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七種中世紀調式
我們現在常用的大小調是經過長時期的篩選和優化的結果,在這之前的中世紀時期,比較流行的有七種調式,被稱為中古調式(當然,在這之前和之后也流行這很多其它種類的調式和一些屬于特定民族的民族調式,而且在這七種調式之前有過一套名稱類似但完全不同的中世紀調式體系,本教程力求簡單,把不太相關的內容盡可能去掉,在音樂史方面有很多忽略,望史學家不要和我叫真)。
七種調式分別為:伊奧尼亞(ionian)、多利亞(dorian)、弗里吉亞(phrygian)、利地亞(lydian)、混合利地亞 (mixolydian)、愛奧利亞(aeolian)和絡克里亞(locrian)。(七種調式的名稱各種翻譯材料會有所不同,如果有異議,均以這段中的中文和拉丁文對照為準。)這種體系也稱為“調式體系”,區別于我們現在用的“大小調體系”。我們現在的大小調體系是從這七種調式中的伊奧尼亞和愛奧利亞兩種演變而來的,其它調式后來逐漸較少使用。
下面是以c為伊奧尼亞調式,所有調都采用同樣的調號的排列方式。
下面是以c為調中心音,所有調都采用不同調號的排列方式。
一般來說,現在在記譜上習慣把七種調式分成傾向于大調和傾向于小調的兩類,分別按它們所傾向的大小調,再加上臨時變化音來記譜。
傾向于大調的
這種方法非常便于記憶。我們通常稱利地亞為大調升iv級,混合利地亞為大調降vii級。
傾向于小調的
我們通常稱多利亞為自然小調升vi級,弗里吉亞為自然小調降ii級,絡克里亞為自然小調降ii級和v級。絡克里亞應該說是最少運用的調式,因為它的v音,也就是非常重要的屬音和主音的關系是減五度,很難給主音以建立調性的支持。
現在最長見的應該數多利亞,比如蘇格蘭民歌“綠袖子”,另外的例子還有“出埃及記”和臺灣歌曲“橄欖樹”。
在爵士樂中,多利亞和混合利地亞兩種是除大小調外最常見的調式。
17、基于調式體系的和弦及利用變和弦的突然換調。
由于非大小調體系的其它調式的和大小調的混用,我們又可以得到很多豐富的和弦。比如大調的降vii級和弦、小v級和弦、小的降iii級和弦、小的降vi級和弦等。現在我們可以非常方便的混用所有的已知變和弦,使和聲變得非常豐富。
這個例子中的結尾已經明顯脫離原調,但仍然很自然,原因是變和弦用得越多,引進的調外音就越多,從而產生一種離心力,而調中心也越模糊,這種轉調方式可以是一種沒有過渡的換調。
另外,還有一種現象是,由于在多個聲部同時運用半音經過音,而這些半音經過音自身構成了和弦。這種半音經過和弦最長見的是iii7和ii7之間的biii7和弦,在其它音級上也可以運用這類和弦。
而前面提到的下屬和聲組變和弦也可以解釋為來自某種調式,比如那不勒斯和弦(bii級)來自弗里及亞,biii級和bvi級來自弗里及亞或愛奧利亞(自然小調)。另外重屬和弦如果不解決,可以解釋為來自利底亞。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和弦就是大調的小主和弦,通常用在傳統和聲中被稱為“同主音大小調交替”場合下,這種用法比較常見于古典音樂。這種用法需要注意的是,換調前大調一定要已經建立起來,不然就很難讓人信服是以大調開始的,另外,如果作為到一個新段落的過渡,效果比較好。
至此,我們轉調的手法又豐富了很多,我們可以比較這些方法,那些基于屬和弦的轉調,無論是逐漸的還是突然的,都更常用于古典音樂,而現代流行音樂中,基于下屬和聲組變和弦和調式體系的和弦的突然換調則更長用,聽起來也更自然。這是由于浪漫派以后,人們對于色彩更加重視,而調性中心的強調就沒有那么重要了,因此出現很多音樂作品中的某些段落,很難說清楚是屬于什么調中心的。
18、屬和聲組的變和弦,及一些不常用的但很有效果的變和弦
1)屬和聲組的變和弦主要是重屬和弦降5音、重屬導和弦降3音和屬和弦降5音、導和弦降3音等。這些和弦更常用于古典音樂。
重屬和弦降了5音之后,它的5音向屬和弦的根音傾向更強,所以也更有力。
當用重屬導和弦代替重屬和弦時,5音就變成了3音。(這個進行中的平行五度是不可避免的,被稱為莫扎特平行五度。)
上面這種進行常常由重屬導到主四六和弦代替,然后再到屬和弦,這種進行聲部更加自然。然而,這時重屬導的7音將上行到主四六的3音,在c大調中就是be到e,而如果改寫成#d到e就會更自然,通常和弦標記還和原來用 be時一樣。
和重屬和弦相同,屬和弦也可以降5音,導和弦也可以降3音。
導和弦降3音后,和前面第15節提到的那不勒斯和弦就非常接近了,只是多了一個7音,兩個和弦雖然在理論上完全不同,但在實際中往往可以通用。
我們注意到這些和弦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有一個“增六度”,在理論上增六度和小七度是完全不同的,曾六度是向外解決,小七度是向內解決。(一般來說,所有增音程都是向外解決,而減音程都是向內解決。)
增六度轉位后稱為減三度,是向內解決,通常認為這種解決不十分自然,因此在古典音樂中比較傾向采用曾六度的排列法,而較少使其稱為減三度,因此,所有這些帶增六度的和弦就比較少采用原位,而常采用轉位
和聲的基本知識(四)
當然在流行音樂中,音樂家往往沒有那么嚴格地對待聲音,而且由于配器的關系,有些情況下這種不自然也不是非常明顯。
西方習慣于把三種“增六和弦”以國家的名字命名,稱為“意大利增六和弦”、“德意志增六和弦”和“法蘭西增六和弦”。
2)一些不常用的變和弦
升根音的ii7和弦
如果把ii7和弦的根音升高,它就變成了一個大小二和弦
這個和弦通常直接解決到主和弦,作為變格進行。而由于上述相同的愿因,也通常采用轉位,而非原位,來避免減三和弦的不自然。在c大調中,#d音也可以由 be音代替,這樣前面的和弦就和大小七和弦一樣了,這只是寫法的變化,理論上升根音的ii7和弦絕對不是大小七和弦,理由和前述的“曾六度不等于小七度” 一樣。
vii級上的大小七和弦,這種和弦可以直接解決到主和弦。這種進行其實是iii級的屬七和弦阻礙進行到iii級的 vi級和弦,而iii級的vi級就是i級。
降ii級上的九和弦,這種和弦恐怕是前面所說的降3音的導和弦變化而來的,它在爵士樂中比較常用。此外,很多前述的和弦都可以以九和弦的形式出現。
降3音的導和弦向vi級的阻礙進行,這種進行給人一種色彩上的突然變化。
上述這些進行,我們從中發現一個規律,利用等音改寫的方法,絕大多數都可以改寫為大小七和弦,這就為我們利用等音關系進行轉調提供了方便,讓我們來看看一個大小七和弦可以解決到多少個調。
在實踐當中,可以有更多種的變和弦,有些甚至理論上完全解釋不清的。這需要我們自己摸索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