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教育部網站發布了一則新聞。
關于這次會議,新聞中是這樣說的:
11月29日,教育部在山東青島召開首次全國校外培訓行政執法工作現場會。全國32個省份校外培訓監管部門負責同志,“雙減”改革試點城市和計劃單列市教育局負責同志,部分市、縣教育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需要注意的是,這是第一次召開這樣的現場會。這次現場會是繼《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公布之后的又一次大動作。
這幾年來,教育部對學科培訓連續多次重拳出擊。第一記重拳是雙減,其中規定了培訓機構和個體老師都不能在周末和節假日教孩子任何學科知識。
第二記重拳是《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其中明確了怎么處罰這些違規的培訓機構和個體老師,這份辦法是從10月15日生效。
第三記重拳就是上面這則看似不起眼實則很重要的新聞,這次現場會就是為了推進上面這份處罰辦法能夠切實落地。
根據《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有三類機構或個人將會被重點處罰:第一類是擅自培訓舉辦培訓機構的,也就是俗稱的地下培訓點;第二類是違規補課的個人,也就是個體老師;第三類是雖然經過批準但有違規行為的培訓機構。
想想看,你每周帶著孩子去的補課點是不是在這三類里邊?事實上,自從10月15日以后,各地明顯加大了對違規學科培訓的查處力度。這樣的新聞比比皆是:
或許有人會覺得個體老師開辦補習班不會被查,但前段時間江西的一則新聞告訴我們,個體老師同樣是打擊對象。
(圖片來自景德鎮發布的官方公眾號)
在中國,官方如果真認真起來,幾乎沒什么管理方面的事情做不成。更何況,他們針對的事情只是補課,面對的是一群戰五渣的老師,一群通過幫別人提高成績以謀生的文弱書生。
違規補課之所以屢禁不止,最關鍵的原因是有需求。在課堂上老師講課需要照顧大多數學生的進度,直接導致差等生在學校跟不上,優等生在學校吃不飽,這就給帶來了補課的需求,有的要補差,有的要培優。
家長們都知道,補課確實能提高成績。就連上海市教委負責人在談到補課時,都曾經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當部分學生去培訓時,會提高他們的分數;但是當所有學生都去培訓時,可能只會提高分數線。
上海市教委負責人的這段話,直接點明了補課的作用。對家長和學生來說,補課就是個囚徒困境的博弈:如果自己補而別人不補,那自己受益;如果自己不補而別人補,那自己吃虧;如果雙方都補,那大家都不吃虧。這種情況下,對家長來說,讓孩子去補課就變成了博弈中的最優解。
周末和節假日的補課需求就這么誕生了。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有需求的地方就會有供給,如果官方禁止供給,那就會誕生黑市。所以,下一步的學科培訓會出現兩方面的變化:
一方面,找合適的輔導老師將會變得很難,因為老師們得擔心自身安全。如果沒有熟人介紹,可能都找不到補課的地方,這在不遠的將來大概率會變成常態。我在群里看到某縣城一位老師說他只給縣里面有頭有臉的家庭補課,因為這些家庭都比較注重面子,不會在補完課后反手舉報老師以謀求退費。
另一方面,補課費用也將大幅上漲。因為老師們得考慮風險,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黑市價格總是要貴一些。
其實,教育部準備采取的這些措施,韓國也曾經采取過,結果是許多有錢人紛紛聘請原培訓機構的輔導老師當家教。由于有錢人大多住在別墅中,所以被稱為“別墅補習”。(相關閱讀:在韓國,校外培訓機構為何先被取締又開放?)
在我國,類似的別墅補習也已經出現,比如下面這條招聘廣告:
總而言之,校外補課這件事,將離普通人越來越遠。順便說一句:今年寒假肯定會嚴查違規補課,有這種打算的老師千萬別撞在槍口上。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