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首次回鄉舉行了個人小提琴獨奏音樂會后,云南籍旅美小提琴家張云此次再回家鄉,6月21日和旅法鋼琴家封穎在昆明劇院為春城樂迷再度珠聯璧合,奉上一臺以“張云·封穎——仲夏之夜”為主題的小提琴、鋼琴協奏專場音樂會。22日,他們還將在玉溪聶耳大劇院演奏。昨日,提前回到家鄉的張云在父親的陪同下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旅美多年的張云,昨日脫掉燕尾服和西服,穿上休閑裝出現在記者面前。因塞車而遲到的他,顧不上抹掉臉上的汗水就一個勁地給記者道歉。
張云于1976年生于云南昆明的一個音樂家庭,從小熱愛音樂,學習小提琴。22歲時,張云選擇去美國深造,邊學習邊在交響樂團工作。他說,自己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僅僅3個月的時間就適應了美國的生活,從此“混入”了美國的主流。目前,張云擔任美國弗吉尼亞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及藝術指導,同時還擔任美國克理斯弗紐坡特大學小提琴教授。
在美國生活了8年的張云,已經定居美國了。他說,自己已經習慣和西方的樂團合作了,而且奮斗到現在這個位置是非常不容易的。他用自己的實力征服了老外——他是唯一一個和當時近200個外國小提琴演奏者競爭到這個位置的中國人。
去年,張云和封穎在國內的首次合作就是在昆明,而這次是他們在國內的二度合作,也是在昆明。對于第二次與旅法鋼琴家封穎的合作,而且還是在同一個城市,同一個演出舞臺,張云用一口非常地道的昆明話和記者交流起來。他表示:“心情還是會不一樣。我們是小學同學,盡管彼此都闊別家鄉多年,但還是很默契,配合起來非常舒心。封穎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表演天才,她是一個優秀的鋼琴家。”
談到這一次的演奏曲目,張云說:“這些曲目都是我經常演奏的,都是我準備了一輩子的曲目,我會在演奏每一曲曲目之前給家鄉的觀眾作一個簡短的介紹,包括曲目的創作背景和所表達的意境,以及曲目背后的含義。這一次與上幾次演奏的曲目有所不同,我想以‘春天奏鳴曲’拉開音樂會的序幕,家鄉又名春城嘛,所以這首曲子與這里的風景、氣候和人文都非常吻合。”
所謂“準備了一輩子的曲目”,張云是這么解釋的:“因為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習這些曲目,一直演奏,所以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嘔心瀝血的力作,這就是一輩子的曲目,可是在不同的時間、環境、年齡,演奏這些曲目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次演奏我都是在不斷地學習和進步,對我來說,演奏一輩子也不厭倦,學無止境。在上半場的演奏曲目中,主要是貝多芬、肖邦和李斯特的作品,有專業性非常強的,也有雅俗共賞的。下半場和封穎合作,前半部分,如維塔利的《夏空》、克萊斯特的《愛之憂傷》、《愛之歡樂》都是和封穎合作得比較默契的作品,聽克萊斯特的這兩首關于‘愛’的曲目時,你會漸入佳境隨著音樂的流淌而憂傷,而歡樂。”
對于演奏樂器的要求,張云說:“一般都是隨身攜帶的,都是用自己的小提琴來演奏,每把小提琴都與人一樣有自己的個性和特征,演奏起來也非常舒服。如果用別的琴,演奏出來的效果還是不一樣,因為我的小提琴是我的聲音、內心、感情的一種代替,所以它是我的代言人。”
另外,對于22日在玉溪的音樂會,張云也非常期待,雖然他是在昆明出生,但他的祖籍是在玉溪,因此對第一次在自己根所在的地方舉行音樂會,充滿了滿腔熱情。
此外,記者從昆明劇院獲悉,今年下半年還有兩臺頂尖的音樂盛會要在昆明劇院舉行。據劇院包經理透露,一個是目前在西歐比較火爆的世界頂尖的12位男高音歌唱家,劇院準備邀請他們在今年的12月份前來舉行一場盛大的音樂會;另一臺晚會將邀請奧地利世界頂級的童聲合唱團布魯克拉在中秋之夜,為昆明的樂迷朋友奉上天籟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