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音樂色彩:陽光慢慢流淌,音樂慢慢經過
西藏有那么飽滿的陽光,一寸一寸照在規整的藏式建筑上,面帶微笑的臉龐上,慢慢移動的一切事物上。因為有了這樣一種明媚的背景顏色,你可能體會到的拉薩音樂都是充滿了陽光的味道。
在慢的時光里漫步,聽音樂,再快節奏的音樂,你也會聽出慢的味道。這也許是拉薩贈與忙碌中生活的你一份特殊的禮物。如果你遇到它,請一定好好珍惜這種難得的人生瞬間,它就像金子般的時光一樣,是人生永遠抹不去的一抹存在。
在暖烘烘的陽光下聽音樂,是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了。在拉薩能找到很多僻靜的地方,戴上耳機,一點都不覺得嘈雜。一邊放上自己喜歡的音樂,一邊慢慢走在宗角祿康公園、八廓街、布達拉宮……,只想這么一直走下去。
藏式音樂帶有陽光感
以前在北京的時候,也常浸染著魔都的音樂藝術氣質,但總體來說,可能因為太復雜,給人有點身外之物感。但在拉薩生活的這幾年里,音樂相對簡單了些,我反而感覺跟音樂距離更近。
我在阿里支教的時候,學生的課間操不是我們常聽的那種12345678的版本,而是原汁原味的藏語歌曲。課間操期間,我喜歡站在教學樓三樓窗口,看著學生伴隨著節奏感很強的音樂,踏著快樂的腳步,隨意地甩著胳膊。天氣常常寒冷,學生慵懶的舞姿里,卻擋不住音樂舞蹈帶給他們的歡快和激情。也常常有幾個學生搗蛋地你推一把,他踢一腳,也都是跟著節奏的。
記得離開改則的那天是凌晨4點多,天黑得實在徹底,忽然心生出無限的蒼涼感。正式上路之后,為了打發漫長的無聊,司機放上自己喜歡的藏語歌曲。他在車里存了很多很多的藏文歌曲。他總是切換來切換去,直到切換到他喜歡的歌曲,是節奏感很強的歌曲。但是越是歡快,越讓人感覺凄涼。那條無限顛簸無限長的路,忽然充滿了無限的情意。那些歡快的歌曲,也是打動我最深的一次。
在拉薩的大街小巷,播放最多的是高亢明亮、歡快雀躍的藏語歌曲。這些音樂很容易讓人起舞,而天性愛舞蹈的藏族人,也會隨時隨地不分場合踏幾個節拍,甩幾下衣袖。
我在拉薩居住的小區每天晚上,基本定時定點,有人都會挑起廣場舞。說是廣場舞,就是西藏傳統的舞蹈鍋莊。節奏感極強的歌曲傳得極遠,一些人手挽手歡快地跳舞,一些人圍觀,小孩子們則聚在一起玩耍。
我基本扮演圍觀的角色。我曾經見過一個快要生產的藏族孕婦,她跳得太厲害,劇烈晃動著肚皮,把我嚇得夠嗆,然而人家根本就不在意。我也曾試著學跳,可惜我實在太笨了,一點都跟不上。看似輕描淡寫的步子,跳起來真的不是那么簡單。圍觀也好,那么快樂的音樂和舞蹈,簡直是我一天時光中的高潮。
平素無論參加哪種類型的活動,似乎都少不了唱歌。有一次,我在拉薩北郊采訪一個藏文書法的活動,大家在餐廳吃飯的時候,忽然就有一個長發的藏族歌者被幾個人簇擁著,唱起了歌兒,結果整個餐廳的吃飯節奏被完全打亂了。
就是平日里小的聚會,只要有藏族朋友參加,大家都會邀請他高歌一曲。藏族朋友呢,天生愛唱,也毫不謙虛,仰起頭,一首聽不懂歌詞但十分動聽的曲子,就把大家照亮。一曲唱罷,桌子上的氣氛一下子上了幾個調子,連勸酒都成了擺設。
在拉薩的茶館或大街上,也常會遇見一邊唱歌一邊乞討的人。他們的臉上,很奇怪,也沒有因為貧困而頹廢的表情,反而因為唱歌而紅光滿面,甚至得意洋洋。他們選唱的歌是歡快的,不是那種常見的悲苦的歌曲。他們不需要被同情。
只管流浪和歌唱的人
我的搞音樂的漢族朋友當中,跟我交集最多的要數小魏了。小魏是我的一個詩人朋友介紹認識的。第一次聽他唱歌,是在一個詩集發布會現場,那是2015年的春天。
當時的小魏看起來更像個大學生。他唱歌的時候,其實還是有點小緊張。但更多的是陽光,他嚴實地隱藏了生活的動蕩給他帶來的傷痕。所有見過小魏的人都說,他笑起來太陽光了,簡直就跟拉薩的陽光一樣。可是,靠在街頭和酒吧等地唱歌謀生的流浪歌手,他經歷了什么,又有誰能夠體會呢!
