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安塞腰鼓:延安的“勝利鼓”舞動全國
常言道“藝體不分家”,這在42歲的吳艷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既是知名的舞蹈表演者,也是健身腰鼓的創編者,她在革命圣地陜西延安教出的廣場舞團,正如似火驕陽、青春澎湃。
出生在陜西最北的城市榆林,吳艷20歲時進入延安市安塞區民間藝術團,這里正是馳名中外的陜北安塞腰鼓的發源地。“近水樓臺”求教于當地名師,逐漸發掘出腰鼓造詣,而此時秧歌、腰鼓等文藝活動的體育屬性也開始顯現。在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的牽頭下,健身秧歌與健身腰鼓在21世紀初相繼推出,其中健身秧歌已出到第八套,深受國內廣場舞者喜愛。
秧歌與腰鼓既是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為數不多面向全國推廣的地方性健身項目。2008年首套健身腰鼓問世時,吳艷就參與其中,負責演示動作是否連貫合理。轉眼到2020年第三套健身腰鼓開始創編時,她已經成為延安市歌舞團的一名演員,并兼任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全國健身秧歌(鼓)推廣委員會副主任。
“雖然第三套與第一套的時長都是4分多鐘,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創編理念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吳艷說,首套健身腰鼓更接近文藝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動作幅度大、難度高,并不完全符合中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即將正式推出的第三套,保留著傳統腰鼓的奔放豪邁,卻在動作設計上更輕巧,在美觀的同時降低了上手門檻。
老區群眾參與體育鍛煉已蔚然成風,這里更有十四運會唯一一個名稱中帶有“全民健身”字樣的場館。作為陜西延安新的體育地標,在2020年6月建成的延安全民健身運動中心位于延安新區,面朝延河遙望寶塔山,與附近延安大劇院、文化公園、延安國際滑雪場形成圣地的“文體組團”。
這里的體育館,將是十四運會摔跤項目的比賽地。
負責場地運營的延安新投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崔凱告訴記者,延安全民健身運動中心總占地面積660余畝,其中體育館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共設座位6000多個。與常規體育中心“一場兩館”的配置不同,這里在體育館與游泳跳水館的連接處還設置了室內全民健身中心,市民可以進行籃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及健身操舞等的培訓和鍛煉。
崔凱表示,體育館建成至今已舉辦過包括全運會測試賽在內的多場賽事活動,全民健身中心也已向公眾開放并展開一系列青少年培訓。“這里是延安開展全民健身的重要平臺,未來我們還將在室外設置老年人與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門球、廣場舞、拓展訓練等,滿足不同年齡段群眾的健身需求。”他說。
基于全運會的臨近,以及推廣第三套健身腰鼓的需要,吳艷在今年被抽調至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延安市執委會,不僅要帶著舞團隊員錄制健身腰鼓的視頻,還要謀劃接下來在全國各地的推廣活動,忙得不可開交。近日,國家體育總局公示2017-2020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個人擬表彰對象名單,吳艷成為其中光榮的一員。
“這個榮譽是給所有延安老百姓的。”她說,“腰鼓是從咱紅色圣地打到全國的‘勝利鼓’,相信也一定能讓健身群眾越打越年輕,越舞越有朝氣。”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