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鋼琴上彈出好聽的聲音呢?這對教與學的雙方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在教學中往往容易陷于就事論事地去應付面臨的各種視譜、節奏、速度、熟練、背譜等問題的解決之中,而無暇去顧及聲音的質量,這恰恰是誤區之所在。
本文的重點即在于技術訓練中如何結合對聲音質量的提高和完善作一些方面的研討。在此引用俄羅斯著名鋼琴家捏高茲的一段話:“任何鋼琴演奏總是以發出的聲音、‘制造出’聲音為其目的,那么無論你彈的是練習曲還是;藝術作品,彈鋼琴必然就是在聲音上下功夫,說得更確切些,就是練習聲音。”
聲音的問題既是如此重要,作為一個對學生負責的教師,必須把聲音的訓練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從長遠來看,要使學生成材,必須訓練出好的技術,好的聲音。作為一個鋼琴演奏者,聲音的好壞與質量是決定其水平和檔次的一個重要標準。
以下提出一些本人在實踐中認識和體會到的部分概念,擇要而寫之。
一、 從連第一個音開始就要學會“聽”:
鋼琴的入門方法很多。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從段奏入門是被廣泛接受和采用的。段奏的開始雖以單音作為元素,一個個音的練習“落下去à 手指站住à 提起來”。但是問題在于大家同樣都在練段奏,練法卻有很大的不同。我認為需特別強調的是,練習的正確與否,必須通過聲音來檢驗。學生從練第一個單音段奏開始就要去聽,當手指觸鍵,琴槌擊弦時,聽聲音是否充分地發出來了;是否有良好的震動與共鳴;當手指保持在琴鍵上站立時,耳朵要傾聽聲音的持續和延長,并要學會辨別好聽的聲音和不好聽的聲音。在此基礎上,讓學會理解到不好聽的聲音是由于錯誤的彈法直接造成的。譬如說:敲砸的聲音是由于過高過猛地向鍵盤沖去而造成的;悶暗的聲音是因為下鍵的速度造成的;而擠壓的聲音是由于在鋼琴發聲后,手還繼續對鍵盤施加壓力而造成的。那么,正確的彈奏應該是手臂放松自然,離鍵不要太遠,用物體自然下落的速度觸鍵,一旦聲音發出,手絕對不要在對鍵施加壓力。就是說,這個音應是一觸即發的,并且要去掉一切不必要的多余的動作。通過這樣的要求,彈出好聽的聲音應是明亮、寬厚、具有共鳴的。教師應要求學生在一開始就要學會把正確的動作與正確的聲音結合起來,懂得聽什么和怎么聽,這樣的開端對以后的鋼琴學習會受益無窮。
當學生學會聽一個一個的單音后、第二步就應從短小的樂曲里去聽音與音之間的聯系和傾向,聽每組音的聲音是否均勻,平衡。第三部在開始學習兩個音的小連線時,要聽兩音之間是否聲音連起來了,聽小連線的第二個音結合重量下落是否在語氣上達到了強調。第二個音作為尾音結合重量提起,聲音是否比較柔和和委婉并在減弱。第四步,在學習幾個音的連線和樂句連線后,則要結合句頭、句尾、句中的語氣、高矮、強弱等去聽樂句的進行。
總之,要學會聽,要懂得如何去鑒別聲音的好壞優劣,這是教師和學生的首要任務。這個概念必須在一開始學鋼琴時就建立起來!
二、自然重量的運用與調節是良好聲音的基礎和保證
所謂自然重量,首先是指手臂的重量,進而是指對身體部分對重量的補充和結合。在彈奏中如不會使用重量,聲音必然就會單薄、浮淺和缺乏表現力。
對重量的運用與訓練應有一個過程,首先是要學會能把手臂的重量全部放下去,彈出豐滿、淳厚的聲音。一般在教學中常常提到的“一灘到底”即是指把重量“放入”鍵盤,不要把重量淤塞在手臂、手腕的某個部位。
而重量的調節必須建立在重量能全部自如放下的基礎上,根據音樂所需要聲音的強弱、厚薄給予鍵盤重量的變化/如果聲音要強,可結合補充身體的力量;如果聲音很輕弱,則可把重量控制到最小。譬如說,僅一個手指的重量,也是可以的。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為了聲音的通透,不論重量通過指尖“送”到鍵盤里去。唯有這樣才能使最輕的聲音清清楚楚地傳到音樂廳最后一排觀眾的耳朵里去。
綜上所述,我在此提出的重量概念是包括全部的重量棗全部臂重并可加上身體所能補充給手臂的總和;也包括經過調節和控制的,哪怕是最微小的重量。由這樣大大小小的重量,經過靈活自然的變化應用,給我們的聲音變化提供了極大的可能。
三、指尖的觸鍵必須“彈到點”
我提出“彈到點”這個說話,是一個觸鍵的概念,我認為這是保證良好音質的必需。
從鋼琴的發音特點來講,每個音不論強弱、厚薄都應該有一個最佳的發音點。這個點在觸鍵時應多深多淺,力量應用得多大多小,下鍵速度應多快多慢都應根據聲音的需要來衡定。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何種聲音都需由槌敲擊琴弦才能發出該聲音所需要的震動;這種震動一是壓不出來,二是聲音一旦發出來之后再用力也改變不了。哪怕是再深厚持續的聲音也必須在發音的瞬間積聚好力量,使聲音盡可能深沉有利地發出來,使其有最好的震動和延續。而在聲音延續過程中我們保持情緒,保持手的穩定,保持自然重量繼續在琴鍵上。我們在鋼琴上“保持著”,這種感覺是絕對必須的?墒俏í氂幸稽c我們不能做到,那就是企圖在發音完成后,我們在施加力量去改變這個已發出來的聲音!在鋼琴上我們只可能在一瞬間把我們所希望和追求的那個聲音發好,其后聲音延長得是好是差,在發音時就已決定了。所以我認為無論聲音強弱,每個音的發音點都應在觸鍵時感覺好。深厚的聲音自然應該把琴鍵彈“深”;果斷的聲音觸鍵時必須直截了當;歌唱的聲音要讓琴弦發出最好的共鳴和延長;輕巧的聲音則要在觸鍵的過程中找到它合適的位置,千萬不要壓。
總之,我認為彈琴必須“彈到點”,這是符合鋼琴這件樂器的特點的。在觸鍵上找到每個音的最佳發音點,能提高手指的控制能力,加強手指觸鍵的精密程度,增加演奏的把握性。而最主要是改善了聲音的質量,發出真正符合鋼琴特點的“鋼琴化”的聲音。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