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海國際樂器展準備開幕前夕,在中國上海以南175公里的寧波市,一組國際鋼琴設計大師還在緊鑼密鼓地工作,圍在海倫公司一架手工打造的鋼琴旁熱烈討論。這架雕飾著中國自然風景、運用手工打造的玫瑰木材外殼鋼琴即將成為海倫鋼琴在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上亮相的“王牌”。調音大師Sibin Zlatkovic正對音色音質做最后的調整,其他成員在一旁屏息凝視。“我曾在貝森朵夫鋼琴公司做過這類工作,海倫的這架鋼琴絢麗奪目,全部運用手工打造,足足用了19個月時間。”Basilios Strmec是奧地利人,現任海倫鋼琴美國分公司負責人,他這樣評價道。
海倫生產的中檔價位鋼琴已在北美、歐洲和中國市場立足,目前生產的這臺鋼琴是海倫打入奢侈品市場的第一步。不過此前的2008年,海倫專為北京奧運會生產的一架紅色三角鋼琴受到世界矚目……
在閃耀奪目的鋼琴背后,卻是海倫技術團隊和創意團隊付出的“國際化”努力。和Strmec一道工作的,還有美國人愛默生、奧地利人彼特、塞爾維亞人Zlatkovic。愛默生曾為鮑德溫公司設計鋼琴,后來又在梅森漢姆琳鋼琴公司工作,獲得過中國政府為外國專家頒發的最高榮譽:友誼獎,該獎表彰的是那些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外國專家;彼特是奧地利著名鋼琴生產商文德隆公司(Wendl&Lung)的產權人,擔任海倫鋼琴的高級技術顧問,同時負責海倫鋼琴在歐洲的分銷工作;Zlatkovic是海倫調音和調律部門主任,主管海倫寧波工廠所有的鋼琴調音師。
再有兩天時間,全體團隊即將整裝待發踏上參加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的征程,他們會通過剛剛竣工落成的杭州灣跨海大橋,該大橋把寧波到上海的距離從過去的4個小時縮短到2.5個小時。中國正在加速實現現代化,無論是基礎設施、經濟發展還是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杭州灣大橋就是一個縮影。
至今許多步入中年的中國人都記得在孩童時代,西方文化包括古典音樂都被視為“腐朽的資本主義”。而今天,對古典音樂的知識和鑒賞被認為是懂高雅藝術的標志。就像在西方國家一樣,擁有高品位的鋼琴,即使不會彈也被認為是地位的象征。愛默生說:“20年或25年前,或許寧波市里也沒有幾架鋼琴,而現在,我們卻成百上千地生產。”
以一般標準來衡量,中國的中產階級階層已達到2至3億,中國已成為海倫鋼琴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兩年之內海倫鋼琴在中國國內的銷售增加了40%。市場調查顯示,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一代,不僅有較強的購買能力,而且還對所購產品質量和品牌有更高的期待。
海倫鋼琴公司的發展史顯示出,公司在市場銷售中高度關注產品質量,并不斷加以推進。創始人陳海倫1987年創辦了公司,原為其他鋼琴制造商生產零配件。2002年轉入鋼琴生產,海倫生產的首批鋼琴即用于海外出口。后來,公司把鋼琴投入國內市場,但僅僅在價格一項的稅收成本,就讓它無法與國有鋼琴制造商相競爭。“海倫只能制造出高質量的鋼琴,來與其價位較高的產品相匹配”,愛默生說:“而高標的價格賦予公司更足的動力來生產出最好的產品。”
在把自己定位成鋼琴制造商后,海倫投入4400萬美元建設4.3萬平方米的廠房,里面配置著先進的CNC數控加工設備。此外,工廠還制定了一個實習項目,每年從寧波理工學院挑選40名工程專業的學生,經過實習考察,最后只留下前三名。海倫公司的生產工人起碼要接受為期一年的培訓,對那些從事整理和調律工作的員工,要接受4年的培訓才能從事鋼琴制作。工人的工資也比市場同類工人高出25%。Strmec對此評論說:“我們想確保公司所生產的產品蘊涵著品質的保證,產品的背后有質量的支撐。”
4年前,Strmec是奧地利貝森朵夫鋼琴公司專門負責美國市場營銷的副總裁,盡管貝森朵夫年產量只有400架鋼琴,但其零售價卻高達12萬美元,甚至更高。海倫鋼琴的年產量為8000架,三角鋼琴價位在1萬美元至2萬美元之間。雖然二者定位不同,但它們有著同樣適用的準則。
“把產品價格定在12萬至13萬美元,貝森朵夫能一直穩固立足于市場,原因是公司在鋼琴生產上從不走捷徑,即便是微小的細節,哪怕是兩個美元的成本,該花的錢必須花,我們不會向質量妥協。客戶注重的是質量,所以公司必須具備這種理念,對客戶來說最主要的就是質量,而不是老在價格上妥協。”
Strmec指著生產車間的音板說:“可以看到音板所用木材的年輪,每一環都離得很近。這意味著木材長得很慢,而且其共鳴性很好。”接著介紹另一架準備參加上海國際樂器展展出的海倫高端三角鋼琴,琴鍵也有特別的考究,他對該高檔琴的特制烏木琴鍵評論道:“琴鍵略澀,鋼琴演奏家對琴鍵的控制力會更強。”
海倫的設計師團隊正在研究最新的高檔三角鋼琴的特點,即在海倫HU6和HU7兩款立式鋼琴型號上增加持音踏板。在立式鋼琴上增設持音踏板,被認為是專業市場上的一個特點,設計師們的目標是要讓這種樂器上具備歐洲鋼琴的音色特點。愛默生說:“這是高檔鋼琴的標志,如果想躋身于此類鋼琴中,就必須這么做。”
作為一家中國鋼琴制造商,海倫要正視西方的消費偏好,又同時面對著產品召回和質量控制等實際問題。即使在音樂制品行業內,海倫也要面對“低成本”論調和仿冒的風險。另一位專家Zlatkovic反駁說:“如果我想在波士頓或維也納生產同類鋼琴,由于歐洲的電費、土地、保險、工資開支,再加上其他費用,成本會比這里高出3至4倍。而在中國生產鋼琴,雖然銷售價格偏低一些,但這并不妨礙海倫打造高質量鋼琴。”
Strmec說:“我們想改變中國制造和低質量相聯系這種觀點,通過產品來體現出這個國家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以及產品所蘊涵的內在品質。”
考慮到海倫鋼琴產品品質的背后實際體現著多國專家的智慧,可能有人會問:“那么這樣的產品還是中國樂器嗎?”Strmc反問:“奧巴馬總統在競選時候的口號是什么?我們的鋼琴也是混合體。在中國生產,雖然體現出來的是成品硬件,但這里面凝聚著美國人、奧地利人、法國人的勞動付出,海倫鋼琴是大家智慧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