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外音樂文化項目建設發展的動力和保障,主要來自于其對音樂文化理論建設、音樂文化發展獨立性、從業者素質提升及音樂文化氛圍培養等方面的注重。從以上幾個方面對國外音樂文化項目建設發展模式進行分析,研究其主要特點及諸多成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經驗,以期為我國的音樂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音樂文化 建設 發展模式
音樂文化項目建設的發展,在國外有著多年的傳統和歷史。而這些傳統中又有多樣化的發展模式與發展思路,同時在具體方案、實施路徑的制定與執行上都有著較為嚴格的程序和監督機制。經過具體分析,筆者認為發達國家的音樂文化項目建設的發展,主要動力和保障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
注重音樂文化的理論建設,尤其注重元理論的創立和發展
從國外諸多成功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來看,基本都是以多元化理念和超前性意識的主導作用為特點的。這些國家在實施多元化的思想理念時,將音樂文化的發展進行區別性的對待,同時又從多個不同的層面對其進行綜合性的探索和發展;而在超前性的意識中,音樂文化被當做一種具有前瞻性的事物,從整體規劃到具體實施方案都要進行相對嚴格的、普遍性的協商甚至辯論,同時在一些方案、策略的制定上往往要經過多個輪次的辯論和審核,經過公議后才可能進入實質性的實施階段。
同樣,在音樂文化自身的理論建設方面,這些國家也是往往不受某種理論的局限,將多種文化融合到一起,進行再創新,或者進行多種理論與實踐上的驗證,通過對這些優秀文化成果的整合與吸收,提出自身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觀點;但這些都僅僅只是開始,他們還會進一步的將音樂文化發展的元理論建設推進到極致,將其從諸多的交點中逐步剝離出來,使得對音樂文化事業發展的系列問題進行探討,逐漸形成自身的、系統化的理論成果。而關于音樂文化自身理論體系的整合與創新,是諸多學科和研究領域綜合作用的結果。因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沒有這些元理論的創立和對傳統多元理論的整合,就不會有今天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在某種程度上說,西方國家當代音樂文化事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從理論建設起步的,而這些復雜多樣的理論建設又主要集中于音樂文化自身的元理論建設。
任何學科元理論的創建都是極其艱難的,音樂文化項目建設的發展規律與產業化的發展模式的探索,同樣要經歷多個部門很多學者專家的討論與論證。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學理性和元理論的特點彼此交融,共生一體。發達國家的音樂文化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理論建設尤其是元理論建設的發展。
注重音樂文化事業發展的獨立性,更多地關注學術研究與藝術產業自身規律的發展
在諸多的發達國家中,他們的音樂文化項目建設的發展與藝術產業的發展更多的關注于自身規律的建設,一切活動都以自身的發展、自身的特點為出發點和歸宿,然后才是外部因素的考慮。因此無論是學者的研究還是音樂文化工作者受外部因素的干擾都很小。
在國外的文化體制中,無論是歐洲還是美洲,最大的特點是文化藝術的發展具有“自由”性質,學者、文化工作者的研究具有很強的“自律”性質,政府對于諸多文化政策的制定必須是在多個環節的參與、協商與監督下進行的,隨意性被降到了最低程度,一切有關公眾利益、國家發展的事情都要經過多個部門、組織,進行多次的辯論、論證、投票,最終決定結果,因而政府組織機構在很大程度上被剝離了在一些事情上權力過大的情況。而從事音樂文化事業的工作者也具有很高的地位和社會尊嚴,而且他們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決定了他們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學校與各種教育部門的工作也是獨立的,他們的運作資金和學術研究、產品的研發資金都有充分的體制保障和良好的贊助傳統,所以在運作的領域、性質上也具有相對大的自由。政府機構的人為干擾比較少,甚至根本無法干涉,因為教育系統是個獨立的“王國”,既有的體制和傳統也使得政府無法干涉正常學術研究的進行和教育事業的開展。
在文化體制方面的特點和經濟來源方面,政府的影響力同樣受到限制。在國外,文化產業的發展屬于市場管轄范圍,而從事文化產業的企業通過在市場上尋找文化藝術上的合作者,來滿足市場的需要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一般的音樂文化產業需要大量的音樂人才和營銷人才,這些人才大多來自于學校、教育機構和商業界。而來自于學校的人才通過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來實現自我發展的愿望和既定目標。組織者則是通過對學校提供贊助和捐款,來確立穩定的人才來源,同時實現一種學校、企業與個人之間的信息互動。作為社會、市場主體的企業,一切從自身發展出發,可以充分的利用自身的特點進行多方面資源的整合,實際運作和具體事務都是作為音樂文化產業個體的企業來進行,因此政府機構的角色實際上是監管者和服務者。這些特點決定了音樂藝術文化事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注重提升從業者素質和進行嚴格的教育質量管理
