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名全國社會藝術考級的考官,我除了在北京擔任考級評委外,還到各地去參與一系列考級活動,感覺到應試教育在音樂考級的明顯表現,如果對此不加以注意和引導,將會影響到音樂教育的質量,更達不到考級的真正目的。
由于不同的地方有著自己的“土政策”,如:規定了獲得某一級證書就可以進入某某重點學校,等等。一部分的學生和家長,就是為了這一目的而去投入音樂學習。有著很強的功利,必定急于求成。有的地方甚至已經形成了一個觀念——學習3到5年,完成全部考級。有的考生學習了半年就報考3級,學習3年就報考8級或9級。跳級報考就是想在最短的時間里,通過“三級跳”達到完成全部考級的目的。拔苗助長的結果,不用多說。在音樂的學習中,如果不是采取循序漸進,而是巴不得一口吃個胖子,就很難消化吸收。輕的可能是“消化不良”,重的則可能造成“消化功能”的損傷和障礙。
在音樂的學習中,基本練習必不可少,恰恰相當一部分考生對此忽視。同時,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只是限于考級曲目的練習,對于真正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然而,有相當一部分的考生,往往只是限于幾首考級曲的練習,這種情況在考生中有著相當大的比例,其目的就是為了應試。更有甚者,在跳級報考的考生中,不是逐級學習,而是將跳過級別中的曲目進行省略,根本不去練習,使得這一級別中的學習成為空白。
在音樂考級過程中,由于時間關系,評委大多不能保證所有的曲目都能完整地聽完。因此,有的考生采取了投機取巧態度。平時只練習曲目中可能被抽查的部分,其余的則不認真準備,就像考試中的押題一樣。
為了應試而學習,為了應試進行教學,最終受害的是學生。老師以什么樣的態度面對考級,對待教學,這對于學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從家長的方面來看,雖然大部分的家長不一定懂音樂,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家長也是聽老師的。但是,正因為大部分的家長不一定懂音樂,為了急功近利,就“病急亂投醫”。聽說哪一個老師在最短的時間里使學生完成考級,就把自己的子女送到那個老師那里,這給老師也造成了某種的壓力。
音樂學習需要全面而扎實。應式教育,將使音樂的教育走向浮躁甚至虛假。學生可能得到了一張“紙”,卻不一定能夠得到和具備音樂的某種素質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