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熱愛音樂是攀向高峰的階梯
隨著學生們的不斷進步,級別的不斷提高。而參加高等級別的考級除了要注重基本功的扎實與否,還需要考生具有充分的表現力和相當的演奏技巧。周老師認為在這個階段中,教師應當對考級前的學生有更深層的輔導,對其所演奏的作品應當有更明確的講解。而學生們必須用心靈去感受音樂。通過演奏來宣泄自己的感受,找到心靈與音樂的共鳴。下面,是周老師針對參加較高等級考試的學生們,所提出的一些常見問題。
(一)缺少對音樂的熱愛
現在的孩子們學音樂,往往是遵從父母的意見。他們本身缺少對音樂的感性認識。對于很多學習古箏的孩子們而言,演奏就意味著復雜難記的演奏標記和繁多枯燥的練習。周老師告訴我:許多學生在考試完畢之后,你可以驚奇的聽到他在門外歡呼:“我終于可以不再練琴了!”而仔細想一想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小提琴大師帕爾曼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段話:“你學音樂是因為音樂給你帶來快樂!你的內心深處應該有一種自己期望聽到的聲音,那種你所需要的聲音是你學習音樂的目標。” 音樂是美好的,是一種心靈的享受。而孩子們總會喜歡美好的東西。古箏那仿佛流水般的音調,美麗而又動聽。這就是古箏能夠吸引孩子們“眼光”的最根本原因。也只有在愉悅的心情下,他們才能吸收更多的知識。因此,教師和家長們必須在教學中提倡“美”的感受,讓學生們充分從生活實踐中感悟到藝術的魅力。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獲得對音樂更好的認識,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他們所演奏作品。
(二)演奏技巧的貧乏
周老師認為如果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古箏演奏者,對待基本技巧必須需要持之以恒的進行規范訓練。偉大的音樂大師巴赫也曾說過:“誰能像我一樣勤奮,就也會有我一樣的成就”。任何技術的掌握和熟練運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獲得高級別的通過證書,就不顧孩子的實際水平和能力,要求老師硬往某級上拔程度。周老師認為這種方式,對技巧的訓練和對學生們演奏的整體提高都是非常不利的。她明確的提出,考級教程的安排要求一年考一級。為了達到每級的要求,學生們還應當在考級規定的曲目外,練習許多輔助教材。技巧的訓練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必須要踏踏實實地學上去。否則,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將很難再向上提高。與其到時候再反過來重新訓練技巧,那時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經歷將是更加巨大的。
(三)演奏的作品缺乏韻味
我們都知道,古箏的地方流派繁多。各個地區,各個流派的演奏方式和表達方式都是大為不同的。因此,為古箏這件樂器所創作的大多數作品,特別是傳統樂曲,它們對于韻味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每一個音符揉、顫、按、滑的分寸都應當把握的非常到位。這正是中國音樂所獨具的細致特性,也是造成以前大多數作品不能廣泛傳播的一個重要原因。“高超的演奏源于模仿”。周老師認為:中國傳統音樂中的“韻味”,它的師承性是非常高的。特別是當演奏發展到更高的層次時,“口傳心授”的傳統教育形式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在開始階段,學生們必須依靠模仿來進行學習。現在,我們擁有了非常科學的現代化手段,VCD、CD等可聽可視的數字信息化產品逐漸地得到普及。學生們應當充分的、合理的使用這些參考物品。多聽、多看,從而提高對音樂的感性認識,同時還要主動地、有針對性地對“味道”很濃的關鍵樂句進行模仿學習。
(四)考試的目的性太高
考級是對學習者每個階段學習質量的檢驗方式之一。它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學生們通過考級獲得專家的評定,以鼓勵和改進他們演奏中的技術問題、音樂問題等等,使他們在規范的學琴道路上向更高的一級邁進。周老師指出:現在的很多家長們往往不看清孩子的生理及天賦條件是否適合器樂學習的要求, 也不顧孩子是否具有對音樂的熱愛,就強迫孩子每天過多地把時間花在了練琴上,并要求他們孩子在短時間里就達到極高的演奏級別。而學生們在教師和家長們一些功利性想法的不良影響下,也逐漸變得心浮氣躁、急于求成,盲目的追求級數高、速度快的學習方式。而他們的共同目的就是“考試”、“特長生”、“加分”。這些都無疑巨大的影響了孩子們對于音樂的熱愛,更進一步的導致了他們演奏整體水平低下的狀況。作為教師和家長們一定要擺正心態,注意孩子學習的質量,基礎要扎扎實實,方法要準確無誤,這才為孩子將來更大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考級,不是我們學習樂器唯一的目的和奮斗的目標。家長們應當正確意識到學習音樂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藝術修養。絕對不能只是追求等級的通過率,要正確的、客觀的對待孩子的成功與失敗。增加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不能讓考級成為幼小心靈上的負擔。同時,教師和家長應當對考級中,專家們所給予的評語進行一定的研究和認真的思考,及時的對學生們的問題加以改正。這對孩子們將來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