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拋弓
拋弓在演奏方法上一般是由兩個部份組成的,它的第一部份是一個短促的跳音,以拉弓或推弓開始均可,聲音發出后手臂右旋,將弓子順勢提起;第二部份是當弓子下落至琴筒時,右手拇指與食指稍稍放松,中指和無名指乘勢向下壓一下弓毛,以阻止弓子上跳,同時配合與第一部份相反的弓向運動,這樣受阻的弓子就會在琴筒和弦的反彈作用下急速地跳動出聲,發出“得兒兒……”似的跳音。
十二、換把
從一個把位向另一個把位運動稱為換把。換把動作從低把位向高把位換把時,應以大臂為先動點向下運動;由高把位向低把位換把時,應以腕部為先動點向上運動,這與右手的運弓原理是一樣的。在中、慢速換把時,大臂或腕部要有先行動作,以保證換把的連貫性;在快速換把時,臂、腕、手應呈整體運動,動作要敏捷、果斷。
十三、揉弦
揉弦的種類很多,凡是利用琴弦長度或張力持續變化產生音波的方法都可以叫做揉弦,其中滾揉是最基本的揉弦技法,它是以手掌的上下擺動,帶動手指第一關節作屈伸運動,使指尖在音位上均勻地滾動,來改變弦長產生音波的一種揉弦方法。滾揉是由兩個動作過程來組成的,第一個過程是:手掌上提,使手指第一關節伸直,以指面觸弦,此時發出比音準基線略低的音;第二個過程是:手掌下擺,使手指第一關節彎曲,觸弦點滾至指尖部位,此時發出比音準基線略高的音。這兩個過程循環往復,手指就在音位上均勻地滾動,從而發出圍繞音準基線上下波動的揉弦音。在滾揉時,動作的主動點應該放在手背部位,手掌只可上下運動,而不可里外煽動。手腕是動作的一個“軸”,因此腕部千萬不可僵硬。
十四、滑音
常用的滑音有上滑音、下滑音、墊指滑音和回滑音。由較低的音滑向本音稱為上滑音,由較高的音滑向本音稱為下滑音,以三個手指聯合運動奏出的滑音叫做墊指滑音,從本音開始滑向較低的音再滑回本音的滑音稱為回滑音。在演奏時左手負責滑音的快慢,右手負責滑音的濃淡,要特別注意發音圓潤、分寸恰當。
十五、裝飾音
裝飾音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各種倚音和擻音。寫在音符左上方的稱為前倚音,占本音音頭的時值;寫在右上方的稱為后倚音,占本音音尾的時值。有二個小音符的叫做雙倚音,有三個小音符的叫做三倚音,有三個以上小音符的叫做多倚音。演奏倚音一般要求演奏得輕巧而富有彈性。在動作上,左手手指要在掌指關節的運動下敏捷地抬指、擊弦,觸弦后迅速反彈離弦,切忌因手掌動作過大而使演奏顯得笨拙。擻音又稱單打音,它是打一下本音的上方音來裝飾音頭的,因此實際上也就是一個雙倚音。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