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游客在湖北省博物館參觀從戰(zhàn)國時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
鉦(zheng)、錞于(chun yu)、句鑃(gou diao)、镈(bo)……面對古老的青銅樂器,有多少人能夠不查字典,就將它們的名字一一準確讀出?古雅深奧的文字或許讓普通民眾“望而生畏”,美麗音韻卻可以穿過兩千多年的滄桑歲月,直抵人心。
來自西周、春秋時期的80多件青銅器正在蘇州博物館展出。在多件國寶級展品中,青銅樂器秦公镈和逨鐘引發(fā)了人們極大的興趣。隨之而來的,還有關(guān)于青銅樂器的種種好奇。
戰(zhàn)場樂器鼓舞士氣
2010年3月26日至5月30日,《藏禮于器吉金重光——陜西寶雞出土青銅器精品展》在蘇州博物館展出。80多件展品中,有20多件是國家一級文物。展出的青銅器主要有三類:代表國家最高王權(quán)象征的青銅禮器、戰(zhàn)爭中大量使用的青銅兵器以及青銅樂器。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保管部主任王女士在接受《世界新聞報·鑒賞中國》記者采訪時說,在青銅樂器中,秦公镈和逨鐘都十分重要。秦公镈是1978年在寶雞縣太公廟村一春秋窖藏出土的,內(nèi)刻春秋早期秦人開國史銘文,是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逨鐘于2003年在寶雞眉縣楊家村出土,記述了器主逨受封虞林之事。
《考工記》曾有所謂的“八音”記載:金、石、絲、竹、匏、革、土、木。八音之首的金,即指青銅樂器。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著名青銅器專家許青松對《世界新聞報·鑒賞中國》周刊記者介紹,從演奏形式上看,青銅樂器基本都是打擊演奏,類型主要有鈴、鐃、鉦、錞于、鐘、鼓、句鑃等幾類。它們既可以獨奏,也可以系列性地編排成組演奏。
和人們想象中不太一樣的是,在古代,樂器并不只用于宴飲娛樂場所。在戰(zhàn)場上激勵戰(zhàn)士、鼓舞士氣也是青銅樂器的重要功用。
許青松告訴記者,他對一件出土青銅樂器的紋飾印象非常深刻。在那件青銅器上,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幅戰(zhàn)爭場面:在一艘戰(zhàn)船尾部,士兵正敲擊一個類似鉦的青銅樂器。逼真的紋飾仿佛把人帶回到古代戰(zhàn)場,青銅樂器正發(fā)出激烈的“當當當”聲,激勵士兵昂揚斗志。(來源:國際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