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4時,12歲的段穎鑫和媽媽李女士來到包頭師院,這里是一年一度的中國音協音樂考級的包頭市考場。此時,考場內外已經聚集了幾百名和她們一樣前來考級的孩子和家長,部分音樂老師也穿梭其中,不時叮囑著考生各種注意事項,并鼓勵著即將考級的孩子們。
5時左右,段穎鑫進入考場,進行琵琶7級考試。大約十分鐘后,她走出了考場,身上漂亮合體的小旗袍映襯著臉上的笑容,讓人看起來神清氣爽,正等候的媽媽看到此景,知道她又考好了。
29日上午,段穎鑫又參加了鋼琴7級考試。加上之前27日的兒童歌唱項目考試,她在三天內共參加了三場音樂考級。
選擇音樂,需要一顆平常心
7月30日,坐在記者對面的段穎鑫依然落落大方,安靜地聽著記者和媽媽交談,只在問到她時,簡單地回答幾句,話語間帶出成人的禮貌,卻不失童稚。拍照、表演時,她聲情并茂,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宛然一個小淑女。她說,考試時也是這樣。
媽媽把段穎鑫的氣質出眾更多地歸功于音樂。她說,4歲時,小穎鑫每次到奶奶家,就對玩具鋼琴愛不釋手,比對其他玩具的興趣更大。聽到那一點點的叮咚聲,孩子每每樂不可支。此后,她開始嘗試讓女兒接觸藝術。幾年中,小穎鑫先后學習了舞蹈、琵琶、手風琴、鋼琴、電子琴,現在,女兒已通過電子琴10級考試,琵琶和鋼琴仍在學習中。在接觸藝術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她發現女兒的氣質也在一天天地改變著。
郭先生也有類似的經歷。他有一個7歲半的兒子,上幼兒園時,每逢課間,孩子總會趁人不注意時,爬上高高的琴凳,去擺弄老師的腳踏琴。老師建議他去學鋼琴,小家伙高興地接受了。半年后,他學會了彈第一支曲子,那高興勁兒簡直無法形容。郭先生說,讓孩子學琴的初衷,是為了培養他的一種興趣愛好,同時鍛煉他的手眼協調能力,可能的話今后還能掌握一門技能,但并沒想過今后讓他從事藝術這個行業。
即便段穎鑫學有所成,音樂天份受到周圍人的一致好評,段媽媽也并不想讓女兒吃“藝術飯”。她更希望看到段穎鑫將來考入一所名牌大學,或成為一名軍人,只把音樂當成工作之余的一項“副業”,珍藏這段學習音樂的美好經歷就行了。問段穎鑫的理想是什么,她毫不猶豫,說想當像郎朗那樣的鋼琴家。段媽媽說,那太艱辛了。
資深音樂教育工作者、內蒙古鍵盤協會副秘書長董智慧,是此次全國音樂考級包頭考場的組織者。她明顯感覺到,這幾年家長們對音樂教育的態度正在經歷著從功利思想向平常心的轉變。她接觸的許多家長表示,讓孩子選擇音樂,更看重的是培養他們的個人修養和綜合素質。這種想法在初中以下的孩子家長中尤其多見。而近期面臨高考的家長,雖然相對仍功利一些,但讓孩子參加考級,也多是考慮高考加分的因素,一心想讓孩子報考藝術院校的家長并不多。
音樂考級,重要嗎
7月28日下午,十幾名考生正在候場,兩個7、8歲的孩子扒著門縫往里看。記者詢問,他們說是第一次參加考試,很好奇,但不緊張。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音協經過制定規則章程、建立健全組織機構、約集專家編纂教材等周密的準備,率先推出全國音樂考級,開創了跨省區音樂考級的先河。董智慧回憶,舉辦音樂考級的宗旨是,給學生、家長當好參謀,給考級學生以科學中肯的學習建議,從整體上達到規范社會音樂教學的目的。
中國音協音樂考級發展到現在,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音樂考級活動。以內蒙古考區為例,每年7、8月份舉行的這個考試,去年在全區各盟市共設13個考點,今年已增加至15個。僅包頭市的考點包頭師院就設20個考場,預計2000多名考生報名參加,持續進行3天半的考試。
許多學子都是循著音樂考級這條路不斷成長,不斷體會著學習音樂的酸甜苦辣。已經學了7年音樂的段穎鑫,從2005年開始考級,至今已積攢了9本全國音樂考級等級證書。她覺得考級是對自己學習成績的一種肯定,評委老師的每個評語也指明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每次走上考級的考場,就像是參加文化課考試一樣普通。28日琵琶考試前,老師專門為她調弦,她感覺非常好。
董智慧老師說,此次包頭考點的報名考生中,最小的僅4歲,最大的有高三的學生,中、小學生居多。每年考生的水平都有明顯提升,過級人數不斷增加,顯示出我市音樂教育水平的提高,音樂教師素質的優化。
“考學生,也是在考老師!睆暮驁隼蠋熂毿牡囟诤推诖难凵裰芯湍茏x懂,他們對考級的看重。段穎鑫和她的多數同學都有過換老師的經歷,段媽媽說,現在衡量一個音樂老師優秀與否,家長們會首先看他(她)所帶學生的考級通過率。今年通過率高,前來報名的學生就會增加;通過率低,很可能連以前的學生都會跑掉。
背負“考級重望”的老師們,不得不向“通過率”低頭。有的老師將藝術教育單純作為一門技藝的培訓,目的直指拿到證書,甚至為了應付考級,只教孩子考級內容,而忽視音樂基本功和綜合素養的培養。
這已背離了設立音樂考級的初衷。董老師說,中國音協從不鼓勵各地進行考級合格率的竟爭,雖然每年合格人數都在增加,但評委從未放松對考生的評判尺度,更不鼓勵考生提前考級、跳級的行為。她舉例,一個孩子從5歲開始學鋼琴,打好基礎起碼需要一年,最好到7歲后心智相對成熟時再去考級,至6級以上時堅決不要再跳級,最早至初中畢業時考過10級。
提前考級、盲目跳級,其實最終受傷害的是考生。許多家長反映,孩子達到一定級別時,很難再有所突破,因此產生了畏難情緒,不愿再學下去。董老師說,這多半是過分注重技法,忽視基本功和綜合素養培養的結果。較高級別的考級孩子中70%左右僅能完成演奏,但綜合考慮完成作品的能力,如聽音、辨音長、把握節奏感等則無從談起。中國音協近年來開始加入音樂綜合素養考級,內蒙古地區定在每年4月份舉行,但目前這項考級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許多老師在開考前兩個月才對學生進行集中輔導,考級過后又放在一邊,導致許多孩子形成錯覺:過演奏技法級別容易,而過綜合素養級別難。
基于此,董智慧衡量好教師的標準和許多家長略有不同。她更看重師德,看一個老師對孩子的培養是用速成法,還是綜合培養法,其次才是考級通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