在國外,學校的教育是個獨立性很強的領域,也決定其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自身的教育教學規律進行嚴格的管理、教學,保證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提升。而企業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通過學校完成急需人才的培養,從而將市場需要體現在學生培養的過程中。況且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套培訓系統,幫助畢業生和求職者盡快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和工作需要。在國外,絕大多數的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都要經歷多次、多種場合的社會實踐和社會活動的洗禮,這些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可以保證他們的內心世界始終參與社會需要、社會現實的思考。盡管,在音樂文化項目建設發展過程中,多方面的合作可以保證從業者的素質,但是作為一種根本保障的傳統體制的作用也是相當大的。這種傳統使得每個從業者都要自始至終進行學習,實現自身的知識結構調整和信息資源的新陳代謝。因而,體制的影響和傳統的力量也是一種實現個人知識與能力不斷提升,企事業綜合性研發力量和經營能力不斷增長,學校教學不斷關注實際需要、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保障。
通過多個環節的提升與創新,從業者的素質處于不斷的提升中,因而作為音樂文化項目建設主體的企業,其實際需要可以被不斷滿足,而作為市場主導的企業同時又可以通過整體的創新和資源重組實現對市場潛在需要和新品種的開發,并且通過自身系統的升級與培訓制度的作用不斷促進從業者的素質,從而整體提高了社會音樂文化項目建設的結構和層次。在不斷地重組與優化中,社會資源被充分的運用,保障了音樂文化發展。而學校教育也是在不斷的滿足用人單位、滿足社會實際需要的過程中,不斷實現自身的創新,并最終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將成果進行更為廣泛的普及與傳播,促進了音樂文化項目建設的發展。
注重音樂文化氛圍的培養和贊助體制運作的透明化
作為音樂文化消費者的群體和主導,廣大人群對于音樂文化事業的參與是最為重要的,否則就不可能有市場的發展。國外諸多的企業、事業、機構等組織在培育潛在的銷售對象的音樂文化方面素質的工作,做的是很多的,無論是公益性的活動,還是捐款、贊助或者直接的廣告都可以見到他們的身影。多種機構、單位的多樣性的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了整個社會的音樂文化氛圍和效果。國外很多地方人們都有喜愛參與音樂文化活動的傳統,他們在音樂文化事務中往往具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因而,音樂文化的傳播和音樂文化活動的開展,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文化基礎,而企業、機構單位舉行的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又在某種程度上推進了這種傳統的發展。
伴隨著音樂文化項目建設發展的還有贊助體制運作程序的透明度的發展。透明,這一特點調動了廣大企業積極贊助音樂文化發展的信心和熱情,尤其在看到了音樂文化的市場效用與前景預期的情況下,他們對其進行捐款贊助的熱心更是有增無減。可以說有媒介的地方就會有音樂,就會有音樂愛好者,就會產生需求和消費,因而這些企事業單位都力圖通過自己的行為,促進自身價值和品牌的加速傳播,以增強在市場上的影響力與號召力。而各種組織機構的透明化運作方式,也保證了實際資金的有效運作和贊助商的既定目的,因而他們對于音樂文化項目建設發展中的資金注入,就成為一種傳統和時尚,這些對于發展音樂文化項目建設和后備人才的培養,增強從業者的信心與行業吸引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有利于產業的整體發展和系統運作。
結 語
總之,音樂文化氛圍的培養與贊助資金運作的透明化、效益的提高等,都保證了項目建設發展所需資金、吸引力、受眾群體等多種因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也在某種程度上保證了這種項目建設發展的后續性。國外的音樂文化項目建設發展具有多年的歷史,積累了諸多的經驗,尤其在協調政府、企業、個人、社會等方面積累了大量成熟的、操作性很強的經驗與發展模式,對于我們國家的音樂文化產業發展有著很強的借鑒意義。人類文明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共用的,尤其是那些被證實了的、操作性很強的成果,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多吸收這些有益的經驗與成果,以促進自身的快速發展。(作者單位:唐山師范學院;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B11YS004)(李艷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