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鼓,是布依族、漢族棰擊膜鳴樂器。布依族稱手鼓。流行于貴州省及全國各地。
鼓框木制,呈扁圓形(圖),兩面蒙以牛皮或羊皮,皮面四周邊緣用鼓釘固定。規格大小不一,大者鼓面直徑30厘米、鼓框高8厘米;小者鼓面直徑22厘米、鼓框高6厘米。鼓棰又稱鼓箭,用竹制成,棰長24厘米。
演奏時,漢族地區將書鼓置于鼓架上,鼓架以六根細竹用繩攀結而成。鼓面略低于肘部,或將書鼓以小木架支撐于幾案之上,右手執單箭敲擊鼓面。鼓面直徑22厘米的書鼓,主要用于河南墜子伴奏。鼓面直徑30厘米的書鼓,主要用于北方說唱音樂大鼓書等各種鼓書伴奏。由演員自擊自唱,唱時輕擊、過門重擊,是鼓詞類曲藝必不可少的擊節樂器。
在貴州省布依族聚居地區以及西南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則不用鼓架支鼓,而以左手托持鼓框,右手以單箭擊奏。用于佛教法事和民間婚娶喪事等場合中。
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博物館收藏書鼓多面,有兩面是由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珍藏多年后捐獻國家的。其一鼓面直徑22.5厘米、鼓框高6.7厘米,兩面蒙牛皮,鼓架由六根短竹綁制而成;其二鼓面直徑25厘米、鼓框高8.9厘米,外表無漆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