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歌唱方法——意識的直接與間接指揮藝術。
中文摘要及關鍵詞:意識對人體有兩種指揮方式:直接指揮與間接指揮。直接指揮的意識稱之為直接意識,間接指揮的意識稱之為間接意識。正確的歌唱是意識對人體的直接與間接的指揮藝術。正確的歌唱需要直接意識與間接意識對人體指揮的協調統一,具體為呼吸、吐字、聲區、音色、音高、氣息、共鳴等等的協調統一。歌唱水平提高的關鍵是意識對人體指揮的熟練性以及相關肌肉的鍛煉。個人修養也是歌唱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意識直接 間接 指揮 協調。
每個學習聲樂的人都在尋找正確的歌唱方法。古往今來,什么是正確的歌唱方法成了討論不休的話題。因為歌唱的無窮魅力與抽象性而使得它更籠罩了神秘的氣息,對它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一項課題,具有深遠的意義。本文將從意識對人體能動性談起,通過對呼吸、聲區、共鳴、音量、音色等等歌唱內容的涉及,力求簡潔明了的闡述正確歌唱的內涵,由于語言的局限性,抽象的含義只能用形象的詞匯來形容,希望對正確歌唱方法的研究有突破性的幫助。
一、意識對人體的直接指揮與間接指揮:人是由意識與人體構成的,人的行為也是由意識指揮人體來完成的。那么,人的意識對人體的指揮方式是怎樣的呢?在此我并不談及意識具體是如何指揮人體來完成各種行為的,那是人體科學的理論范疇。我主要闡述的是意識對人體的指揮方式,以便解讀后面我在論述中所涉及的相關內容。
1、直接與間接指揮:人走路、跑步、打球、游泳、吃飯等等行為都是由意識指揮人體來完成的,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意識直接指揮身體各相關部位做各種相關動作來完成各種行為。我稱之為意識對人體的直接指揮(以下簡稱“直接指揮”)。
人在悲傷時身體的抽搐、落淚;興奮時,血液循環的加速,心跳的加快;緊張、憤怒是身體的顫抖;打哈欠,嘔吐等行為都是由意識引起的人體行為。這類行為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意識獲得性的得到某種特定的刺激或感覺從而引發的人體的行為。我稱之為意識對人體的間接指揮(以下簡稱“間接指揮”)。
2、正確的歌唱是由直接指揮與間接指揮共同完成的:正確的歌唱方法是什么?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研究,在討論,在爭辯。人們始終不能象其他直觀科學一樣完全的表達清楚它的內涵。為什么呢?因為正確的歌唱并不是單純的象吃飯、走路那么簡單的行為,從根本上說它是由直接指揮與間接指揮共同來完成的。間接指揮比較抽象和內在,而且人的語言又不能涵括所有人們想要表達的內容,特別是抽象的內容更加無法詳盡的用語言來表達出來,只能用各種比喻的手法來形容出來,所以在表達的時候已經和要表達的意思出入極大了,再加上接受信息者理解時難免產生歧義,所以最后導致與原意差之千里甚至相悖,否則便不會有抽象這個詞的產生了。另外一點也是我不得不提起的,就是一些真正理解歌唱真諦的人,并不愿意毫無保留的把自己辛辛苦苦得到的心血與精華輕而易舉的告訴別人,關于這點在聲樂界早已得到統一的認識。所以正確的歌唱方法始終不為大多數人所掌握。
正確的歌唱中除了呼吸與吐字是直接指揮外,其他的方面都是間接指揮來完成的。呼吸在生理活動中是自動完成的,不需要加以控制,而歌唱中的呼吸(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呼,因為目前未涉及相關內容,暫且用呼吸來代替)是由意識直接指揮呼吸系統來完成的。吐字則是由意識指揮舌、嘴唇、下巴等相關部位與氣息以及聲帶的振動配合來完成的。歌唱中聲帶的振動及變化,音色的顯現及改變等等這些運動、顯現及變化既然不能讓直接指揮來完成,那么它也不是條件反射的結果,那么它肯定就是由間接指揮來完成的。
