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隨著“四人幫”的粉碎,施萬春獲得了精神的解放、靈感的復蘇,他開始掃蕩壓在心頭的抑郁和苦悶,創作了大量的感人肺腑的藝術佳作。1978年,為紀念周恩來總理逝世兩周年,施萬春創作了藝術歌曲、女高音獨唱《送上我心頭的思念》。它以優美的旋律、新穎的和聲色彩和真摯的情感融化了經歷十年浩劫后人們冰凍的心,被列入各藝術院校聲樂專業教材,成為又一個時代的經典。多年來每次演唱都動人心魄。女高音歌唱家鄧韻赴奧地利演出,排練該曲時,奧地利指揮和樂隊隊員無不動容,感嘆“這才是真正的藝術歌曲!”。1982年,創作了女中音獨唱《啊,夢》,也同樣被列入各藝術院校聲樂專業教材。1980年,那部震撼心靈的電影音樂《太陽和人》(又名《苦戀》)再次轟動音樂界。
施萬春作品研討會合影
1984年,施萬春調至中國音樂學院,任作曲系主任。由于十年浩劫的摧殘和復院時所遭遇的障礙,這時的作曲系已元氣大傷,專業教師只寥寥幾人。在施萬春、茅匡平、李西安等人的努力下,逐步發展隊伍、完美教學、改造體制,終于迎來了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的黃金時代。此刻,中國音樂學院不但與中央、上海兩院的作曲系并稱三強為鼎足之勢,而且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師資陣容之強大,為各學院作曲系所稱羨,教學質量也受到了一致肯定。就施萬春個人而言,這幾十年來培育出了眾多出色人才,可謂是桃李滿天下。他曾于1985年赴日講學訪問,1989年赴德訪問,1990年以中國藝術家的身份,再次出訪日本。為了表彰施萬春先生在教學、創作方面的成就,他被首批獲準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待遇。
施萬春在他的影視專場音樂會上講話
同時,在繁忙的高校教學工作之余,施萬春還堅持創作了不少的音樂作品。他創作的藝術歌曲無論是歡快喜悅的,還是多愁善感的,其動聽的旋律和豐富的和聲色彩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兒童歌曲《銀河之歌》(1987)、兒童藝術歌曲《詠鵝》(1988)(被選入小學語文課輔助教材)、女中音藝術歌曲《橘子熟了》(1993)、女高音抒情歌曲《肖像》(1994)(獲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優秀歌曲第一名);抒情歌曲《呼喚忠誠》(1999)等。其中兒童歌曲《銀河之歌》被定為中央電視臺銀河合唱團團歌,而且在2000年初,中、奧等四國少年兒童合唱團在北京故宮午門舉行盛大演出時,此曲被中、奧等四國組委會一致選定,演出獲得巨大成功。此外,1992年他還創作了民族管弦樂《阪納風情》(獲1994年臺灣高雄音樂會觀眾票選第一名,并成為臺灣高雄實驗國樂團保留曲目),蕭與樂隊《隨想曲》,管弦樂《悲歌》、《青春》、《瀑布》等。
在影視專場音樂會后施萬春老師被鮮花包圍
他給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帶來了黃金時代,其實從來到作曲系后至今的二十余年,也是施萬春自己的黃金歲月。 [文/狐貍 編輯/閆景真]
相關內容
點擊標題進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