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舉步維艱:
到了這個階段是二胡生涯的高級階段,也是二胡學習的最困難階段,問題的多元化和由于自身的條件與業余的特性決定了相當一部分人在此止步或者碎步。如果說前面是后天可為的話,這時候的天賦的比重加大,不過堅持多方位訓練還是可以“小為可喜”的。在這個階段:
1)、音準不再是簡單的音高,而是系統音律美的概念,旋律的美化性、可聽性成為分水嶺、試金石。氣息感氣度是總感覺到我們缺少什么的問題。要跳出圈子記住做詩的功夫在詩外的道理,增進自身的音樂修養,多聽音樂會多比較帶子,建立、固定自己的鑒賞標準,這里我要多說兩句,很多業余的胡友自己鑒賞力有問題,也就是辨不出好壞,當然,有個不同理解問題,但是公差不能太大,有的人聽音樂會還是停留在看熱鬧的份上,我與樂隊的很多樂手聽完后問他如何好,講不出來,我聽一場音樂會緊張得很,旋律比對、看看他的拉法是不是我心中的固有東西,發現不同,是否很好,好的話馬上修改,記錄在腦中;技巧學習:這個曲子我的難點在哪里,他是如何過的,這不是現成的演示嗎。多觀察他們的演活,近朱者赤,看多了無形的移植會產生的。
2)、這時候的快弓除了顆粒性以外,還要有強弱、音頭變化,特別是帶有大跳精確性的技術性換把快弓,一般人難以逾越。帶著這個問題我走訪了專業人士,一條路:多練,多復位、如葡萄最后,刺激到一定時候真正體現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自然就準了,位置也固定了,而且我的經驗先練難度大的曲子,當他們完成后再回頭再拉你過去的曲目就很輕松了。
3)、連續穩定性:一首曲子能否連續頭尾無疵點的拉完是業余的最大的障礙。平時一首曲子完成后要養成沖頭拉到尾的習慣,切不可撿好拉的好聽的拉,二胡訓練中熟練與穩定是同義詞,一首獨奏曲熟練可能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急于求成的肯定磕巴。曲目多了還有個生疏還原、顧此失彼的問題,要定期掃描記憶。
4)、心理因素:如果你在家練是90分的話有人看是85分,業內人看就是80分,強手看就是60分,這里非技術性的心理干擾影響很大。我有一次演出聽說朱昌躍來看,嚇得腿都軟了不敢上臺。要多參加演出,多拉給別人看多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積累舞臺經驗,5、6次的磨煉你就可以回復到平時的正常水平了。
朋友們你是屬于哪一段呢,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讓你看到一座座山,又有一條條路,在你驕傲自得的時候,山外有山,在你灰心的時候,歇一歇抬頭看看路,鼓足氣力再上山,加油啊!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