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襲銀灰色袒肩長裙的鄭京和在全場聽眾的熱烈掌聲中,微笑著走上東藝的舞臺,我根本沒有想到,她已經66歲了。
歲月催人老,青陽逼歲除。然而,在我的潛意識中,鄭京和定格在了上世紀80年代我們剛知道她時唱片封面上那副英姿颯爽的模樣;叵肫饋,改革開放初期,她是和卡拉揚、小澤征爾、大衛·奧伊斯特拉赫、帕瓦羅蒂的唱片幾乎同時進入中國的,很快贏得中國樂迷的喜愛。鄭京和作為亞洲的女小提琴家躋身原先被歐美人壟斷的弦樂世界,而且來自我們不太熟悉的韓國(那時尚稱南朝鮮),令人嘖嘖稱奇,進一步了解之后,則是贊嘆和敬佩了。
鄭京和的父親是一位律師,但酷愛音樂;母親粗通鋼琴和吉他。雙親對音樂的這份愛傳導給了家中的七個孩子,小時候他們全部學習音樂,成年后有六人以音樂為業。其中,姐姐鄭明和成了知名的大提琴家,弟弟鄭明勛是繼小澤征爾、梅塔之后的又一位世界級亞洲指揮家。
鄭京和6歲學琴,9歲時便在首爾愛樂樂團的協奏下登臺演奏門德爾松的小提琴協奏曲,一鳴驚人;13歲那年,父母將她帶到紐約拜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為師,三年后獲得全額獎學金進入朱麗亞音樂學院深造;1967年,19歲的鄭京和與同門師弟朱克曼一起參加列文垂特國際音樂比賽,并列首獎;1970年5月13日,她與普列文指揮的倫敦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了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轟動英倫,30場音樂會的演出如雪片般飛來,從此崛起于世界樂壇。
這份簡歷,也許會讓人覺得鄭京和星途坦蕩。其實并非如此。在韓國念書時,她曾在梨花中學舉行的初級小提琴比賽中遭到淘汰,為此羞愧難當。是母親的鼓勵讓她從人生第一次失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在歐洲成名之后,由于受到小提琴大拿斯特恩的打壓,鄭京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無法進入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出。她擁有十分廣泛的保留曲目,從巴洛克、古典派、浪漫派到現代風格的經典協奏曲,幾乎都有錄音,但她坦承,自己學習協奏曲的過程十分艱苦,毎個樂段都要謹慎認真地反復練習。可見,成功的背后是挫折、汗水和毅力。
鄭京和的琴音華麗飽滿,激情洋溢,具有男子般堅毅果敢的氣質。然而,在36歲結婚生子之后,她的琴聲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更多了些柔婉嫵媚的女性氣息。兩年前的暮春時節,在結束了滇西遠征軍之旅后,我來到大理老城。那天下午走進老街的圖書館大院,覺得有些累了,就在院子的長廊里坐下來休息,隨手點開手機中存錄的鄭京和與騰斯泰特合作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這是她為人妻為人母之后的一款錄音。高原明媚的陽光灑在長椅上的老人們身上,耳機里傳出鄭京和拉奏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抒情的第二樂章,琴聲是那樣地深情纏綿,柔腸百轉,與和煦的春風一起溫馨地圍繞住了我……
經歷了前些年的手指受傷、退隱教學之后,重新復出、站在舞臺上的鄭京和光彩不減,她的琴聲依然宏亮精準,但多了份歲月賦予的溫暖和滄桑。有意思的是,在下半場演奏巴赫的《恰空》時,她沒有了前面的大幅度肢體動作,幾乎是直立著拉完了這首小提琴圣經級的作品,也許是以此向這位“音樂之父”致敬,卻讓巴赫內斂的激情與高貴深深地感動了我們。
66歲的小提琴女王,正在向她藝術生涯的第二個高峰挺進。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