二、正確歌唱所需要的兩種意識、意識是正確歌唱的靈魂。
1、直接意識與間接意識:直接意識是指直接指揮時的意識。間接意識是指間接指揮時的意識。在前面對意識以及直接指揮和間接指揮已經有了較詳細的論述,在此就不再重復了。
2、正確歌唱所需要的直接意識與間接意識:呼吸和吐字是由直接意識來指揮完成的,音色、音高、聲區的協調統一、氣息、共鳴等等都是間接意識來指揮完成的。
三、正確歌唱中直接意識與間接意識的協調統一:
1、關于呼吸:呼吸是人體的一種生理機能,那么究竟正確的歌唱是怎么呼吸的呢?歌唱理論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是百家爭鳴,眼花繚亂。作為一個歌唱者,想要從中掌握真正正確的理論實在太難了,許多人相信了一些錯誤的理論并成為作俑者,使得聲樂理論更加錯亂迷離。所以,我盡量用最簡白的語言來闡述正確的歌唱方法的關鍵所在,不與其他華而不實的理論貌似神同,對于容易產生矛盾的引用盡量避之。
正確的歌唱中的呼吸其關鍵在呼的藝術,而不在與吸。“我忠告你要極為注意的不是氣息的吸入,而是對它的計劃使用。——歐內斯廷•舒曼—漢克”
也就是說關鍵在直接意識控制氣息呼出的藝術,人體的呼吸系統就象個橡皮囊,當擠出空氣后松開力量,它自己就會反彈回原狀。那么在歌唱當中就不需要人為的吸氣,“吸氣的技巧是要象說話一樣,是下意識的。——杜瓦” 人為的吸氣會使得氣息僵硬,“歌唱時,吸入的太多空氣會使喉嚨、橫膈膜以及身體的其他部位處于緊張狀態。——拜羅” 破壞正確的歌唱。“當學生過分呼吸——自覺時,他們很少能唱得好。——威爾遜” 這道理無法再進一步解釋了,我是經過親身反復體會以及對各種呼吸理論進行研究思考,以及從老師那里獲得的知識中得出的道理。另外,在歌唱前,呼吸是處在一種生理的狀態,在氣由呼轉吸的當口,控制住氣息使之暫停運動,等到吸氣所需時間符合對歌唱的要求是再把力量松開,這時氣吸進來再呼的時候正好與歌唱的需要吻合,也就是說在歌唱前要對呼吸有個控制。在歌唱中間換氣的時候也是這個道理,需要控制呼吸,如果松開呼氣力量,而自然吸氣后不能與音樂所需要的歌唱相吻合,就也要在松開呼氣力量前暫停呼吸,等到恰當的時候再松開力量,自然吸氣(這也是不加控制的)。這就是我認為正確的呼吸的理論。“一旦掌握了呼吸的藝術,學生也就算走上了可觀的文藝高峰第一步。——P.M.馬臘費奧迪”
2、關于吐字:無論是世界上哪種語言,吐字都是舌頭、嘴唇、下巴等部位的運動再加上氣息與聲音的配合完成的。“不應該認為嘴張大了喉嚨也會同樣打開,如果是一位在藝術上造詣較深的人,只須依靠呼吸的一點力度,而不需要使人察覺到張大著嘴。——P.M.馬臘費奧迪” 下巴在吐字中對吐字有重要的影響:在發“a”元音是,如果下巴張的太小,就變成了類似“e”的元音了,再小的話就變成了“i”元音了。經常有人說要把“i”“e”半元音開口來唱,真不知道開口怎么能唱出來標準的元音來!各種元音的發音都源與自然,發“i”元音是,下巴張的很大,舌頭不能遠離上顎,然而下巴又是和舌根連接在一起的,這樣一來,舌頭與下巴之間的拉力很大,必定導致舌頭與下巴的緊張從而影響發聲。“把嘴張的太大是最普遍的錯誤。——海伍德” 如果舌頭遠離了上顎,那么雖然緊張的問題解決了,但是音已經不是“i”元音了。所以,下巴的張開幅度要根據要發的元音來要求,不能一律張大。嘴唇要始終與下巴配合好,根據發音需要來咬字。
大約在14世紀,歐洲出現了一種在多弦樂器上加鍵而成的擊弦古鋼琴——克拉維卡琴。這種古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