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劉洋)今年全國兩會上,就如何更好地推進科學教育,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劉林帶來了《關于進一步推動科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提案》的提案。他表示,當下,科學教育發展還存在頂層設計不夠精細、課程教材跟不上發展需要等問題,并圍繞規劃先行、營造氛圍、完善體系、拓展資源等四個方面給出具體建議。
劉林表示,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對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推動創新人才自主培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關鍵支撐作用。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印發后,相關部委、各地方圍繞科學教育發展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但從總體上看,劉林認為,科學教育發展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其中影響科學教育新格局形成與高質發展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有:頂層設計不夠精細,規劃引領作用有待進一步強化;重視程度上熱中溫下冷,社會共識有待進一步凝聚;課程、教材等跟不上時代發展需要,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創新;科學教育資源開拓不夠,社會力量參與科學教育的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結合前期調研情況,劉林提出具體建議。首先,他認為,應由教育部聯合相關部門,制定《新時代科學教育發展專項規劃》,體現新時代特征和未來發展趨勢,可行便于實施,并將其納入《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中,作為教育強國系列支撐之一,充分發揮頂層設計規劃、引領作用。在頂層設計中要建立相關制度,防范科學教育被變異、造成新的“內卷”。
其次,劉林建議開展科學教育宣傳推廣專項行動,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主陣地作用,同時動員在家長中、學生中有影響力的社會媒體參與其中,形成有利于科學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和廣泛共識。
教育體系方面,劉林認為,應立足新目標新要求,重新修訂中小學科學教育教材,創新課程體系,并督促各地各校落實教材、課程配套實驗實訓條件,避免“黑板上做實驗”,完善科學教育體系,提高其吸引力、培養力。
針對科學教育資源匱乏的現狀,劉林建議將科學教育專項經費列入教育財政預算必有項目之一,并不斷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公益性機構(科技館、博物館)參與科學教育表彰制度,鼓勵社會力量提供更多普惠服務,同時合理制定科學教育購買社會服務的價格標準,靈活運用招標、邀標、定點采購等適宜形式,吸引更多的優質資源參與到科學教育中來。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