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土家族民歌分類
錄入時間:2011/12/29 15:10:00 來 源:中音在線 [音樂教程]
古人歌是對歷史人物事跡的歌頌,表達出土家族人民對真善美的追求。如《十二月相配》,《五更唱古人》,《十字歌》,《十二月古人歌》《二十八宿鬧昆陽》。古人歌多是將月份和古人的事跡聯系在一起,上句說月份的物候,下幾句講古人的事跡,通俗易懂。在文化傳播方式匱乏的時代,古人歌對歷史文化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儀式歌
儀式歌大多是土家族在婚喪嫁娶中傳唱的歌曲,它真實的反映了土家族的民情風俗,對研究古代婚喪禮儀提供了有價值的佐證。儀式歌可以分為婚嫁歌,喪鼓歌,修造歌。
婚嫁歌中以《陪施姊妹歌》《陪十兄弟歌》為代表。《陪施姊妹歌》《陪十兄弟歌》內容完整,形式成熟,是民歌中的瑰寶。《陪施姊妹歌》《陪十兄弟歌》都是套歌,有完整的內容。《陪施姊妹歌》由二十八首散歌組成,對女兒出嫁的儀式有一整套的描述。從看人家,定親,女兒準備嫁妝,找男方要嫁妝,到母親教女,父親接女兒回門,以及哭嫁都有。
喪鼓歌是為逝去的人準備的,同時也是為活著的人準備的。在喪鼓歌中夾雜著大量的歷史故事,在表旌死人的同時,也傳播者歷史知識。喪鼓歌由開場歌,坐喪鼓,順游喪,倒游喪,送頭歌,勸孝家,哭喪歌,人死一股風八個部分組成。“人死一股風,一去永無蹤”反映出無神論的思想,這是難能可貴的。
修造歌是在建房時所唱的求吉利的民歌,也是民歌中歷史悠久的部分。修造歌也是完整的套歌,由開張,贊梁,開梁口,升梁,點梁,發扇,起扇,上梯,踏步,贊酒,贊肉,甩粑粑,贊瓶,請七姑娘十三首散歌組成。
時政歌
時政歌直接反映了不同時期人民群眾對時政的認識和態度,具有歌頌正義,贊揚光明,鞭撻丑惡,揭露黑暗的特點。時政歌產生的年代較近,按產生的時期及內容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反映解放前鄂西人民對革命的歌頌的革命歌,一類是解放后直至如今對時政態度的時代歌。
革命歌體現了黨在革命年代在鄂西地區的影響,對研究黨在鄂西地區的活動具有積極意義。如《農民歌》“加入農協會,斗倒豪紳和地主,同心顯群威”。《士兵歌》“武裝大暴動。革命才成功,共產社會,世界大同”。《賀軍長領導鬧革命》“我拿起刀槍鬧革命,賀軍長領導鬧翻身”。《唱紅軍》“賀龍紅軍到,住在石灰窯,千萬人馬紅旗飄,革命有領導”。
時代歌主要反映的是文革時期和改革開放初期的政治面貌。如《工分都是七八九》“你走我也走,工分都是七八九”。《靠字歌》“出工靠喊,上坡靠等,評工靠爭,生產靠想”。《寶貝》“懶漢懶漢,國家照看,又吃又睡,政府的寶貝”。都是反映了文革時期吃大鍋飯的情形,顯出濃厚的諷刺意味。又如反映改革初期的民歌《大包干都喜歡》“大包干,大增產,干部群眾都喜歡”《責任到了田》“責任到了田,人人爭當技術員。責任到了戶,家家都有隊干部”,反映了人民群眾對土地責任承包制的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