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訣”:松肩、墜臂、帖弦、控點、扭肘、搓指、轉腕
1.“松肩”:演奏時,左右肩的放松顯得特別重要,有人把肩比作“水塔”,是向兩肩輸送“水流”的,如兩肩一緊張,“水源”也就斷絕了,兩只手也將“枯萎”。這個問題很多人重視不夠,有的人之所以肩緊,往往起因于“好高騖遠”、“拔苗助長”,過早的演奏那些力不勝任的高難技術或大樂曲造成的,演奏者應該引以為戒。肩部(包括肩關節和其周邊的肌肉、筋腱),從意念到實際運動都要做到放松,否則運功通暢的努力將因肩部的僵硬“剎車”而變形失敗。
2.“墜肩”:墜者,垂也、沉也,故墜肩又稱作垂肩、沉臂。臂下沉的前提是松肩,肩不松,臂也無法下沉。做到了墜臂,也就保證了整個左臂的重力運用,同時也有利于運功中的“慣性動量”向琴弓和弦上的傳遞。
3.“貼弦”:運弓力度和音量的產生,與運弓速度和弓毛對弦的貼靠力息息相關。通過合理的杠桿原理持弓,將弓毛有如磁石吸鐵般的粘貼、頂靠在弦上,產生適當的弓弦間的壓力,這是產生理想力度和漂亮音色的重要保證。
4.“控點”:控點的意思就是要控制好擦弦點(簡稱擦點,即弓毛與弦的接觸點)。這里有兩從意思,一是講擦點位置的高低,二是講擦點的穩定性。按聲學道理講,擦點在振動弦的七分之一處時,聲音最好聽,所以如果擦點在琴筒的頂面上,就能保證發音(特別是上中把位的發音)厚實、圓潤。另外,擦點要牢牢的穩定琴筒的頂面上,不讓它上下滑動、蹦跳,否則,不但發音忽強忽弱。忽明忽暗,而且還會發出滑動或跳動造成的雜音。
5.“扭肘”:肘部是右手總重心的靠近點,它的運動與換向,不僅帶動著大小兩臂的運動與換向,同時也帶動全手的運動和換向。肘部適時地、有合理角度地、成慣性往復地換向運動(即扭擺),是右手模仿魚尾游動形態、蛇爬行形態那樣的協調運動成功的關鍵動作.“扭肘”運動是全手的“動力開關”,扭肘動作的左右換向的移動軌跡應當成一直線。它是松肩動作的引導因素。它在換弓時借助于“彈性回輸”原理而做出的“反響牽引”動作,是做到換弓連續、無痕跡的“秘密武器”。
6.“旋臂”:在做好松肩、墜臂、貼弦、控點、搓桿、轉腕、扭肘之后,在扭肘的同時,應讓大小臂有旋內旋外的旋轉動作,借以加強全手的扭轉動作,加強擦弦時的扭轉力(擰緊擰松螺絲的那種力量)。
7.“搓指”:搓指動作是通過拇指與食指(也包括其他各手指)之間的又伸放(拉弓時)、左屈收(推弓時)的交替狀的搓動動作,并以類似按摩的動作施力于弓桿之上。這組動作借助于手腕的反向支持力,同時也給予手腕以靈動轉動的牽引力,俗話說“五指動,腕子松”,道理就在于此。搓指的功能還在于能避免扭肘時運弓走“弧線” 從而使弓子平、直運動。
8.“轉腕”:腕子的轉動至關重要,常言說“腕不轉,音不美”。腕借助于搓指而靈活。它是貼弦、換弓、換弦的重要中介動作。轉腕的頻率和幅度要收放得當。
實踐證明,由以上8組動作所構成的右手運功的魚游行態、蛇行動姿具有以下特點:
① 運功平穩有力、靈活多變、省力與經久不疲勞。
② 運功平直,弓與弦呈垂直摩擦,能避非聲音的產生。
③ 能顯現合理的弓速、弓壓力(貼弦壓力)的配合,能保證一般情況下和變速變力時均有美好的音質、音色。
④ 能顯現運弓本體技法和分體技巧在動作方法上的統一性,便于各個技法在使用方法上的理解和運用。
⑤ 能顯現運弓動作優美、流暢、奔放、大度的動作美感。
⑥ 能解決“換弓無痕”這個多年來一直困擾演奏者的疑難技術問題。
⑦ 能避免肩緊、腕緊、食指和手腕緊張的毛病,從而避免生理損傷,起到保健作用。
運弓三個原則:即一平、二直、三穩。
1、所謂運弓要平,就是指弓子在左右運動時,其運動軌道始終不能上下波動,而應保持在一個與琴筒頂面平行的一個水平面上,它與琴弦的交角應當呈90°的直角。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要這樣講究?答曰:因為這樣的運弓能保持振動好、共鳴好、音質純凈。2、所謂運弓要直,就是指弓在琴筒上的運動軌道要保持在一條直線上,俗話說:會拉的一條線,不會拉的一片” ,就是說的這層道理。弓子運動時要保持一條直線,不能里外歪斜。這條直線與琴皮頂棱大約呈90°的夾角。如果弓毛一直是在接近(不能擦看)琴柱運動,其運動軌跡就基本是在一條直線上。如果讓弓毛遠離琴柱運行,這種斜向擦弦發生的聲音是單薄而干燥的。但也不是讓弓毛擦著琴柱運動,那樣不但運功不通暢,而且還有難聽的“嘎嘎”阻塞音發出。3、所謂運弓要穩,就是保持弓毛貼弦運動的穩定性,不允許琴弓亂跳,或前后轉動,這和穩住擦弦點的位置道理相似,但還要加上發音均勻,保持力度穩定的內容。平、直、穩地運弓才能發出好的聲音,才能既大刀闊斧又細致入微地應付各種技法和表現要求,這是眾多演奏家多年成功的實踐經驗的總結,是弓弦摩擦振動的物理法則的要求。
運弓訓練,既要遵從運弓三原則,又要講究“十六字訣”;既要注意右手各部分各自的正確運動,又要注意肘、臂、肩、腕等各部位的整體協調和有機配合;既要推崇大刀闊斧地充分運功;又要兼顧靈活多變的運功法則。一首口訣可指點迷津:肘帶雙臂“魚搖頭”,搓指轉腕“魚搖尾”,肩、肘、腕、指環扣環,樂音隨心動姿美。
·跟名師學二胡精講視頻
·中國音樂學院二胡考級精講視頻
·中央音樂學院二胡考級精講視頻
·二胡基礎教程精講視頻
·音樂家協會二胡考級精講視頻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