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練琴方法1(用積極的心態練琴)
我們在解決練琴中的問題時可以用兩種心態來對待:
a. 消極的心態
我的情況很不妙。我右手緊張,動作老做不好。老天爺保佑,今天千萬不能再出錯了!
b. 積極的心態.
我的情況雖不夠好,我的右手也需要更放松。但只要通過我的堅持不懈努力,相信一定能夠達到訓練的目的。
在a中能明顯察覺到,練琴者的心態柔弱不夠好,似有些心煩意亂和缺乏自信心。若以這樣的心態來練琴, 則將難以取得較為理想的進展并達到訓練之目的。
在b中能感覺到練琴者具有平靜的心態和進取心,有較足的信心、恒心和耐心。符合了中國的一句古話:“有志者事競成”。
結論:具良好心理素質和積極心態者成功的可能性大。故以此種心態進行練琴,必將取得較為滿意的成效。
二胡練琴方法2(頭腦清醒,保持新鮮感)
練習時要全神貫注。有不少的人表面上在不停地練習,其實他心里卻想著其它事情,兩手做著機械運動,這種沒有目的缺少意識的練習,是非常浪費時間的。在不斷重復著自己錯誤的同時,耳朵對錯誤的聲音也會變得麻木;這種錯誤的聲音還會使自己對演奏失去興趣和自信;而失去自信和興趣后的演奏會更難聽, 于是會更沒有信心,如此下去就會造成惡性循環。如果是因為疲勞而不能專心,可以休息一會,換換腦筋或先練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總之, 保持新鮮感對提高效率有很重要的作用。練習時不一定要墨守成規, 沒有任何東西是不可變的。先練什么,后練什么,什么東西要練多久等等切不可教條呆板。我認為只要能達到練琴的好的效果和目的,甚至連方法都是可以改變的。
應養成每天練琴的好習慣 。經常練琴的人,哪怕每次時間很短,都要比不常練習而一次練很長時間的人,進步要快、效果要好。
二胡練琴方法3(目標明確、有針對性)
在練習之初,首先就要十分明確學習的目標或想要達到的目的。
有人為了解決某個技術問題拉了許多練習曲,用了許多時間去練,卻未收到相應的效果。然而技術問題雖沒能得到解決卻提高了視奏能力,這叫正打歪著。失利原因在于實踐過程中偏離了既定目標, 這與選材上缺乏針對性和準確性有關,如果練琴者先解決了這個問題再練琴,就不會導致出現這樣的狀況了。
有人錯誤地認為練習曲拉得越多越有效。其實,練習曲只是一種手段——通過它來解決問題一定要有強烈的針對性和合理選擇,分別對所需解決的問題進行各個擊破,方利于達到練琴之目的。
練習曲是有它不可忽視的功效,但亦需要適可而止。花大量的時間去練那些在音樂上沒有多大價值的練習曲是太不值得了。對于程度較高的練琴者來講,一般的練習曲甚至可以完全不用。因為現有的樂曲是如此豐富和引人入勝,其中許許多多有價值的樂句, 亦包含了二胡演奏所需要的各種技巧。有許多材料,它們既是優秀的音樂作品,又具有同樣的技術訓練價值。當你用了以后, 很快就會感到這些材料是多么好!這種一舉兩得的方式,要節約許多的練琴時間,也是很有成效的。
在平時的個人練習中,還有必要考慮到正式演出時的要求。在假設的聽眾面前演奏,把他們當著知音,向他們傾述你的感受是很有好處的。我在正式演奏之前,經常像面對觀眾似的把一個節目演練幾遍,出現任何失誤都不停下來。既有耐心,又樂觀而有信心。
順便提一提,一個演奏者可能經歷的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在他還沒有準備就緒的時候就得登臺演奏。但我們為什么不做好應付這種偶然性的準備呢? 萬一在一次重要的音樂會之前病了,不得不在沒有練習的不利情況下演出,怎么辦?因此在不順心或是生了病的情況下練習演奏仍不失為有益的策略和辦法。
應當努力提高鑒別能力。如果沒有養成細心分析, 精確判斷自己演奏中各種細小問題的能力,那么進步將會是有限的。全神貫注地傾聽自己演奏,發現自己任何微小的缺點, 然后找出各種直接有助于克服這個缺點的音樂旋律片斷。把這片斷記住,憑記憶反復練習,這也是提高練琴效率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二胡練琴方法4(欲快先慢 、先易后難)
有了準確的目標和針對性,還需要有恰當、合理的練琴步驟以及方式方法。
練琴者在學習快速片斷時,往往愛用又快又是結結巴巴的方法練習。這種方法其實會占用你更多的時間。若用盡可能連貫的慢速練習,當你演奏完整而又沒有負擔時,再逐漸加快速度,其效果會好得多。慢練是很重要的,它不只是為了音準, 還能給你非常好的機會去進行一些準備和做出分析。然而一些練琴者練琴是為了自我陶醉, 根本沒有想到先利用這種機會來準備和分析。所謂分析就是從技巧、發音、風格等多方面去進行思考,把幾者平衡起來,達到綜合地進行訓練之目的。
