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對提琴聲學品質的研究
主要是通過對古提琴的聲學品質和振動狀態的研究,記錄和取得對提琴音質評價的客看數據,用以指導新琴的制作。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邁耶(Erwin Meyer)和巴克豪斯(Herman Backhaus)1930年提出的在人工激發條件下測定提琴的輻射聲級和頻率的關系,并用曲線記錄下來。同時代較著名的研究者還有美國的桑德斯(Frederick A. Saunders)和意大利的巴斯瓜里尼(G . Pasqualini),他們使用頻譜分析和記錄頻率響應曲線的方法來研究提琴的音響。50年代起霍金斯(Carleen M . Hatchins)開始用聲激振的方法研究琴板的振動和振動模式;鮑威爾(R . L . Powell)和斯特森(K . A . Stetson)1965年起用激光全息攝影研究提琴的振動,這個方法后來在提琴研究的領域中被廣泛應用。近年來在這方面比較有成就的科學家還有貝爾第哀(P . Beldie)、馬香(K . D . Marshan)和克萊碼(L . Cremer)。但是至今為止,這方面的研究只能部分地記錄、了解提琴的振動情況和材料結構與聲音之間的關系,直接用于指導提琴制作尚有距離。
(五)對提琴修復和鑒定的研究
提琴的修復和古琴的鑒定技術,近年來自發展比較快。在鑒定方面,主要是通過化學分析手段、顯微檢測手段和其它的一些手段,來幫助憑藉主觀經驗鑒定的鑒定家作出正確的判斷。如修補后的油漆在一般光線下觀上去近似原來的油漆,但在柴油外線下卻反映出截然不同的顏色。在修復方面,目前使用X光來檢查木材被蛀的情況,并用身線殺死xxx和它們的卵。過去,這項工作需在毒氣柜內進行,危險而且效果不夠好。用窺視攝影來拍攝琴體內部的照片,可發現從表面看察不到的裂痕和修補痕跡。用地理照相的辦法來記錄提琴的外形和弧,可為日后修復工作提供數據等等。
正如美國德克薩斯州A&M大學的內吉韋利(Joseph Nagyvary)教授說:"小提琴是一座藝術和科學的大迷宮"。在這迷宮里不有許許多多的秘密有待我們去探索。讓我們努力吧。 (來源:《樂器》 作者: 鄭荃 )
參考文獻
1.《 La ricerca scientifica sugli strumenti ad arco 》,Marco Tiella, 1987.4《 Liuteria 》。
2.《 Introduzione alla fisica degli strumenti ad arco 》,S . Cingolani,1987.12《 Liuteria 》。
3.《 Additional Confirmatory Evidence of the Rediscovery of the old Italian Varnish 》, Joseph Michelman,《 Science 》June 25.1948。
4.《 The Chemistry of a Stradivari 》,Joseph Nagyvary, May 1988 C&EN。
5.《 Uber alta und nene Geigenlache》, Karl Letters,1952.7《 Farbe ud Lack 》。
6.《 Ein Bertrag uber Altitalienische Geigenlack 》, Horst Hennig, Bad M nstereifel, 1980《Farbe ud L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