當時我在報社當記者。慢慢了解小魏多了,便決定采訪他。如今,我又一次寫到他。兩次相隔,已經三年有余,小魏也變成了老拉薩。他從2013出發,在經過了80多座城市后,最終在拉薩停了下來。去年,他還在拉薩從夏尼微青年旅舍(林廓東路店)的四樓經營了一家叫做“熱血吉他”的琴行。他找了一家靠譜的廠商進行合作,挑選木材、琴弦,加工制作,他都像唱歌一樣親力親為,他的日常生活也算有了點保障。
小魏喜歡在街頭面對行人唱歌,這讓他感覺到自由。但由于城市規劃管理,他只能被允許在雪雁街唱歌。慢慢地,雪雁街成了他最好的舞臺。每次我經過布達拉宮,經過雪雁街,經過八廓街,常能聽到街頭唱歌的人,從那些聲音里,我也能分辨出小魏的歌聲。
很多跟小魏一樣的歌者,在拉薩的各個角落,街頭,酒吧,咖啡館,茶館,用歌聲給拉薩增添一種不同的音樂氣質。但是,流浪歌手,這個本來讓人有些憂傷的詞語,在拉薩被神奇般地稀釋。陽光太濃烈,歌者似乎能夠輕易地化解沉重與痛苦,聽者也能很輕松地經過這座被陽光和慢吞吞的氣質所浸染的城市。逃避或者逐夢,在拉薩,我們都能很容易就開心起來,我們很容易就真情流露。即便是五音不全,如我,也能很容易就唱起一首歌,一首化解憂郁的歌。
小魏說:可能西藏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對心靈的震撼,更容易產生心理波動,會更容易從心里流出一些創作靈感和好的句子。
每次聽到小魏唱歌,總讓我想起許巍,也許在某些地方他們有相同的地方,也許就是因為給人一種溫暖。2016年,許巍的那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在拉薩特別火,幾乎人人都在聽。2017年中央4套國際頻道播放的《西藏時光》紀錄片,其片尾曲《青春的童話》,也很火。這是小魏原創的歌曲,也讓人很溫暖。很多網友聽到后都搜來聽,他因此收割了一大批粉絲。
像小魏這樣的歌者,他們不茍且,一直向著夢和遠方行進,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也的確望塵莫及。小魏的名字本來叫魏代福,但是朋友們叫他總聽上去是魏大夫,他在網易云音樂填寫音樂人的時候,也是首先出來魏大夫,他就隨意按下了確認鍵。他不在乎名字,他只在乎音樂。拉薩的夜空,正式因為有了像小魏這樣的歌手,而顯得更加生動和夢幻。
搬得了磚頭,聽得了鋼琴
我在裝修房子的時候認識了兩個裝修師傅,阿龍和阿生,并因為音樂成為了朋友。但凡我有聽到音樂會或者演唱會,我都會告訴他們,他們發現什么好活動,也會告訴我。
有一次,在拉薩天堂時光書店的慈覺林店,青年鋼琴家馬辰從內地到拉薩舉行了一場鋼琴音樂會。我剛好拿到了幾張票,我邀請阿龍和阿生一起去了。
在浪漫而優雅的演出現場,我看到阿龍和阿生都沉醉在音樂里。其中一個互動環節,馬辰通過先簡單彈奏一小段旋律來讓現場的人來猜名兒。《一步之遙》的旋律剛一出來,阿龍脫口而出。音樂會結束后,阿龍說起了很多他喜歡的鋼琴曲子。我不由得心生佩服。
晚上,我看到阿龍在他的朋友圈發了一條信息:搬得了磚頭,聽得了鋼琴。
我實在太喜歡這句話了。在我曾經片面的看法里,他們這些靠體力和技術生活的人,一般對流行歌曲更為熱愛一點。阿龍不但對各種音樂涉獵廣,還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
阿生極其喜歡Enigma,經他的推薦,我也喜歡上了這支樂隊的音樂。他還對地方戲曲頗有研究,尤其是對他老家的戲曲,每次聚餐喝酒之余,他都會自我沉醉地唱一段給大家聽。
在建筑工地上,在裝修工人中,那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他們一般比較沉默。我以為他們只有家庭的重擔和省吃儉用的生活。我是太狹隘了,我沒有去好好了解他們的生活。每個看似千篇一律的面孔后面,也許藏著十分有趣的靈魂。
后來,我結交了更多這樣的人,也發現,那是一個包羅萬象的世界,是一個更加接近生活真想的世界。慢慢也感覺到,也許在拉薩這樣的慢節奏里,更適宜讓人用藝術的方式來解脫生活上的沉重與苦悶。因為生活苦難,所以思想更要精彩。
有時候,我們總想著生活得更藝術一點,生活得更浪漫一點。在西藏,音樂更接近于生活本身,這似乎也給我們一些啟示。也似乎,我們在這里待得時間越長,生活方式就月接近西藏本來的樣子。
的確,我們在這里生活,工作,比以前更從容了;生活內容,也沒有以前那么安排得滿了。當大家都慢下來的時候,才發現,太快,便是一種病態。而用音樂的方式慢下來,生活顯然更容易靠近幸福。
Tips:到了拉薩,藏族歌曲在拉薩的大街小巷都能聽到,配合藏式人文風情,自然有一種別樣的感覺。如果你還想進一步了解西藏的藝術,你還可以看看藏戲舞蹈等,比如實景劇《文成公主》就是很值得觀看的。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