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面上看它似乎有點簡單:鼓是一個或兩個振動的鼓皮的覆蓋在鼓腔上;當鼓皮的振動一下,一個聲音就產生了。那個聲音的特征取決于許多因素:鼓腔, 鼓皮的性質,擊打的速度,擊打的位置,槌頭的緊張程度,并且跟房間聲學有關。“調音”,是這頁的題目,最簡單的部分是:鼓聲學的基本原則好像不是很復雜-一槌一個聲音-然而,一個特定的鼓所能創造的音色是無限的!
這個變化的一個主要的因素是鼓皮的松緊 - 調音。鼓腔的材料,尺寸,和深度都是影響音質、音量的因素,甚至影響到音調。但是鼓腔的調音影響音調,回聲,共振,攻擊,衰減,和音色-而且影響到關鍵的音質,音量和聲音長短。沒有另外的單個的因素影響你的鼓的聲音,并且沒有其他的方面能影響到別人一眼看出你是業余的還是專業鼓手。
不會調音的原因是很多的:對調音技術的無知, 調音實踐的缺乏, 不能用簡單的調音方法能得到微妙和動態的變化, 而且-我想最大的問題是- 害怕改變鼓現在的聲音,因為鼓手不明白現在那個聲音怎樣調制,而且他或她害怕他沒辦法調回現在的聲音。
我聽過很多鼓手的演奏,也打過很多別的鼓手的鼓。我覺得幾乎可以一下子根據經驗分辨出一個職業鼓手和一個業余鼓手的鼓。
如果你對你的鼓不做調整,將會傷害你的鼓,而且一個更好的聲音在等你“冒險”。 別害怕。 基本上沒有比這更簡單的了:鼓皮被鼓圈箍在鼓腔的邊緣上,鼓圈被一些固定件固定在鼓腔上。緊螺絲讓鼓圈和鼓腔更緊,把鼓皮壓在鼓腔的邊緣。鼓皮和框越緊,當敲擊時產生的音調就越高。
這些知識夠么?這時最基本的!
引起兩套鼓(甚至以同一套鼓做標準)聲音差別有很大范圍的原因是怎樣使用這個基本原理,我們也將在下面討論一些特殊的竅門。
如果你以前從沒有調過你的鼓,你最好把鼓皮拆下來,由于上面有刮痕你也要拆。你可以用你的舊鼓皮,但是如果你用新鼓皮結果會更好。如果你不知道你需要的鼓皮尺寸是多少,那就簡單的量一下鼓腔的直徑,那就是你的鼓皮大小(一般都是以英寸為單位)。
要點:在你卸下鼓圈前記住鼓圈的位置(比如:哪個固件對哪個孔)。隨著時間的過去,你的鼓圈會隨著鼓腔有一些變形,而且每個固件在它自己的位置是最好的。
現在,你開始了對自己的挑戰,你坐在你卸下來的鼓皮旁邊。好,把他們扔在一邊,取出新的鼓皮。如果你在用雙鼓皮,你需要比較兩者的不同,以為你現在要先安裝打擊面鼓皮。為了準備,你需要一點細砂紙(寶石類的砂紙最好)和一些石蠟(它可能對木腔鼓效果不是很好:如果你有樹脂玻璃,玻璃纖維,或者金屬鼓,那就千萬別用砂紙-用石蠟就夠了)。
首先檢查鼓腔邊緣。邊緣光滑嗎?如果不是,就用砂紙輕輕的在邊緣摩擦,使它變得光滑。不要磨的太厲害,否則你可以會讓鼓腔邊更加不平。可以把鼓腔邊緣貼在玻璃面檢查它的平坦程度(玻璃要放在平的表面)。如果鼓有一點搖動,說明鼓邊有點不平,你需要檢查一下。
千萬不要去試圖磨平它!
