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
笙,古老的中國樂器,屬于簧片樂器族內的吹孔簧鳴樂器類,是世界上現存大多數簧片樂器的鼻祖。發音清越、高雅,音質柔和,歌唱性強,具有中國民間色彩。
結構組成
主要由笙簧、笙苗(即笙體上的許多長短不一的竹管)和笙斗(即連接吹口的笙底座)三部分構成。
一般宮音管(也稱“上筩”或“修撾”)居于中央最高一根管。笙管的長短排列外觀如鳳翼,其腰部箍一“竹箍”(也稱“孤筿”),每根笙管上端的一定部位都有一長方形音窗(也稱“內開穴”)從簧片至音窗的實際距離為耦合振動的有效管長。簧片的音高依據簧舌尖上點粘蠟珠的大小來調節。先秦以來,笙的形制變化很大,漢代以前的笙管多以蘆竹或紫竹制作,簧片用竹制作,笙斗用瓠制作,漢以后,簧片漸改用銅制。隋唐時期的笙斗改用木制,笙斗周圍髹漆繪花紋。近現代產于蘇州的蘇笙和河南的方笙用木斗,產于山東的笙開始用金屬笙斗。先秦時期的笙管數為12~18根,至唐宋時期,笙管增加到17~19根。
發音原理
笙的基本結構是把簧片用蠟封粘于笙管(也稱“苗管”或“笙苗”)下端笙腳上,并插于笙斗中。
每根笙管下端近斗處都有一個指孔。吹奏時,根據取音需要,按住這根管下端的指孔,并通過吹嘴(也稱“咮”)吹氣或吸氣來策動簧片與笙管內空氣柱產生耦合振動而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