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快弓的口訣:“肘搖”“臂擺”魚快游,腕指跟隨不脫鉤,三個“反撐”內力夠,兩穩、一近、一保留
1. 在肩下沉、持穩琴弓、大臂亦下沉的前提下,手、肘穩在一定點上做左右擺動狀運動,配合以大臂內外旋動與小臂內外擺動(大小臂聯合動作則呈方向相反、互為支持的拐擺運動),再加上腕指的跟隨性的靈活配合動作,這樣,整個左手各部位的協調動姿,有如魚兒在原地快速游動,至此快弓、短弓演奏即“大功告成”。快弓的感覺,類似生活中手持扇子扇火爐的動作,如能借此例體驗一下,將會有助于練習者體會快弓的整體運作。
2. 關于三個“反撐”,即是三個反向支持:一是大臂的內外旋動與小臂外內擺動的反向運動和內力支持;二是手肘與手掌、手指部位間的反向運動和內力支持。三是手腕與手指兩個部位間的反向運動和內力支持,有了這三個反向運動和內應力支持,就能保證快弓的左右用力平衡,防止快弓“動”(即拉推弓的力度輕重失去均衡),同時可以使快弓的“慣性”運動有可靠的力源。
3. 強調沉肩,是為了求得大臂靈活旋動和手肘擺動不受阻礙,使整個右手運動求得重力幫助。強調持穩弓子,大臂斜下支持以及手肘定位搖動,是為了保證擦弦點的穩定、有力。強調腕指靈活跟進不脫鉤是為了防止手腕不跟隨肘臂擺動而去單獨地主動地做甩搖、晃動,或者出現像寫“八”字一樣地上下“挑動”。如不防止和改進錯誤動作,則快弓“快”不起來,或著是快弓效果不干凈、無弓力,無音質上的“顆粒性”。
4. 關于左手的“兩穩”、“一近”、“一保留”。
提出左手應當講究“穩、近、留”,是因為要想拉好快弓,不僅要注意右手的方法得當,還要注意左手的方法正確,同時還應注意兩手的緊密結合,否則要么拉不會快弓,要么拉不好快弓。
①兩穩:指左手應當做到手掌和指距(相應音程的指間距離)兩個方面的穩定,以保證手指在弦上有準確落點和理想力度,反之,如手掌搖晃,手指隨意找落點,則發音必然搖晃、不準、不利落、無“顆粒性”。
②一近:即做好一個“近”字的文章,左手四個手指(特別是無名指和小指)均應做到離弦較近,以此保證各指在弦上起落時迅捷有力和時值均勻。
③一保留:即要盡力使用保留指(在不影響音高變化的前提下,把一、二、三指中某個或幾個手指松弛地留在原音位上)。使用保留指的好處在于這樣能夠提高音準質量,同時給保留手指以“輪休”蓄力的機會,還能給其他手指的起落提供支持力量。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