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連結滑音
連結滑音也稱連線滑音,它是一種常見的滑音,其符號是在連運弓符號的右端再加一箭頭。在奏法上是以某一按指用均衡的力度將連線內的音連結起來,聽起來銜接緊湊,使樂曲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事實上,換把中經常使用的“滑指換把”,也與連結滑音相似,不過特色不如連結滑音那樣濃郁罷了。
④轉滑音
轉滑音是效果較突出的裝飾性滑音。它的符號為“ w ”,一般記在音符的上面。
轉滑音是在本音下方的二度音程內回轉,所以有人把這種滑音具體的稱作“下回轉滑音”。另外還有一種“上回轉滑音”,在蒙簇民歌中比較常見。它的符號為“ ̄”,在奏法上除“回轉”的方向與下回轉滑音相反外,在“回轉”的力度、范圍和時間上則完全相同。這里需指出的是不論“上回轉滑音”或“下回轉滑音”,它們“回轉”的音程是比較有規律的,一般來說轉滑音的活動范圍在本音上下二度,很少有超過小三度的。
三、揉弦
手指在弦上某一音位上的扇面形滾動就叫“揉弦”,揉弦會發出一種類似波浪形的聲音,演奏時恰當運用揉弦能使旋律更富于歌唱性,豐富二胡的演奏技巧,如果說換把是提高二胡表現力的第一道大門的話,那么揉弦則是第二道大門。揉弦標志著演奏者的功底及音樂素養和演奏風格。一個拉奏者若不能運用揉弦,那說明他的演奏技巧始終還停留在一個初等的水平上。練熟了揉弦,對掌握打音、顫音等指法技巧就易如反掌,非常方便。
揉弦的方式大體上可分為快揉和慢揉兩大類。
1、快揉
快揉亦稱為“顫指”,大概是指揉弦時手指不斷顫動而言。具體方法是:當左手的某一手指按在弦上后,手腕受小臂的支配,作規則性的連續抑揚(不是抖動)動作,按指也受手腕連鎖動作的影響,在弦上作一壓一松的勻速顫動。按指富有彈性的顫動,使琴弦的張力跟著發生松緊變化,從而產生出一起一伏的音波振動。快揉比慢揉要容易掌握一些,但音響效果不如慢揉動聽,運用也不及慢揉普遍。
2、慢揉
慢揉亦稱為“吟音”,發出來的聲音猶如吟哦詠嘆。慢揉的方法是:左手某一手指控在弦上,并以腕關節為軸,使整個手掌作連續規則的弧形扇動。扇動的速度不如快揉快,但幅度比快揉大。這樣,按弦的手指在手腕的帶動下發生了往返曲直的變化,驅使指肚在按音上下之間的一小段范圍內作對稱性的弧形翻轉。這不但一松一緊的改變了琴弦的張力,而且還一長一短的改變了琴弦的長度,得出一種柔和徐緩的歌唱的音波,這是最有訓練價值的一種揉弦。
民間演奏法在慢揉的奏法上還派生出“揉、滑、摳、壓”等技法,這些變化主要在手續弦時力度的輕重、搖動的緩急,滑弦的寬狹,頻率的快慢以及與相應的運弓力速配合的區別。
有一定造詣的演奏者,對揉弦的變換是很有講究的。除了上面所談的“揉、滑、摳、壓”能準確運用外,還可以先揉后不揉、先不揉后揉、漫揉轉快揉、快揉轉快揉、邊滑邊揉或在一句旋律中遇到音高、時值相等的音符時有些揉、有些不揉。這一方面決定于演奏者有著堅實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決定于演奏者對樂曲內容的理解和曲調風格的掌握。根擾樂曲的內容和風格恰當地運用揉弦,是演奏者的必備技能。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