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胡是黎族、漢族弓拉弦鳴樂器,史稱潮提,又稱小胡。形似板胡,音色渾厚,用以合奏或伴奏。流行于海南、廣東、福建等省。
椰胡
椰胡形制與板胡近似,琴體全長60厘米~70厘米。共鳴筒用多半個椰殼制作而成,前口蒙以桐木薄板為面板,在背部半圓形的椰殼上,開有由五個小音孔組成的金錢眼狀音窗。
琴頭、琴桿用一塊硬木制作,多使用紅木或花梨木。頂端琴頭有平頂、彎月形或雕刻以龍頭為飾。琴桿上端橫置二軸,弦軸用紅木或黃楊木制成,呈圓錐形或紡槌形,軸柄刻有直條瓣紋,裝置方向與琴筒平行。
琴桿較長,多為圓柱形,也有半圓柱形(前平后圓),上粗下細,琴桿中部設絲弦千斤,下端裝入椰殼中并外露系弦。面板中央置有琴馬,傳統多用小貝殼作馬,后來則用竹制橋形琴馬。張有兩條絲弦。琴弓用細竹制桿,兩端拴以馬尾為弓毛,弓長60厘米。
椰胡在演奏時采用坐姿,將琴筒置于左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馬尾弓夾于兩弦間拉奏。椰胡按五度關系定弦,常定弦為g、d1、c1、g1或a、e1,音域g—g2。椰胡音色柔和、渾厚,富有地方色彩,是黎族人民喜愛的民間拉弦樂器,逢年過節、集會喜慶,都要拉起椰胡與其它樂器合奏或為歌唱、舞蹈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