當然快慢是相對而言,有時慢不見得簡單,快不見得難。比如一秒鐘的時間里一弓拉一個音,就要比一分鐘的時間里一弓拉一個音簡單和容易;在顫音訓練中練習短的、快的顫音會比練習慢的、長的顫音更有價值。而學習揉音的時候,又必須用很慢的速度來訓練這種擺動。它同時也訓練了學習者敏銳地辨別時值的能力,使擺動的速度一點一點地加快。
海菲茲說:“我想,提琴家們可能用很長時間練習慢速連頓弓,但一拉快還是覺得很難。因此我認為只要稍花一點時間慢練, 以后就用最快的速度練習。應當先在空弦上把這種弓法練快。”(引自-塞繆爾< 世界著名弦樂藝術家談演奏>P.50)
無論是練技法或樂曲一般都以先慢后快、先易后難的方法練習為好,欲速則不達。
二胡練琴方法5(模仿——簡易快捷的學習方式)
摹仿是學習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和手段,是在實踐中直接進行學習的一種快速而又有效的辦法。人類的摹仿力很強,在孩提時期即已具有此種能力。而對于學習者來講, 訓練中對老師進行摹仿則顯得尤為重要。比如說二胡的運弓動作,就基本動作而言,用摹仿之方法可以在數分鐘內學到手。如果說上述摹仿是以直接方式進行學習的,那么,聽錄音則屬間接式的又一種具摹仿性質的學習。通過聽錄音, 我們可以學到演奏者的弓法、指法、重音劃分、樂曲處理、氣息、技法、氣質、音質音色、強弱對比以及藝術處理等等。最好是逐段、逐句、逐音地聽并把它們標識在樂譜上,不放過每一個好的標記。在摹仿像了以后,再錄音對譜比較。這是增強學習效率的好辦法。當你著手演奏一首樂曲時,首先要收集到盡可能多的種類的錄音,加以比較選擇,將其精華部分標記在你的譜上。這樣才能積多種演奏的精華于一身。
很早以前聽人說為了拉好某首樂曲,把唱片都磨壞了幾張, 可見聽的次數之多。當然我們并不主張非要磨壞幾張唱片,那樣會浪費很多時間,關鍵在聽的方法。聽錄音也要注重效率,不只是用耳朵聽,還要用腦分析,并把好的東西記下來。換句話說,就是要學會“聽”。
聽錄音對學生會有很大的幫助和鼓舞。但是, 如果把它作為學習音樂表演的唯一手段,不僅會失之偏頗,而且對學習的個性發展也會帶來危害。從錄音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是不要過分受它的限制,以免阻礙自己才能的發揮。同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并力求在錄音的基礎上有所發展。
二胡練琴方法6(潛移默化式)
我們會發現學生的演奏方法、審美觀、動作、姿勢等會很像自己的老師。無論是老師的優點或缺點同樣都會被學生吸收。當然老師會將自己的優點傳授給自己的學生,而不會傳授缺點。那么學生怎么會把老師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兼收并蓄呢?這就是潛移默化在起作用。為此,應當注意盡量多吸收長處而避其短處。
有些技法不是有意識學得來的,也不是用時間堆積練出來的。比如: 有的演奏者揉弦速度太慢,想快快不起來;而有些人速度太快, 想慢又慢不下來,甚至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都不起作用。然而當你經常聽慢揉弦的曲子時,你的揉弦動作可能會下意識地逐漸變慢下來。
一位非常有才能的青年小提琴家,他的揉音動作很慢。他的老師(一位世界著名的教師)教他縮小揉音動作的幅度以便加快速度,但他感到很難做到老師的要求。老師注意到他是一位弦樂隊的隊員,于是建議他坐在一位揉音非常快的隊員旁邊。不久以后, 他的揉音就變快了。(引自塞繆爾《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演奏》P.49) 以上所述當與潛移默化不無關系。
另外,氣氛、感情、行為等等也都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演奏不夠熱情,就多聽聽、多看看熱情奔放的演奏,一定會受益。
當你沒有辦法解決練琴中的問題時,不妨采取一下迂回進取的方式,改變一下戰術和策略。試試潛移默化這種方式吧,或許會“踏破鐵鞋無處覓,得來全不費功夫”。
二胡練琴方法7 (“用力”、“放松”、“靈活”與“彈性”)
