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歌舞劇院、國家一級作曲錢兆 先生為廣東音樂故曲《雙聲恨》改編成笛子獨奏曲,并由詹永明、俞遜發、唐俊喬三位笛簫名家演奏并錄制出版了這首曲。該曲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故事為題材,描寫了恩愛伴侶生離死別、日夜思念的痛苦,表達了對忠貞不渝愛情的歌頌之情。可以肯定的說,這是一首為數極少、由非廣東本地人以廣東音樂古曲改編較為成功的笛子獨奏作品。詹永明、俞遜發、唐俊喬三位笛簫名家以他們掌握的廣東音樂風格的演奏手法,表現了輕靈、活潑、流暢、優美、浪漫的音樂形象及沉郁、內在的藝術風格,具有獨特的韻律和思想內涵。
2004年,本人委約廣東作曲家李助 先生寫了一首由我命名的笛子獨奏曲——《西關風情》,李先生在加拿大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完成此曲的創作。為廣東音樂的笛子獨奏曲譜寫了新的篇章。
近百年來,音樂家們創作出了數百首膾炙人口的廣東音樂作品,尤以高胡獨奏曲、協助曲為多見。相比之下,在廣東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的笛簫其獨奏曲寥寥無幾。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廣東音樂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們去反思。一部號作品對于演奏者來說如魚得水;一個優秀的演奏者對于作品來說如將遇良材;一件好的樂器對于演奏者來說如手執長纓,得施其技。在笛簫演奏手法已不斷成熟、笛簫藝術不斷進步、笛簫演藝專業隊伍不斷擴大、廣東音樂不斷普及得今天,希望在座得各位笛簫藝術家和工作者,不懈努力,從廣東音樂得藝術寶藏中挖掘出更多得笛簫藝術珍品,向喜愛廣東音樂和笛簫藝術得人民奉獻更多得精神食糧,攀登廣東音樂得新得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