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鈴木鎮一是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教育學家、才能教育研究會會長(1898年—1997年)。同樣,鈴木教學法也與柯達伊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被公認為世界著名的音樂教學法。鈴木教學法主要是以幼兒為對象,通過孩子們的直覺與聽覺以及每天的反復練習形成習慣,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所進行的一種訓練。鈴木認為才能是人們在后天通過教育環境所刺激、培養而成的,不是與生俱來的。這也是王振山教授在教學光盤中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的,他在以上介紹過的教程中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兒童學習小提琴的興趣,誨人不倦、循循善誘。
鈴木也認為:“才能不是天生的。人是可以通過教育方法培養得很出色的,而不是生來就優秀的。”剛出生的嬰兒,其才能只是一張白紙,沒有任何差別。到了五、六歲時,就已經能夠講得一口流利的母語了。這種現象本身就包含著驚人的教育成果。不僅如此,鈴木認為對所有領域的教育法來說都是適用的。人在其他方面的才能毫無疑問,也能在后天培養和造就的。他還說:“天生的優劣差別,也就是要獲得能力效力的優劣。”根據這一看法,我們不難看出,人們在出生后,面對環境所采取的良好的適應性之速度和感悟,形成了自己能力的優劣之分。
(一)鈴木教學法——怎樣培養兒童的音樂才能
關于怎樣培養才能,鈴木為我們指出了培養才能的5個條件。
l、“早期的培養——出生后即適齡”。從嬰兒到幼兒時代,再從少年期到青年期,然后跨渡到成人時代,一個人在各個時代從環境中所吸收領悟事物的能力,如果用圖來表示的話,即是一個三角形。也就是說,年齡越小吸收與領悟的可能性就越大。
2、“更好的環境——人是環境之子”。對嬰兒來說,比什么都重要的是父母自身所造成的良好環境,這是孩子的第一印象。孩子的毛病、孩子的異常行為等,所有的表現都是對父母所作所為的模仿。
3、“正確的指導方法——樹立一種愉快的目標。”激發孩子自發地對所要做的事情的干勁與興趣,并且以愉快的方式來樹立目標,這才是優秀而正確的指導方法。
4、“更多地訓練——興趣與訓練相結合”。鈴木認為:反復的訓練是原則。以更好更高的水準為目標,并以不斷地反復為前提,通過反復的訓練,好孩子或壞孩子,美的事物或丑的事物,所有的能力都通過這些反復的練就而成。
5、“優秀的指導者——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的人(父母)”。鈴木在這一條件中又給我們指出了三個次級條件。
(1)父母決不能有傲慢態度,應本著對人類的尊嚴而持尊重態度,沒有絲毫傲慢的情緒。始終相信孩子們的可塑性與可能性,并是以此為主導的仁慈的父母。
(2)想到的事馬上能做到的人。具有具體行動的彈性,并能不斷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父母。
(3)要具備對一向以來的常識能在自己頭腦中重新考慮一遍的靈活性。
(二)鈴木教學法——兒童音樂能力的開發
鈴木用極其簡練的方法,從記憶力、注意力、運動能力、表現力四個方面展開了能力的開發。
1、“記憶的發展——通過背誦徘句(日本的詩句)來訓練”。鈴木認為,為了培養記憶的所有能力,這是很有必要的手段。
2、“注意力的養成——用鉛筆訓練”。鈴木說:“注意力集中了,一件事就得以徹底完成。只要徹底完成了一件事就自然會產生出自信。這種自信在幼兒時期培植與否。對一個孩子的一生都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成長形態。” 注意力也是一種習慣,類似一種技術。“堅持每天短時間的練習,并不斷反復地進行的話,注意力也會成為滲透到體內的一種自然習慣。”
3、“運動能力的培養”。運動能力一般分為:肌肉力量、運動神經(反射神經)以及持久力這三種。可以說對所有的能力而言,孩提時代最重要的應屬運動神經。要練就運動能力等,兒童時代是最適齡的。
4、“表現力的發展——用‘說’與‘聽’的方式訓練”。所謂“說”就是孩子們的語言能力,“聽”就是聽指導者(教師或父母))的語言。孩子們語言發展最直接的老師不是別人,正是母親本身。
鈴木還認為:“每個人出生時都像一張白紙。要使孩子形成好的習慣,只有靠最接近他們,并在一起時間最長的母親去教育,而別無他人。母親的言傳身教不容忽視。”
不難看出“鈴木教學法”之所以成為世界著名的教學法之一,就在于它既簡單明了,又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乍看起來似乎淺顯簡單,但實際上蘊藏著深刻的道理。“鈴木教學法”應該能給大多數的父母一種最良好的啟發,因為“鈴木教學法”深入淺出,用簡單而明了的語言以及容易上手的各種方法,使每位父母都能理解其中的內容含義,并且做起來也相當簡單。作為培養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人的最基本素質來說,“鈴木教學法”可以說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