放松,這是一個有著多種看法和多種理解的頗富爭議的詞, 也是一個容易引起混淆和誤會的詞。用力與放松在演奏中無處不在, 故任何一位樂器演奏者均會涉入這個旋渦之中。
我們睡眠時,肌肉所處的狀態就是放松。這種放松,肌肉不用一點力。顯然,演奏中的放松不是那種意義上的放松,屬于手(指 )處于做“功”狀態下的那種放松。
從運動生理學得知,當奏顫音的時候“用力”打tr 的手指動作相當快,這時肌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緊張。可以肯定的是,誰都需要利用這種一定程度上的緊張來達到演奏tr的目的。不管動作多么熟練,沒有誰能把顫音(tr)打得很快而肌腱又不變得緊張的。但是, 力卻必須用得適可而止和恰到好處。否則的話,會不利于打tr的手指產生出靈巧而富有彈性的動作來。用力過頭、過大,手指動作變得僵硬而不聽使喚;力用小了,打tr的手指又會跟不上演奏的速度和達不到tr快奏的效果。
然而,在慢弓慢速度演奏動作中,由于用的力不如快速演奏那么突出(強〕,故“用力”和“放松”這對矛盾會因演奏速度放慢而被掩蓋。因為矛盾不明顯,不突出,用力不當也難被演奏者所發現。
手指動作本身是件有趣的事情。就生理狀況而言,手指敲在弦上時,肌肉會繃緊,一抬起來立即就放松了。當手指抬起來之時,tr停止,原先緊繃著的肌腱便會立即變得松弛下來——這就是“放松”。它是屬于人體生理運動過程中的有限度的放松,而并非是進入失控式的無限制的(如睡眠)那種狀態中的放松。正是“用力”“放松”這對矛盾的存在,構成了人體生理運動狀態中的“張”與“馳”的組合程式,起著節律和調劑人體生理運動的機制。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用力”動作是主動進行的,而“放松” 動作則顯得有些被動和勉強,被認為沒有“用力”動作那么重要, 往往會受到冷漠和忽視。這是練琴過程中應當警惕的。訓練中有必要重視對“放松”動作的鍛煉,以使之達到相對的平衡。這樣,打“tr” 的手指就不會不均衡了。手指的速度取決于源自掌緣處的指根關節的力量, 要注意手指起落動作的準確性,應要求鍛煉出像閃光一般敏捷地自發的手指動作所需要的那種靈活與彈性。
二胡練琴方法8(注重全面修養)
一些學習者喜歡發展自己的長處,而不愿為克服他們的短處下苦功。有人有很好的技巧,還繼續去練他的技巧,卻忽視了音樂修養;樂感好的,盡管他的手指動彈不理想,可還是死抱住這樣的想法:手指動作完全是表面的東西,而音樂才是最根本的。雖然這聽上去有點極端,但卻常有發生。回避自己存在的問題,不加以有效解決,會使自己的演奏技術和演奏藝術的空間變狹小。因此越是自己的薄弱部分, 越應當盡快盡早去解決它。
只從動作方面去考慮問題是危險的。甚至在談論技巧時, 也要首先決定從哪個角度來對待它。技巧的完整性是必要的,但是永遠不要失去目標。要時刻記住,練好某種技巧的目的是什么,即使在作某種改善技巧的練習時,心中也要明確想達到什么音樂目的——這屬有效練琴的高級階段。
某些演奏者由于欠缺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使得音樂表現受到阻礙。這毫無疑問是他們早期學琴技術發展不足的緣故。作為后天彌補, 則應著重訓練基礎和那些有絕對價值的東西。如:精確的音準、控制運弓、右手的通暢、左手手指動作、發音的技巧、揉音、各種滑音和沒有痕跡地換弓等等。總之,我們的第一個目標應當是熟練地掌握自己的樂器,必須在演奏時感覺舒適和盡量地讓技巧技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練琴的目的在于演奏。如果一個學習者已經有了一定的技巧, 就應當去研究一些有一定深度的作品以及盡快地提高自身的藝術表現能力。即便他在感情和理解力方面還未充分具備,也要盡力去做,這對他的音樂全面發展會大有幫助。如果他掌握了樂器演奏的技巧技能,那么他的時間幾乎全部應當花在從音樂內容和樂器處理的角度學習曲目演奏上面。
不要做太多的機械練習,如果把時間花在那些有一定音樂內容的樂曲上,將會取得更好的結果。技術不應當和感情完全脫離開來。換句話說,技術應當迅速運用到表現感情,表現作者意圖的思想中去。我們應當把技術看作從屬的東西,而起主導作用的, 是對正確運用技術的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二胡練琴方法9(練琴時間和曲目安排)