好,你已經讓邊緣邊光滑了。現在,用石蠟在邊緣摩擦,使邊緣上有薄薄的一層臘。這可以讓你的鼓皮在鼓邊上自由移動,防止鼓皮比其他的變得更松。不要在鼓腔上面放重物。
現在我們準備裝鼓皮。你會注意到當你第一次把鼓皮放在鼓腔上時會有一點不平。這是正常的,以為鼓皮可能不是很平的。旋轉鼓皮直到皺褶變得最小。現在把鼓圈放在鼓皮上。如果把鼓圈放回和卸下來時同樣的位置,那樣最好。否則你要重復轉動鼓圈(這時不要再旋轉鼓皮!)。
現在,鼓皮已經是它能達到最平的了。用手把螺絲上到固件上直到鼓圈有一點緊。當你把所以螺絲穿好后,你可以開始緊螺絲了。
以前有很多人寫過緊螺絲的方法。最基本的原則是按對角順序上螺絲。下面這個圖片就是10個螺絲的調緊方法。要按順序!不要僅僅固定好鼓皮。
當你開始調一個新鼓時,你應該在鼓腔上施加中等的壓力。鼓皮應該能夠有一個好的音調。接著,用手掌緊壓地鼓的鼓皮。你會聽到清楚的破裂的聲音(不要怕,鼓皮是不會破的),這有2個原因:
“壓迫”鼓皮,會使鼓皮由硬而脆變的柔和,達到和你演奏時一樣的自然狀態:現在壓一壓鼓皮會使將來鼓皮最小程度的松散,也會幫助鼓皮較長時間保持同一音色。
使鼓皮居中:如果你的鼓皮不是十分的居中,在你緊了鼓皮之后,你會注意到有一個靠近邊緣的區域會很松,這種“壓迫”會幫助鼓皮居中使聲音平分在每個位置。
現在你已經準備好“調音”了。讓鼓皮自己調音。把鼓放到地上:這會讓你的調整僅僅針對鼓皮-而不是鼓腔或者反面鼓皮(如果你用雙面鼓皮)。在離每個螺絲一英寸的地方分別輕敲鼓皮,你會在每個螺絲附近聽到輕的不同的音。松緊螺絲知道每個音慢慢的大起來。
在這里,再一次用“壓迫”技術。交替的調每個鼓皮,然后再讓它自己放松;我差不多做3、4次(注意每做完一次“壓迫”,鼓皮會松一點,音會弱一點)
鼓皮自己放松之后,你就可以開始調細節音了。現在有一個合適的標準:以后就要用這個技術和朝這個結果進行。
一個鼓皮的音調會依賴于鼓腔的音調和反面鼓皮的音調,關系于其他鼓的音調,以及你的感覺(演出現場通常有不同的效果-它影響音色)
鼓腔的音調
這會對調音起到不可忽視的影響。每個鼓腔會在一個固定頻率下振動。你能夠在沒有裝鼓皮的情況下知道鼓腔的頻率:放松的抓住鼓腔,用軟棒敲擊。當調整鼓皮時,要從一個較低的音調開始調,慢慢的上緊鼓皮(再這個過程中確定鼓皮有余力)。你會注意到,有一些音很死,這因為,你的鼓腔的頻率和鼓皮有了共振,或者別的音沒有共振起來,這是物理的波形:
目標是找到鼓腔和鼓皮的共振點,可能共振點不止一個(有可能3、4個),這由鼓腔的品種決定。
反面鼓皮的音調
這是非常重要的。在上面的波形圖上添加一條波形,你會得到一幅更復雜的波形圖。由于這個原因,一些鼓沒有底皮,然而,底皮-如果你正確使用它-它能為你的聲音添加更多的色彩。
當你要調底皮時你由3個選擇:
與頂皮一樣的音調
比頂皮更高的音調
比頂皮低的音調
每一個選擇會產生不同的聲音。記住當你調底皮時關系到頂皮會有一些微小的變化!如果上下鼓皮在音調上相差太遠,它們會互相影響,以至聲音很死。
雙面鼓皮同樣的音調
這樣會產生一個柔和,圓潤的音色而且有很長延音。“bong。”打擊可以強烈(依賴于打擊面鼓皮的緊張),它的延音會很長,知道聲音停止,不會有變音。泛音通常也不受影響。
底皮音調低于頂皮
延音會有些減少,聲音會更加圓潤,音色很深,即使音調相同(記住,你調整一面鼓皮時會影響到另一面,以及整個鼓-當你敲擊停止時,會任意的升高和降低。為了保持音調不變,你必須向相反方向調整另一面鼓皮)延音的音調會保持不變。泛音會減少一點。
底皮高于頂皮
這是最有趣的!在延音方面,效果與底皮稍低時的相似,但是在音量減小時鼓的音調會稍微的下降。這就時你能得到很酷的“bwow”聲的原因!(這時一種辦法,還有辦法,看下面的“特殊效果”)。泛音會跟小一點。
Rob Varro(鼓手、教育家)解釋了這個原因。
當你敲擊打擊面皮時,鼓內的空氣立即被壓縮。這引起了底皮的共振。頂皮在敲擊0.3秒內由于鼓槌的接觸而被靜音。所以,實際上整個聲音都是底皮比頂皮先發出的。所以,如果底皮音高于頂皮,你會真正的首先聽到底皮的聲音,緊接著聽到頂皮的聲音,造成了音調下降的效果。
其他鼓與音調的關系
每個鼓都會對他的鄰居造成影響。有時這種影響會非常敏感而且大多數聽者都不注意。當你同時敲擊2個鼓時,他會影響到你的聲音。你可以利用這種效果作為你的優勢,如果鼓依靠音調的交叉影響而被調成特殊的模式,你就落后了。
你的感覺
感覺會隨著時間的發展而變化。當然,他也決定與你玩什么樣的音樂,和你在什么場合(例如,一種爵士調音法可能在金屬樂隊中不適應)。這是一些試驗;多試幾種調音方法,你可以參演的音樂風格就更多。你也可能必須一次一次重新調你的鼓(尤其是如果你跨風格演奏時),但是,如果你沒有畏懼心里,這都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