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同德在大連參軍后就在文工隊里工作。這時候的他又一次遇到了非常好的機遇。1952年,北京公安軍的文工團到大連來挑選人才。但是朱同德和戰友們并不知道這些首長是來挑選人才的,只知道要安排匯報演出來給領導們看。于是,所有人都把自己的看家本領全拿出來給領導們看。演出結束后,領導們都對兩位同志的演奏非常贊賞,其中一個就是朱同德。毫無懸念,朱同德與另外一位戰友一同被調到了北京。說到這里,朱同德感慨道:“我還是要重復我老說的一句話:一個人的一生關鍵不是他有多少才能,關鍵是能有機遇。我就是屬于很幸運的人,總能遇到很好的機遇。”
朱同德到了北京之后,眼界豁然開朗,部隊的文工團是一個非常大的團體,一個部隊的文工團就有五六百人,分為很多個小團體,樂隊、話劇隊、合唱隊、舞蹈隊,又有正規的樂隊,領導不僅懂音樂,而且比較重視音樂。這一切對于朱同德來說,是那么新鮮,又是那樣鼓舞人心。因為這是一個龐大的舞臺,完全可以憑自己的努力在這個舞臺上完全展示自己的才華。于是,朱同德在這樣一個團體里真正感受到了如魚得水的滋味,像現在很多孩子學音樂一樣,部隊出錢,每個禮拜到老師家里上課,開始了生平第一次最正規的上課來學習音樂。當時他的老師是已故的電影學院的首席長笛演奏家、中國解放前老一輩北京老藝專的老音樂工作者郭玉勇。朱同德跟著郭勇?老師開始了系統的學習,每個禮拜都上課,受到了很正規的音樂教育。如此過了五六年,朱同德一直努力學習著自己喜歡的音樂。1956年,朱同德產生了報考中央音樂學院的想法,于是去和領導申請。領導一聽,非常想不明白,他們說:“你現在已經挺好的了,還學啥啊?”按照領導當時的想法,朱同德已經吹得不錯了,沒有必要再去上大學。他們希望把朱同德調到總政歌舞團去,讓他在更高的團隊里展示才華。于是領導自然而然地拒絕了朱同德的請求。
朱同德為此很痛苦,回來后左思右想,還是想去上大學,他接二連三地懇求領導,請求領導準許他去報考音樂學院。后來領導被朱同德磨得沒辦法,就暫時同意他去考考試試,看看他的水平究竟怎么樣,但原則上還是不同意朱同德真正去上大學。于是,朱同德就開始了緊張的備考復習,結果一考還真考上了,并被錄取。看到這樣的結果,朱同德既高興又無奈,因為他很清楚領導還是不希望自己去上大學。但是,朱同德衡量好久后,決定要爭取這次難得的機會,為此朱同德經過了很多周折。朱同德反復地請求努力,希望領導能批準,最后領導終于被朱同德追求夢想的堅忍不拔的毅力所折服,點頭同意了。朱同德終于如愿以償地上了中央音樂學院。他說:“這就是機遇,我覺得這不是才能,是機遇。我一生好幾次機遇都趕得非常好,非常幸運 ?!?/p>
朱同德進了中央音樂學院后,就受到更加嚴格的教育。他的恩師馬素云老師是一位非常和藹非常很好的老師,也是朱同德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師。在馬素云老師的教導下,朱同德的音樂之路如百尺竿頭,日日納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