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1日從菏澤市藝術館獲悉,在日前落幕的“2009山東省藝術考級大賽”中,該市青少年在聲樂、鋼琴、電子琴、二胡、古箏、中國舞等多個門類中獲得了獎項。記者調查發現,前兩年一度十分火爆的考級熱今年開始“退燒”。
市區一位家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讓孩子學琴本想讓他增加一項才藝,進入這個圈子才知道有所謂“考級”,考級不僅花銷大,其帶來的壓力也讓孩子對學琴沒了興趣,可謂得不償失。
該市藝術館有關負責人說,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簡稱藝術考級)其實是一種素質教育量化的標準。家長花了錢讓孩子去學藝術,孩子學得怎么樣?老師教得怎么樣?考級就是為了檢驗一下教與學的水平。但是令人擔憂的是,除了專業的藝術協會和藝術院校,部分未獲批準的文化公司也在組織考級。在某些人眼里,組織考級成了賺錢的工具,這就讓考生陷入考級的“混戰”中。在這種情況下,拿一個等級證書不是難事,但證書能否證明教與學的水平就很難說了。
有關專家提醒家長與考生,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是通過考試形式對業余學習藝術的人員的藝術水平進行測評的活動,它不是藝術專業考試,也不能衡量考生的藝術專業水準。家長無論是讓孩子業余學習一項才藝,還是準備讓孩子專業學習藝術,都沒有必要過于看重考級。學習一段時間,考一下看看學得如何也并非不可;如果為考級而考級,非要考出一個什么級別,則沒有太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