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是作曲家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于1924年寫給獨奏鋼琴及爵士樂團的樂曲,它融合了古典音樂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 《藍色狂想曲》是為鋼琴和管弦樂隊而寫的類似單樂章的協奏曲作品,其中主題的即興式表達同交響性的發展有機地結合在一...
11年3月29日11:32更新
交響音畫《在中亞西亞草原上》是俄羅斯作曲家鮑羅丁的作品。這部作品作于1880 年。這一年是俄國皇帝亞歷山大二世即位二十五周年,當時籌劃舉行一個“俄羅斯歷史活動畫面配樂展覽會”,畫面的題材選自俄羅斯歷史上的一些故事和傳說。鮑羅丁的交響音畫《在中亞細亞草原上》就是為其中的一幅畫面所寫...
11年3月7日13:7更新
這是李斯特所作十三首交響詩的第二首,原是為歌德的戲劇《托爾夸托·塔索》寫的序曲,作于1849年。同年將序曲修訂,成為交響詩,以后又屢經修改,直至1854年定稿。 李斯特的交響詩《塔索》的副題是“哀愁與勝利”,他道出了交響詩的中心思想,即通過“哀愁”(塔索生前的悲慘生活)和“勝利”(...
11年3月7日10:49更新
簡介 大約在1893年八月末至九月間完成,為作者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認為這部交響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本曲首演于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六天之后,作者不幸染上霍亂(另有一說為柴科夫斯基因同性戀被判死刑,服毒自殺),與世長辭。本曲終成為柴科夫斯基的“天鵝之歌...
11年3月1日10:3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