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山水箏情——古箏名家王中山古箏名曲音樂會”在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觀眾爆滿。這場音樂會的門票早在開演前一周就已售罄,為音樂堂“打開藝術之門”民樂系列音樂會贏得開門紅,這讓音樂堂方面收獲了意外驚喜。不過在古箏演奏家、中國古箏協會秘書長王中山看來,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如今古箏學習越來越熱,2008年古箏考級報名人數甚至超越了傳統強項小提琴。”
古箏,原名箏,也稱秦箏,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故被后人稱為古箏。近年來,伴隨鋼琴、小提琴等西洋樂器的學習熱潮,中國民族樂器學習也躥出了一枝紅杏——古箏。業余學習者雨后春筍般涌現,各式各樣的“古箏藝術學校”、“古箏培訓班”遍地開花。古箏飛入尋常百姓家,以百萬之眾成為中國最有影響的民族樂器。
“1986年我參加一次全國古箏交流會,那時全國學習古箏的人不到1000人。如今,全國有300萬人在學古箏。”王中山說,“奔車看牡丹,走馬聽秦箏。這是白居易的詩,形容唐代盛世箏樂繁榮的景象。如今倒真有些回歸當年勝景的勢頭了。”
古箏為何熱?王中山總結三點:好看,好聽,好學。古箏以其美觀大方的造型、優美典雅的音韻、演奏多聲的特長,顯示了民族藝術的生機、活力、風采,因此更易贏得人們的喜愛。
“你想學古箏嗎?請伸出你的手指,你就將成為一位古箏演奏家。”這是王中山根據自己兒時的學箏經歷發明的一句廣告詞。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形象地道出古箏這件樂器易為人接受的特點。“即使你壓根兒不會彈古箏,但只要撫琴,便會傳出一段旋律。不像小提琴、二胡之類的樂器,不會拉的人總會弄出‘殺雞聲’。”王中山說,“古箏真正學習起來入門也很快。學習的人在心理上很快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增加繼續學習的動力。”
王中山認為,古箏與其他藝術門類的融合,也是古箏熱潮持續升溫的原因之一,比如影視配樂。他就曾為電視劇《三國演義》、《還珠格格》配樂。如今,有很多演藝明星都在學習古箏,包括莫文蔚等。此外,崔健、周杰倫、謝天笑等音樂人也都在積極地嘗試將古箏與他們的音樂融合,并且效果不錯。音樂創作刮起“中國風”,某種程度上也賦予了古箏時尚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