練琴時間長短取決于怎樣練琴。如果練琴得法, 一小時可以當不得法者的十小時,甚至更多。練琴不是目的,效果才是目的,有效果才練琴。如果練2小時就已難專心,那么就只練2小時;如果練八小時都還能專心并有非常好的效果,那么時間也不為多,安排一定要靈活。在我25年的練琴生涯里,我走過很多的彎路,也有不少的經驗教訓。最多每天練過13個小時。最快的效率是三天練好一首新的二胡協奏曲, 還要進錄音棚錄音。也曾經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錄制兩盤個人二胡獨奏專集(22首樂曲)。我感覺是,除要保持頭腦清醒外,每一次練習都要有效果,都要有進步。不能進步的練習必須馬上停止,哪怕只練了十分鐘。因為沒有效果的練習往往是在鞏固錯誤,浪費時間。當然,每個人的狀況會有不同,所以一定要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做出合理選擇和安排方才合理。
梅紐因說:“一般學生認為練四個小時就能順手,那么練八個小時就能加倍的順手,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我感到演奏容易的東西也只有在順手的時候才會有效果。我一直反對規定每半小時或一小時的定時練習方法。如果練習30分鐘覺得累了,那就應該休息。關于練多少時間并不重要,關鍵是要練那些你覺得需要改進的東西。一個人要是練得太多,就像服用過量的阿斯匹靈! 年輕人每天練五個或六個小時是很難真正專心的。就發展技術來說,每天用2-3個小時就夠了。你能專心練幾個小時就練幾小時。也就是說如果你是用頭腦練琴, 兩個小時就夠了。如果只用手練琴,時間再多也沒用。” 海菲茲非常重視音階訓練,并在音階中解決各種問題。他認為一個有才能的學生“應該花四分之三的練習時機來練習音階,還要結合改正自己演奏中的其它缺點。如果他的聲音很細,就應該用長弓拉音階以增強發音;如果他感到某種弓法不太有把握,通過音階練習很快會取得進步。”他說,“ 假如我有半小時練琴時間的話 , 我就用二十分鐘練各種類型的音階和顫音(trill),剩下十分鐘練樂曲。不過我只選擇樂曲中某些困難的樂句練習。一旦你的左手處于良好的狀態,右手運弓也好的話,你就能以你的技巧和氣質很好地演奏樂曲了。”(引自-塞繆爾《世界著名弦樂藝術家談演奏》P.87)
總之很難有完全固定的練琴模式,也很難說哪種模式是最科學的。一切都應以自身具體情況和練習效果為準。接下來筆者推薦一種自認為有益的練琴模式:
以一小時為單位。
5 分鐘定計劃,定練習方案,研究樂譜。
15 分鐘練習技術,急需加強的基本功和各種需要練的技巧。
40 分鐘練習樂曲和練習曲的困難部分,研究、處理樂曲。
二胡練琴方法10(謹小慎為與得意忘形的思索)
有一種人做事非常嚴謹,對于二胡演奏技術的要求嚴格苛克,對音樂內容的表達方式也是精益求精。全部精力都在于,力求找出最科學的技術方式,來表達出最完美的音樂語言。這樣做本來沒有錯,但是又會有另外幾個問題出現,1,太完美確顯得不真實。2,太嚴謹了確又顯得死板。3,有了準確性卻對性格上的張力設置了心想障礙,讓人感到沉悶。還有一種人,追求的是個***,一切隨性而為。這種追求真實,張揚靈性的方式也沒有錯,但也會出現以下幾個問題。1,有了靈性卻缺少了完美的保障。2,保持了對音樂的新鮮感,卻喪失了技術上的完整。事實上任何一種方式,有優點就有缺點,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每個時段的需要不一樣,針對的受眾不一樣,每個人的價值取向也不一樣。用你靈動的心來判斷你自己現在該怎么做,別人的看法只代表你的一個側面,自己的全景狀態要靠自己去體會。
二胡練琴方法11(三思而后行,才能為所欲為)
演奏的最高境界是能夠“為所欲為”。但在達到這個境界之前的修煉階段又必須“三思而后行”。1,思巧(巧力,用最巧妙的力達到最大的音樂張力。巧思,思維方式要巧妙靈活,不以死守方式為目的)。2,思變(音樂的動力來自變化。肌肉的持續耐力來自變化。語氣、情緒隨心而變。)3,思透(發音要通透。情感要通透。音律要通透。節奏韻律要通透。肢體協作要通透)。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高胡 高胡又稱粵胡、南胡。是本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廣東音樂家呂文成將二胡習用的絲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