彈錯而失去耐心脫口而出:“真笨呀!”、“真是沒用!”之類的話去責備。這種評價一般是父母非常情緒化的表現,完全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客觀地對問題進行分析的結果。這些話深深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只會招來孩子的強烈不滿。學習古箏本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兩只手八個手指不斷的變化和配合,能順利地彈下來已實屬不易,遇到難點一遍遍彈不好,孩子心中已有了很大的壓力,這時家長在旁邊還要“火上澆油”,那孩子會好受嗎?如果是一個內心軟弱的孩子可能真的就認為自己“沒用了”。所以家長應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體會孩子的難處,冷靜地從旁觀者的角度幫孩子分析原因,找出癥結所在,幫助他渡過難關。這樣孩子就會心悅誠服地與父母真心相對,樹立練好箏的信心。
三、注重生活中環境的影響
兒童對某一事物的興趣是可以在一定的環境中熏陶培養的。日常生活中必須要做好認真聽,可以正常的活動玩耍。只要讓孩子置身于音樂之中,假以時日,古箏的音色及曲目慢慢地就會扎根在孩子的心靈深處,乃至于使孩子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希望自己也可以揮灑自如地彈奏出那么動人心弦的曲子。同時多聽古箏曲也是提高學習質量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經過反復的聽標準范奏,使曲子在心中留下清晰準確的印象即形成“樣板”。當練習時就會主動模仿改“樣板”的速度、力度、韻味等等,對該曲子的全面把握會更準確更生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實證明經常搞點“小花樣”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練琴興趣和效果。首先,在家中應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明亮、清新舒暢的練習環境。很難想象孩子可以在人聲和電視聲交雜的環境中能集中精神好好練琴。房間的布置要讓孩子感到輕松親切,擺幾件心愛的玩具陪在他身旁,讓他不會覺得練琴很冷清很寂寞;其次,孩子的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還應經常給他舉辦一些“小小演奏會”,讓孩子把自己辛苦學習的成果在人前展現一下,哪怕觀眾只是家庭成員,也會給他帶來莫大的鼓舞。家長們要用極大的熱情來認真聆聽孩子的演奏,并且給予積極的肯定與贊賞,也可以發些小獎品。當然還要真誠地總結學習上的進步與不足,使孩子充滿自信地克服問題取得更好成績。“小小演奏會”一定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記憶,激發他更大的學習熱情。
在艱苦地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種種問題,只要我們用心思考,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方法就可以孩子在寓教于樂中完成古箏的學習,使美妙的音樂常駐孩子美好的心靈,伴隨他們快樂的成長。
本文作者為宋治潔,請勿將本文用于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