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分析
這是一首練習三度、六度雙音的練習曲,雖然結構短小,但旋律十分優美,樂句結構方整。左手在這里的作用不僅是伴奏,它也有十分明顯的旋律線,并不時出現雙音。
二、重點難點
與前面我們所學的雙音練習比較,本首練習稍難一些,雙音的變化不大規則,右手三度、四度、六度變化頻繁,這為連貫和準確都帶來了困難。左手部分已不是很有規律的音型,它與右手相對應形成了另一條旋律,其分句呼吸也一樣有要求。怎樣將雙手正確、整齊、富有音樂性地協調在一起,是我們須努力達到的目的。
三、練習提示
對于這種雙手音符變化較大的曲子,最好的解決辦法便是分手練習。通過分手練習,不但可以將指法、奏法、語氣等做得正確,而且可以使我們在變化的旋律中找出共同的規律。
在雙音變化較大的第二行中.左手二三小節有一個重復音C(do),在保證大拇指固定位置的基礎上,按指法進行低聲部的旋律變化,與右手雙音形成旋律上的反向擴張。這種形式也出現在這一行的五六七小節,同時伴以聲音的漸強漸弱的變化。
雙音要做到連貫,除手腕的放松協調外.還要確定一個保留手指。在第二行的后四個小節,每一拍都變化一個和弦,但都能從中找到一個保留音,它們依次為4、2指、3、1指、4指、3指,4指、5指,最后三個和弦的指法可改用5/1、4/1、3/1指。
對于雙手雙音的彈奏,無論哪位教師都會要求學生彈整齊,但怎樣才能彈整齊呢?除了多加練習之外,要特別注意手指動作的規范,整齊的聲音需要同時觸鍵,手指盡量抬同樣的高度,用同樣的速度下鍵。若有的手指抬有的手指不抬,或有的高有的低,聲音就可能不整齊。除此之外,作者在教學中感覺到,強調學生在觸鍵時要慎重、考究,也是達到整齊的一個重要環節。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