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望老師是我國當今著名的古箏演奏家。現為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副教授,中國音協會員、中國音協古箏學會副秘書長、陜西秦箏學會特邀會員。她自幼隨父周延甲學習古箏,得陜西派真傳。1985年以優異成績破格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本科,1991年獲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先后師從高自成、項斯華、楊秀明、范上娥、曹正等名家,融會南北各派風格于一身,不僅在國內有重要影響,而且在海外華人中也享有極高的聲譽。曾與“天商家廣告請與站長聯系術”合作出版過《古箏名家名曲》(4碟VCD+配書)等幾十種音像制品。幾星期前,我有幸與周老師在一起探討關于當今音樂教學方面的一些問題。在與周老師談論整個過程中,透過她平和親近的性格,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周老師對于古箏藝術的滿腔熱忱。在古箏教學方面,她的很多看法是非常有教育意義,非常有遠見的。下面,我將周老師對于古箏考級方面的幾點建議提供給大家,望大家借鑒和探討。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當今的父母們越來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藝術方面的一技之長,獲得良好的藝術修養。而“考級”活動的出現,為鼓勵和改進孩子的學習, 獲得專家的建議和評定,從而使他們在正規的道路上向更高一層的邁進, 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學生們通過考級可以知道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正確,還存在什么問題, 如何改進等等。雖然現在的考級活動出現的時間還較短,在各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還不夠完善。但是就考級活動對整個民族音樂事業的發展而言,還是具有相當大的推動作用。
一、堅固的基礎是學習的關鍵
當學生們參加較低級別的考級活動時,一定要清楚只有具有了堅固的基本功,才能在更有深度進行學習與演奏,從而達到更高的演奏水平。對于基本功的訓練,周老師提出了進行基礎訓練的三個方面。
(一)音準問題
而古箏是一件多弦樂器,定弦準確是一個古箏演奏者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質。在這里周老師提到,很多學生在參加考級的時候,可能由于各種原因,琴弦都沒有調好就開始演奏。這種情況的出現會非常影響考官的印象和整個考試的成績。音準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定弦只是音準的一種表現方式。其次音準還表現在演奏者對于音程關系的把握、調式調性的把握等很多方面。我們都知道,學習好音樂與擁有敏銳的聽覺是分不開的。對于聽覺的訓練時間越早越好,要求越嚴格越好,起點越高越好。敏銳的聽覺來自于平時對于音高的嚴格要求和刻苦訓練。年齡越小,對于音高概念的建立越容易。很多學生在考三級時,才進行樂理和視唱練耳方面的訓練。這種做法是不好的,會極大影響學生們對于樂器的學習。而具有一定的樂理知識和音高概念,對于最初樂器的學習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節奏問題
“樂感來源于節奏”。音樂本身是動態的藝術。掌握好節奏的律動方式,有助于學生們逐步形成良好的樂感,使其協調性、創造性得到更好的發展。考級的初期階段,學生們必須嚴格的遵循樂譜上節奏律動方式。無論是音符的時值,還是樂曲整體的演奏速度。對于培養學生們對于音樂最初的感悟力,都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的。特別是音符的時值,不能單純的模仿老師的演奏。必須要求學生先理解音符時值的含義,再將其彈出。單純的模仿,只是依賴于一時的聽覺慣性,不能獲得對于節奏律動的理性認識。更使得學生們對于節奏的律動方式產生茫然無措的認識。
(三)音樂的歌唱性問題
從古至今,歌唱一直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藝術形式。如果學生們在演奏上希望使自己所演奏的樂曲達到更高的藝術層次,展現出樂曲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就必須學會如何用我們的手指去“歌唱”。那么如何培養演奏中的歌唱性呢?周老師認為首先應當培養學生們去聆聽音樂中的旋律線條,感受到樂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內涵和音樂的“美感”,增強學生們對旋律的感性認識。之后,教師才應當提示學生隨著旋律的流動進行內心的歌唱。在整個的彈奏過程中,應當使學生們內心具有一種強烈地歌唱愿望,仿佛一個音符都是由一個個的歌詞組成。你的指尖,就是你的喉嚨。你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真實的感情流露。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演奏更加地生動,富有更大地表現力。音樂形象也才會更加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